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張謇與20個近代中國之最

     相約歸渡頭 2012-11-19
      張謇一生創造了許多近代中國之最,本講教授的20個近代中國之最,取其時間上最早之意,其他如最大、最佳等,盡管在某種意義上也含有最早之意,一概免收。張謇創造的這20個近代中國之最,不僅全面推進了世紀之交南通的近代化,使得原先默默無聞的州城小邑奇跡般地崛起,而且惠施全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近代化的方向與進程。
      (1)大生紗廠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建,中國第一家棉紡織股份制企業,張謇任總理。
       甲午以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張謇毅然舍仕途投身“實業救國”。他稱“策中國者,首曰救貧,救貧之方,首在塞漏”,大生紗廠是張謇為了堵塞洋紗這一中國“漏卮大宗”,創辦的第一家企業。
       1895年,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張之洞委張謇為總理通海一帶商務,張謇由此開始了籌辦大生紗廠的歷程。為了籌集資金,張謇奔波于滬通兩地,忍辱蒙譏,歷盡艱辛。1897年,經清政府批準,張謇首創發行大生機器紡織廠股票,以每股規銀100兩,“長年官利八厘,余利照章按股分派”的優惠條件,吸引社會游資。大生紗廠股票成了民族資產階級最早發行的棉紡織企業股票,大生紗廠也成為中國首家棉紡織股份制企業。1899年5月,大生紗廠在南通城西北的唐家閘建成投產。
       大生紗廠創建初期,所產棉紗質量即冠于蘇南十五廠,盈利豐厚,發展迅速。1907年,紗廠改名為“大生一廠”,至1921年共獲利規銀1600萬兩,紗綻也由2.04萬枚增至7.63萬枚。1922年后,由于受國內軍閥混戰等因素影響,工廠陷入困境,1925年被浙財團接管。
       在中國近代民族資本發展史上,大生紗廠的股份制形式,不僅推動了大生集團其它幾十家股份制企業的創建,對整個民族資本也起了導向的作用。
      (2)通海墾牧公司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建,中國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張謇任總理。
       大生紗廠初見成效后,對棉花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為了建立一個穩定的棉花基地,1901年,張謇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
       通海墾牧公司位于黃海邊“高天大海間一片荒灘”上,總面積12.3萬畝,可墾地約11.5萬畝,從1901年起,進行了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公司資金主要來自股東集資,公司集股章程載道:本公司“仿泰西公司集資堤之”,每股規銀100兩,共2200股。這是張謇將股份制運用于農業領域的首次嘗試,較好解決了資金不足的矛盾。上述因素決定了通海墾牧公司的近代農業股份制企業的性質。
       通海墾牧公司自1911年被收到投資效益,到1923年,共開墾可耕地9萬多畝,年平均皮棉產量1.2萬擔。從1911年至1925年,共獲利規銀84萬兩,幾為原始資本的4倍。通海墾牧公司的創辦成功,揭開了中國農業企業化的新篇章,成為近代蘇北沿海大規模廢灶興墾的序幕。
      (3)同仁泰鹽業公司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建,中國第一家鹽業改革試點,張謇任總理。
       鹽業在封建社會長期居重要的地位,但清末鹽業的生產與交交售制度,因襲了陳規舊習,既束縛了鹽業自身的發展,也影響了社會治安。張謇認為:“國計之大利在于鹽,大害在于梟。鹽生利,利注梟,梟生害,害進則利退,而國計窮矣。”因此,于1903年集資10萬元,收購呂四鹽場李通源鹽垣,創辦了同仁泰鹽業公司。
       呂四鹽場位于黃海邊,是淮南鹽業的基地之一。公司創辦之初,張謇即提出“整頓改良”的方針,將資本主義因素摻入幾千年的鹽業生產中。同仁泰鹽業公司因此成了中國鹽業最早的資本主義企業,雖存在時間不長,但對推動鹽業近代化起了積極的作用。該公司生產的精制鹽于1906年曾獲意大利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牌,為中國嬴得了聲譽。
      (4)天生港碼頭 1904年(光緒三十年)建,長江航運史上第一座中國人營建的近代化港口碼頭。
       南通臨江瀕海,水上交通作用重大。1903年,張謇東渡日本考察,對日本的交通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后,產生“益專心致志于村落主義,更進而經營交通”的思想。同時,大生紗廠日益繁重的運輸需要,也推動張謇決心籌建以南通為樞紐的水上交通運輸系統。
       1903年,張謇與如皋沙元炳等在唐家閘創辦“通州大達內河小輪公司”,建立南通與蘇北間的內河交通運輸線。1904年,又與湯壽潛等在上海十六鋪建“上海大達輪步公司”,在南通天生港建“通州天生港大達輪步公司”,開辟通滬間的長江交通運輸線。天生港是長江北岸一個港灣,地理條件優越,是唐家閘大生紗廠通往長江的最近港口,又是上海進入蘇北腹地的理想港口。張謇集資在天生港共建東中西碼頭三座(主要是東中,即“通源”、“通靖”兩座躉船碼頭),木質棧橋兩座,還建造了倉庫與辦公室。碼頭前沿附近江灘則拋石護灘,進行了加固。
       大達三公司在江蘇開風氣之先,而天生港碼頭(主要是東中碼頭)更在全國獨領風騷。上述大達三公司與天生港碼頭,對溝通蘇北內河航運以及通滬間長江航運,推進民營航運的近代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5)港閘公路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建,中國最早的公路。
       唐家閘與天生港之間的水陸通通,是大生紗廠與外界的主要通道。建廠之初,由于陸路未能拓寬,河道未能疏浚,紗廠生產受到制約。張謇在溝通南通與蘇北和上海航運的同時,也致力改善南通本地,即港閘之間的交通環境。。
       1905年,張謇建立通州澤生水利公司,專門辦理港閘間浚河、筑路、造橋及公路經過地段的房屋拆遷等事項。是年農歷正月,港閘間浚河與筑路工程同時開工,浚河的河泥正好用以填筑公路的路基。農歷三月,長約6公里寬8米的公路即告竣工。港閘公路建成后,張謇還安排巡警在公路上巡查護路。此后,張謇又陸續修建了南通城至唐家閘、狼山與天生港之間的公路,將南通“一城三鎮”聯為一體。1917年,南通的汽車營運也告開始。至1922年,張謇在南通縣共筑公路2.884公里、占江蘇省公路總長的66%。在張謇修筑的眾多公路中,港閘公路則扮演了先鋒的角色。
      
      (6)大生三廠至青龍港鐵路 1921年(民國十年)建,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第一條鐵路。
       大生一、二廠創辦成功,刺激了張謇擴張大生集團的雄心。1914年,張謇等籌建大生三廠,1921年,該廠建成投產。
       大生三廠位于海門青龍港北。該廠籌建過程中,張謇即在考慮日后的交通運輸問題。因大生三廠所需燃煤等皆須從上海運來,生產的棉紗等又須從上海轉銷外地,長江邊的青龍港便成了該廠與上海聯系的理想港口。而欲使青龍港發揮貨物中轉作用,又必須疏浚青龍港以及溝通三廠與青龍港之間的交通。
      1919年,張謇在青龍港興建會云閘,疏浚河道18公里。與此同時,張謇出資10萬元,鋪設大生三廠與青龍港間的鐵路。該鐵路全長5.5公里,采用25英寸的“工字”鋼作鐵軌,用硬雜木作枕木,耗時兩年,于1921年建成通車。火車配有兩個車頭,分別停放青龍港與大生三廠。火車拖掛10節車廂,其中貨車廂8節,客車廂2節,年貨運量達3萬噸左右。大生三廠至青龍港鐵路的建成,有效解決了該廠的交通運輸問題,也促進了青龍港的近代化建設。
      (7)南通繡品公司美國分公司 1920年(民國九年)建,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第一家海外公司。
       1918年,張孝若考察回國后,張謇了解到歐美各國對中國繡品的需要量很大。“那時恰逢歐戰,歐貨斷絕,唯有中國一路,尚可運售供給。”逐于1920年在南通建立由沈壽任局長的南通繡品局,專門從事刺繡工藝品的生產與出口。同年,又在上海九江路南通大廈設立南通繡品公司(即繡品局上海銷售處)。在美國紐約市第五街設立了南通繡品公司美國分公司,“找了一二個留美學生辦理此事”,負責對美經營中國的刺繡工藝品。中國民族資本經營的第一家海外公司由此建立。
       該分公司經營的刺繡工藝品皆由南通繡品公司提供,貨源來自南通、上海、蘇州等地。刺繡工藝品包括中國字畫、掛屏、人象、浴衣、睡衣、坐幔等。美國分公司創辦后,由國內運往紐約的各種刺繡工藝品價值約20萬美元。但因“歐戰停息以后,國際工商業情勢立刻變動,競爭激烈,售價飛跌,于是一蹶不振”。1922年,南通繡品公司與美國分公司同時關閉,存世僅二年,南通繡品公司美國分公司本身即是一種新生事物,它是中國民族資本拓展市場,走向世界的一個標志。
      (8)通州民立師范學校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建,中國最早的民辦師范學校,張謇任校長。
       甲午以后,張謇倍感實業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1895年,張謇建議清政府“廣開學堂”。1902年又建議首先興辦師范學校,但未獲支持。張謇失望之余,決定自己集資在南通興辦師范學校。
       通州師范學校選擇市區三元橋附近荒廢的干佛寺作校址,占地40畝,于1902年7日月動工。期間,張謇事無巨細,親身督察,僅花八個月時間,該校即于1903年4月正式開學。通州師范學校屬中等師范學校,主要培養小學教師。張謇為學校聘請了國內著名學者王國維以及日籍教師木造高俊等作為師資,所招學生均為秀才,具有一定舊學功底。建校初,學生限招南通地區,以后擴展到江蘇各地與山西、陜西、甘肅、江西、安徽等省。學生數由幾十人增加到四五百人。
       該校設置的深課程有教授管理法、修身、歷史、地理、算術、文法、理化、測繪、體操等,基本上適應了小學所設各門課程的需要。稍后,通州師范學校分為本科(四年),速成(二年),講習(一年)各科,并附設實驗小學,陸續創辦測繪、蠶桑、農工等科,還建立了工科教室、農學教室、農場、博物苑、測候所等。以上設施超出了一般中等師范學校的范圍,已具備大專學校的建制規模了。
      通州師范學校初名:“通州民立師范學校”,后改稱“私立通州師范學校”。1909年,張謇為該校制訂“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的校訓,校訓反映了張謇崇尚自立,注重實踐的教育思想。
      (9)通州女子師范學校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建,中國第一所設完全科的女子師范學校,范蘊素任校長。
       通州師范學校建成后,張謇又倡議給女子入學的機會。他猛烈抨擊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俗,提出“鳴呼!學之不明,而千百年來女界乃獨罹其黑喑矣。欲救其弊,唯有興學。興學之本,惟有師范”的主張。
       1905年,張謇用捐資購得南通城北的一所民宅作為女子師范學校校舍。第二年3月,該校正式開學。1908年,因學生人數齊漸增,張謇又將所購的城北市河珠媚園改建校園,將學校遷往該處。1913年,該校園再遷城南段家壩新址。自此,女師校址相對穩定,未再搬遷。通州女子師范學校于民國后改為縣立,1924年改為省立第四女子師范學校。
       女師創辦之初,張謇親自為該校制訂了“學習家政,勤儉溫和”的校訓,規定了女師的辦學宗旨與方向。女師創辦以后的二十年中,張謇一直關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多次到校發表演說,特別是生前給女師捐私產達35萬元之巨。通州師范學校與通州女子師范學校的相繼建成,開創了我國以近代教育方式培養新式師資的歷史紀元。
      (10)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1913年(民國二年)建,中國第一所紡織專科大學,第一所廠辦大學,張謇任校長。
       大生紗廠初期的機械安裝與管理,全賴英國工程師與技工。事權操在洋人手中,不僅花費大,而且效益差。因此,張謇決心培養本國紡織技術人才,此乃創辦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的緣由。
       1912年,張謇在大生紗廠內附設紡織傳習所。同年秋,傳習所擴大規模,改稱南通紡織學校。1913年,張謇捐建校舍于大生紗廠東南側,改稱南通紡織專門學校。我國以高等學校形式為紡織廠培養技術人才,又將該校依附于紡織廠,實行廠校掛鉤,以此為開端。
       學校創建之初,張謇即規定經費統由大生各廠負擔,后經大生股東會議通過,作為定例。該校每年八月為學年之始,一學年分為三學期。1914年,學校擴建實習工場。1916年,增開絲織、電工、機械三班,設染色實習所,重訂了課程。
       1917年以后,該校留校生與出國留學返校生,逐漸替代了外籍師資。1918年,該校畢業生協助上海厚生紗廠安裝新機成功。1921年又完成了大生三廠全部紡織新機的設計與安裝工程。其時,該校畢業生幾遍國內,各地紡織廠所需技術人才都為該校提供,昌盛之狀,連張謇也始料不及。
      
    2#回復作者:remexwang  回復日期:2008-10-7 19:54:00
      (11)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1914年(民國三年)建,中國第一所水利專科學校,許肇南任校長。
       張謇視“水利為農田之命脈”,甲午以后,,張謇將導淮作為“實業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1906年,清政府有關官員在導淮測量上的不合作態度,使張謇痛感培養水利人才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同年即在通州師范學校附設測繪特班,該班成為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前身。
       1913年底,張謇出任全國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鑒于國內各地亟需大批水利人才,測繪特班不敷需要,張謇遂籌辦河海工程專門學校,1914年8月,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于南京正式開學。同時,張謇又要求各省建河海工程測繪養成所,“以諸治水第一步之人才”。
       學校開辦后,面臨國內局勢動蕩以及辦學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張謇想方設法,獨力支撐,不僅使該校免于夭折,且于1921年發展成為河海工程大學。1917年至1926年十年間,該校培養了220多名合格學生,很多人后來成為我國水利事業的中堅。期間,來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參觀的外國水利專家稱該校是“世界僅有之水工大學”。
      (12)《導淮測量處成績》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由翰墨林印書局出版,中國第一部淮河流域水文資料匯編,張謇任主編。
       淮河在近代災害頻仍,水患劇烈。張謇1903年起呼吁導淮,1906年上書兩江總督端方,請求派官員對淮河流域水文情況進行測量。但負責其事的官員根本不愿配合,張謇只得奏請清政府同意由他本人承擔此項任務。1909年,清政府準在清江浦(今淮陰市)建江北水利測量局(后改為導淮測量處)。從1911年至1922年,張謇主持了長達12年的測量工作。
       測量先從淮河江蘇段開始,后上朔安徽段與河南段,涉及淮河全流域。1914年5月,張謇親率荷蘭水利工程師貝龍猛等,運用西方較為先進的儀器與方法,深入淮河流域實地測量,確保各種數據的精確無誤。十二年間,國內時局動蕩,測量時斷時續,困難重重。張謇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至1922年,積得大量水文資料“計冊一千二百三十八,圖二十五卷又二干三百二十八幅”,且翔實可靠。“中經毆美工程家憑圖審勘,與實地檢查,證為可信”。1924年張謇將全部資料編纂成集并為之序,是為《導淮測量處成績》。
       該書飽含張謇一生心血,被譽為“實開我國科學治水之先河”的水利資料匯編,張謇也因此被稱為“清朝末期唯一研究水利之學者”。
      (13)南通縣立女紅傳習所 1914年(民國三年)建,中國第一所刺繡職業教育學校,張謇任所董,沈壽任所長。
      張謇投身“實業救國”后,曾對“吾南通之女子,鄉居者大抵能以耕織佐生計,城市則習于逸而愈貧”的現象表示擔憂。1911年,張謇主持南洋勸業會期間,結識了時任清政府農工商部繡工科總教習的沈壽女士。沈壽,原名沈云芝,字雪君,晚號雪宦,蘇州吳縣人,少時即以“繡姑”聞名鄉梓。1904年,沈壽因替慈禧七十壽辰趕繡的壽屏技藝高超,博得慈禧贊許,譽為“絕世神品”,并被賜名“壽”。1914年,張謇特聘沈壽來通設所,傳授刺繡技術,是為女工傳習所之肇始。
       南通縣立女工傳習所起初附設于通州女子師范學校,后移城南濠陽路。該所第一期招生20多人,以后逐年增加,學制也逐漸完善。設有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畢業生皆具有自書、自畫、自繡的技藝能力。
       沈壽主持女工傳習所八年,為淅江、湖南、安徽、廣東、特別是南通本地培養了高級班畢業生9名,普通班、中級班畢業生140多名。其繡品如人物、山水、字畫、戲衣、婚禮裝飾、喜慶欣賞品、禮品等暢銷美國瑞士、意大利等國。國際市場贊譽女工傳習所的繡品具有“細致、生動、美觀”等三大特色。
      (14)《雪宦繡譜》 1919年(民國八年)由由翰墨林印書局出版,中國第一部系統總結刺繡藝術的專著,張謇、沈壽合編。
      沈壽在通八年,除為各省培養大批刺繡人才外,還在刺繡上獨創“仿真繡”技藝。其代表作《全世界救世主耶象象》與美伶倍克《女優繡象》兩幅精品,于1919年在美國展出時引起轟動。沈壽晚年體弱多病,臥病期間,口授畢生刺繡經驗,由張謇記錄整理,撰成《雪宦繡譜》一書。該書出版后,被譯成英文版《中國刺繡術》發行國外。《雪宦繡譜》凝聚了張、沈兩人的心血,它為后人研究中國刺繡,尤其是沈壽的“仿真繡”提供了珍貴資料。沈壽1921年6月病逝。去世后,張謇將其公葬于黃泥山南麓。
      (15)南通盲啞學校 1916年(民國五年)建,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盲啞學校,張謇任校長。
      張謇在將心血傾注在師范與中小學教育時,亦關注殘疾人的教育。1912年,曾向社會各界呼請注意中國八十萬盲啞人“教育無人”的嚴重社會問題。張謇則身體力行,鬻字集資,并得張詧等協助,積極籌辦了盲啞學校。
      1912年,張謇于狼山東側購地6畝作為校址,開始動工。至1916年,共建校舍40余間,內設教室、閱讀室等,校園內辟有學生活動場地與農業實驗田。同時,張謇還開辦盲啞師范傳習所,以培養盲啞師資。至此,南通盲啞學校校舍竣工,師資具備,遂于1916年11月舉行開學典禮。
      該校首批招收盲啞生各4名,分為盲啞兩科。盲生學音樂、針案、按摩等課程;啞生學圖畫、雕刻、裁衣等課程。張謇主張采取符合特種教育原理的教學方法,將口語、手語、書面語等各種語言綜合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張謇親自為盲啞學校制訂了“造就盲啞,使具備獨立自存之能力”的辦學宗旨以及“勤儉”的校訓。學生畢業后,有的應聘赴外地從事盲啞教育,有的到商務印書館擔任印刷排字工,“多皆勤勉任事”。改變了盲啞人未受教育時“貧者乞食,富者逸居”的狀況。南通盲啞學校的創辦,“開華人自辦盲啞教育之先河”。

      (16)盲啞師范傳習所 1915年(民國四年)建,中國第一所培養盲啞師資的學校。
      解決盲啞師資,是盲啞學校能否籌建成功的關鍵。1912年,張謇慮及解決這一問題的特殊困難:“盲啞累累,教育無人,將欲延聘西師乎?資重而不可以時得,權且不操于我”。關注殘疾人的教育。1912年,曾向社會各界呼請注意中國八十萬盲啞人“教育無人”,“欲求校中之可為師,恐亦難應我盲啞學校之分配。且各省語言不同,教授尤多阻礙。而盲啞師與不盲啞師,又有不同者,蓋盲啞教師,茍無慈愛心與忍耐心者,皆不可任”。故決定于南通創辦盲啞學校之先,籌建盲啞師范傳習所,自行解決盲啞師資問題。
      1915年,張謇借博物苑開辦盲啞師范傳習所第一期招收9名學生。經過特殊培養,9名學生畢業后勝任愉快,其中王秉衡長期擔任該校教學工作,先后任教師、教導主任與校長等職。
      該傳習所與盲啞學校性質不盡相同,但前者實際上成為后者的前身,它不僅為盲啞師范學校培養了師資,而且為其提供了教學與管理上的某些經驗。盲啞師范傳習所存在時間很短,盲啞學校建成后,該傳習所因完成了歷史任務宣告停辦。
      (17)伶工學社 1919年(民國八年)建,中國第一所新型戲曲學校,張謇任董事長,張孝若任社長。
      振興家鄉戲曲事業,乃張謇的心愿。1916年四、五月間,張謇明確提出:“實業可振興經濟,教育能啟發民智,而戲劇不僅繁榮實業,抑且補助教育之不足”的觀點。振興戲曲事業,自應首先建立培養戲曲人才的戲曲學校,伶工學社即應運而生。
      1919年5月以后,張謇派歐陽予倩在南通等地招收學員,在上海招收教員,又派其赴日考察日本的戲曲。同年11月,伶工學社正式開學。伶工學社初借南公園作為校址,1920年7月遷往城南望仙橋畔圣武殿。更俗劇場也于1919年11月落成。
      伶工學社學生一切費用皆有學社提供。學社特設舞蹈班、軍樂班與西樂班,還購置了鋼琴、風琴、留聲機,供學生學習之用。該社在課程設置上,門類齊全;在教學方法上,則擯棄體罰,反對運用“火逼花開”的方法出戲。
      伶工學社開辦后,先后入社者90多人,不少畢業生后來成為全國著名演員或地方戲曲骨干。在近代史上,伶工學社與盲啞學校一樣,成為“中國特殊教育之鼻祖”。
      (18)南通博物苑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建,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張謇任總理,孫鉞任主任。
      1903年,張謇東渡日本考察,對日本的博物館發生很大的興趣。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科舉,興學堂之際,張謇即建議清政府首先在北京創辦博物館,進而推廣到各省,但是未被采納,于是便決定在南通作出示范。
      1905年初,張謇將濠河之濱的一塊土地作為博物苑址,由通師學生孫鉞負責籌建工程,日籍教師木村忠治郎在業務上給予指導。博物苑開館時,張謇親書“設為癢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懸掛主館兩側,概括了博物苑的宗旨與功能。
      南通博物苑內建有中館、南館與北館三座主要建筑。苑內廣植樹木花草,并飼養珍稀禽類,還設園林景點,將中國古代苑囿與近代博物館有機結合。館藏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類標本與文物,均是張謇憑借其地位和社會聯系,征集而成。1914年編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載,全館收錄品物2973號,每號一至若干件不等。早期的博物苑,附屬于通州師范學校。主要任務是配合學校教育,也接待一般觀眾與中外來賓,不少社會名流曾光臨此苑。
      (19)軍山氣象臺 1917年(民國六年)建,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氣象臺,張謇任總理,劉渭清任主任。
      張謇建氣象臺可追溯至1906年,當時博物苑所設測候室即后來氣象臺之前身。1913年,張謇考慮“氣象不明,不足以完全自治”,遂萌生建臺之念,派農校學生劉渭清赴滬學習氣象。1914年12月,張謇于軍山破土筑臺,1917年1月,軍山氣象臺正式啟用。
      軍山氣象臺儀器設備先進,門類齊全。除觀測氣象外,還接受東亞區域氣象電報,制圖作預報;此外還承擔水文、天文、地震等學科的任務。該臺的氣象記錄及資料被編成月報、季報和年報,在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100多家氣象臺發行交流,其成就舉世聞名,被列入英國出版的《國際氣象臺名冊》。該臺還承擔培養氣象臺人才的任務,南通農校7名優等畢業生曾被張謇送氣象臺進修,后分派各農墾公司供職。
      由于軍山氣象臺在國內的影響,以及張謇對創建氣象臺的功績,1924年中國氣象學會在青島成立時,張謇被推為終身名譽會長。
      (20)南通新育嬰堂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建,中國人創辦的第一所新式托兒所。
      張謇在興實業、重教育的同時,極重視慈善事業。他的目標乃是把南通建成一個新中國的雛形,做到“幼有所養,長有所用,老有所終”。南通新育嬰堂是張謇創辦的慈善事業的開始。
      該育嬰堂位于唐家閘魚池巷,占地24畝,是張謇于1904年后倡議大生紗廠執事募捐2萬多銀元,購地、造房、置具而成。至1909年,新育嬰堂收養社會棄嬰1500多名。由于張謇創辦的事業攤子大,經費拮據,張謇曾幾次為南通新育嬰堂鬻字籌款。1915年,張謇又上書北洋政府,擬領蘇北沿海海灘蕩地12萬畝,作為包括南通新育嬰堂在內的慈善事業的基本產,以保證長期穩定的經費來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影视网色香欲综合网|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红杏| 东京热人妻丝袜无码AV一二三区观| 久久亚洲道色宗和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欧美不卡无线在线一二三区观|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99热精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妇女高潮大叫| 亚洲 一区二区 在线|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最新国产AV最新国产在钱|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 国产成人8X人网站视频| 国产仑乱无码内谢|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色婷婷婷亚洲综合丁香五月|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一区|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大地资源免费视频观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怡红院妓院 |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奶水 | 性无码专区无码|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