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篇 走以通州人,經營通州一方之實業,八年之中,立大小公司者十,實已心瘁力殫,所同心共事者,一兄與三數友而已。——張謇《復李外部》 紗油諸廠,昔恃一友,今恃一兄;開墾、興學,此恃一弟子,彼亦一弟子。外此非無謹篤穩慎之儔,要皆腹背叢毳之任,則求才難。——張謇《辭謝農工商大臣見招答友函》 張謇三番五次的在文中提到的一兄,就是張詧。 張詧(1851~1939) 字叔儼,晚號退庵,小名長春,1851年九月三十日生于海門,行三。張詧性沉穩,悟性高,有毅力,辦事干練。他廢舉業但不墜亢宗旺家志向,先在鄉里販運紗布、瓷件,通過耕讀之路習文和替鄉里塾師代課等積蓄能量而徐圖前程于邑外,以與張謇分道求進為目標。 張詧的一生 1879年,以捐納起步,報捐縣丞。 1885年,張謇為避諱依例在京師應順天鄉試,張詧則作了應江南鄉試的籌措,但以“補監四成無貲而罷”。 1889年,在張謇幫助下再度捐納,被授予候補知縣,于當年分發江西。 1899年,候補期滿任南昌縣幫審實職。 1892年,署理貴溪知縣。 1899年,署理德化知縣。 1990年,補宜春知縣。 1901年,又署理東鄉知縣,調任東鄉知縣、貴溪知縣。他長期任縣官,屢有政聲,曾被張之洞調任宜昌川鹽厘局坐辦、保薦直隸州用,得到巡撫李勉林“奉上諭傳旨嘉獎”和保薦學堂監督。 1909年,一度出任江蘇農工商局總辦。 1911年,武昌首義后被推為通州民政長兼總司令。 1912年,辭職。 1927年,南通第二次光復,逃出南通,隱居大連, 1931年,移居上海。 1939年1月26日,在上海寓舍逝世。 1940年,歸葬南通。 國家一級演員張志一在話劇《張謇》中扮演張詧。 壹 作為以同胞關系為人倫支點的兄弟,張詧在其弟張謇冒籍案致使一家債臺高筑的情況下,順從母親的安排而廢舉業,協助父親張彭年治理家業,支持張謇讀書應試。 張詧(右三)張謇(右四)張孝若(右七))與美國教育家杜威博士(右六) 敦睦勤儉 家風世傳 1884年,張詧主動承擔張謇在吳長慶軍中擔任幕府時的賬目糾紛。1894年,他任江西巡撫赴京慶典隨員,在恩科開考在即而張謇對舉業前程喪失信心的情況下,通過父親張彭年力勸因場屋困苦所挫的張謇勿以“舉業四十為斷”的自志所宥,使張謇回心轉意,在這一年大魁天下,實現了身份的重大轉換。據《南通縣金石志》記載,張詧曾為張謇書寫方苞的守官戒之石刻作一跋。方苞語云:“守官之大戒,其一義利也,公于此既皤然而不渾矣,近乎此則利害非知命不惑者,不能動搖。” 張詧跋云:“時攝江西貴溪縣,季弟自家屬書勖,適平江方君過此,丐鐫諸石,以示子孫知吾兄弟當日休戚之情云。光緒辛丑三年并志。”作為以同仁關系為利益支點的兄弟,張詧對張謇的事業有著明確的角色認知,在張謇的諸多重大意愿后面有著積極配合。 貳 張詧的才識品行常為時人所重,閱人無數且自評甚高的風云人物翁同龢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述了張詧給他留下的印象并斷言:此人深穩。張謇也看到了張詧的辦事能力。 躬身實業 嘔心瀝血 1902年,張謇在實業、教育處于緊缺援手的關鍵階段,通過兩江總督劉坤一以“洋務為重”為由,咨調張詧回來“助營紗廠”,在江西巡撫不允的情況下,張詧辭去在江西的職務,回到南通就任大生紗廠協理。還協助張謇辦通海墾牧公司、大達輪步公司、阜生油廠、復新面粉廠、阜生絲廠、資生鐵廠及淮南鹽墾公司,擔任崇明大生分廠、復新面粉廠協理,勸學所總董,通崇海泰總商會、農會、南通港會的會長,擔任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南通商業學校及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的校長或總董,擔任南通女子師范學校名譽校長,曾創辦南通交易所和近20個水利倉儲服務業之類的企業組織。 在大生資本集團和南通近代區域社會發展進程中,他在配合張謇實行掌控的同時,形成了張謇主外,張詧主內的組合,保持著“兄弟出處相依,自為知己”的二位一體形象。清末民初之際,張謇許多精力用于社會活動,在多種政治力量之間發揮影響,成為諸多強勢人物爭相延攬的要人,一人同時具有選任、委任的多種職銜,時常在南通以外的各種場合出現。據其日記記載,1910年“計一年在家四十二日”。而南通實業、教育領域發生的突發事件和重大危機,均應張詧處變不驚的應對、臨危不亂的處理而化險為夷,張詧的不俗表現而為張謇贊許,令業內人士嘆服。 1923年,大生資本集團處于危機凸現期,在張謇處于內外壓力甚重的情況下,張詧十分注意維護張謇的社會影響和人格魄力,多次通過正式場合承擔責任,表現出在角色認同上有很高的自覺。在以后的數年里,這種兄弟加同仁的關系確保著南通大生資本集團的維系,在相當的程度上影響著南通甚至包括淮南墾區的發展進程。 由于兄弟二人經歷上的差異和追求方面各有側重,他們在大生領導層面和南通近代區域社會領域,不斷強化著這種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的角色意識和事實上的分工。 以下為張詧主辦和參與的企事業的照片 大生紗廠 向左滑動觀看下一張 阜生絲廠 ![]() ![]() 通海墾牧公司 ![]() ![]() ![]() ![]() ![]() 大達輪步公司 ![]() ![]() ![]() 廣生油廠 ![]() ![]() ![]() ![]() 復新面粉廠 ![]() ![]() ![]() 資生鐵廠 ![]() ![]() 崇明大生分廠 ![]() ![]() ![]() 叁 張詧在協助張謇開創大生集團和大生事業的同時,深受張謇的影響,熱心于公益事業,多次在海門鄉里參與賑災、募捐等公益活動,亦有熱心結交品行端莊之人的軼事。 傾心教育 開風氣先 據張謇日記記載,張詧在避免民眾出現大的人身傷害方面有著積極作為,為了平息糾紛,甚至自掏腰包,息訟止紛,其數額達到5000金,以致他在辭職回到南通時僅有2000金,對其清廉自守贊之曰“不負民”。回到南通后,他參與了張謇領銜的捐助活動,在捐資辦學、建圖書館等活動方面作出積極跟進,張謇謂是在兄弟二人南通捐出的200多萬元中,張詧約有1/3之巨。在當時的南通區域社會和淮南鹽墾地區,張詧的表現十分活躍。 張詧在南通參與管理大生集團和眾多社會事業的同時,也主動投入。 1906年,張詧創辦通州公立女子學校; 1914年,張詧妻楊氏在通州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出資開辦幼兒園; 1919年張詧創辦私立敬孺高等小學校; 此外還參與創建南通師范、南通紡織學校、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等。就實業而言,張詧還是大生集團諸多企業的股東之一。 ![]() 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 ![]() ![]() 南通商業學校 ![]() ![]() ![]() 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 ![]() ![]() 通州公立女子學校 ![]() ![]() ![]() ![]() 通州女子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幼兒園 ![]() ![]() ![]() 私立敬孺高等小學校 ![]() 對于兄弟二人聯手共事的實質和效果,張謇作過一個中肯地評估。 中年時,張謇說:“退庵無弟則創之勢薄,嗇庵無兄則助之力單,故蛩蟨 [ qióng jué]相依,非他人兄弟可比”。 晚年時,張謇說:“謇無詧,無以致深;詧無謇,無以致大”。并謂之“天教兄弟著南通”。 而張詧在為張孝若寫就的《南通張孝若行狀》一文中,說道:“兄弟相助四十年”。 作者 | 陳俊華 作者 | 盧建汶 |
|
來自: 可樂azh8773umn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