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日本人一樣,做事認真,講究“精益求精”。德軍和日本軍紀律都很好。但是什么事情都有“兩面”,一個部隊太重紀律,就難免缺少“靈活機動”。二戰中德軍有幾次“靈活”的機會:一次是在敦刻爾克,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追擊法軍,本來這事一次很好的全殲英法軍隊的機會。元首怕有埋伏,命令古德里安停止追擊。如果古德里安能夠“靈活”一回的話,就好了:你元首算什么?你說的話就是“圣旨”啊?你不讓我打,我偏要打。第二次是在莫斯科:都可以看到“克林姆林宮”房頂上的“紅星”了,元首又讓放棄。古德里安也太聽話了吧,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如果古德里安當時組織一支精干的小部隊,沖進“克林姆林宮”,歷史就要改寫了。即使元首想撤退,雙方的部隊攪在一起,也撤不了啊。可惜啊!如果古帥(對了,他還不是帥,只是將)能向“李云龍”學習就好了。第三次就是在庫爾斯克,曼帥明知推遲2個月發動進攻會對德軍不利,但還是屈從了元首的命令。最后曼帥自己也氣的吐血。其實當領導的也不全是喜歡“只會服從命令,沒有自己的見解的人”,有時違反一下命令反倒還得寵。我想在部隊哪個領導也不喜歡那種“老實巴交,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兵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