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巧點撥(二) 審題立意的技巧要義解讀 所謂“審題立意”就是根據作文題目的指向確定所寫文章要表達的觀點、表現的思想以及抒發的情感等。審題和立意是高考作文密不可分的兩個概念。認真審題,符合題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關。考生審題一旦失誤,全盤皆輸。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明確要求“文體自選”,許多考生認為那就不需要審題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高考命題淡化文體,其實是對審題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謂立意,就是在審清題目的基礎上,進一步確立文章中心思想的過程。文章意勝則文勝,立意是否正確、新穎、高遠、深刻直接關系到作文的成敗。總之,審題立意很大程度上決定高考作文的成敗。 技巧點撥 一、高考作文快速審題的方法 1.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題,特別是話題作文,只要準確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確立意,確定好選材范圍和寫作重點,在審題思維活動中少走很多彎路,這種方法叫掌握重心法。文題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體現題旨的關鍵字詞,也就是寫作的重點。 (1)偏正結構的題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份。以抗震救災為主題的命題作文《難忘的一天》,其表意重心都在“難忘”二字上,所以審題時只要扣“難忘”二字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慮,這就可以節省時間,加快速度。 (2)如果作文題目是獨詞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這個詞所代表的事物本質特點上,只要抓住它的本質特點進行思考就可以了,或寫它的象征意義,或寫它的比喻意義,或寫它的引申意義。比如反映兩岸關系的命題作文《橋》《路》、歌頌教師的《蠟燭》、歌頌我國航天工作者的《攀登》等題目都是如此,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一點就行。這在快速審題時有個術語,叫做“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全面思考費時太多,不符合快速審題的要求。 (3)動賓結構的短語,其表意重點往往在謂語動詞部分,如:2008浙江卷話題作文“感受鄉村或觸摸都市”,表意的重點就在“感受”和“觸摸”,側重于對鄉村和都市的感受。 當然,作文題目和話題是多種多樣的,作文時應根據具體的題目要求確定其表意重點,準確審題,恰當立意,寫出賞心悅目的美文。 2.反向思維法 反向思維審題法,又叫穿透障礙法。有些作文題,從字面上分析,從正面思考,恐怕絞盡腦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或者雖然找到立意角度,但總覺欠佳。這時,如果運用反向思維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礙,從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確寫作范圍和對象,瞬間就能把題審好。比如: (2008天津高考)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確定文體(詩歌、戲劇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題目。所謂“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首先可以從正面立意,可以從親情、友情、師生情、面對災難時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之情切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皆可;但從反面立意同樣不失為一個好的思路,可以對某些“人之常情”進行質疑、批判,寫出立意新穎、思想深刻的好文章。例如有句古語說:“慕富貴者,人之常情也。”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再如反映改革開放三十年偉大成就的命題作文“古老的小鎮”這個題目,從字面上看,是寫小鎮的古老,運用反向思維拓展思路,實際是要寫古老小鎮的新生,寫它的新氣象、新風貌、新變化。總之,掌握了反向思維審題法,一見到這類題目,就能迅速穿透文題表面的障礙,把思維引向反面,很快便能審好題目。 3.虛實錯位法 所謂虛實錯位法,具體地說,就是虛題實做法,實題虛作法,即由實寫虛,由虛寫實。 (1)虛題實作法也叫做大題小做法。虛題都是比較大的比較抽象的題目,因此,這種題目總給人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必須化虛為實才可以。比如: (2008山東高考,23)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該話題作文審題立意有兩個關鍵:第一,把握“春來”和“草自青”兩者的因果關系。正是因為春天的到來,才使萬物復蘇、百花盛開、小草吐綠變青。小草經過嚴寒的冬天,受到過摧殘、傷害,經歷過磨難,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第二,需要采用虛實錯位法,虛題實寫,找到恰當的本體。因為該命題是比喻式的,純寫春天和小草,文章會太淺,沒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審題時,可抓住話題中“春”代表著希望和機遇,“草”表面上是弱勢的,但“草”的綠代表了希望,只要我們堅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則有頑強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種結果,可以理解為成功了或者目標實現了。 (2)實題虛做法也叫做小題大做法。實題都是比較小、比較具體的題目,因此,審題時,總給人一種難以深入的感覺。這種題目必須小題大做,化實為虛。如:以“向日葵”為題目作文,如果只是實寫向日葵的成長情況,不免有些膚淺、幼稚,應由“向日葵”展開聯想,想到像向日葵一樣的事物,深化文章立意。 在實際作文中,虛實錯位的審題方法的應用是廣泛的。譬如“媽媽的笑”“秋葉”“春雨”“路”“笑”“燈”“家鄉那條小溪”“攀登”“禮品”“目標”“明天”“時間”“心愿”“生活中的辯證法”“在紅旗下”“面對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題目,運用虛實錯位法去審視,才能明確立意,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思維方向對頭,目標明確只需一兩分鐘就能完成審題任務。 4.聯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生的,要求知事物的本源,自然離不開事物產生的背景。分析課文要介紹時代背景,評價人物要聯系歷史背景。作文的審題也一樣,分析一道考試作文題,都要和當時的形勢聯系起來,因為一道好的作文題與時代背景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作文題和時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雖然有些作文題,孤立起來看,很難下筆,不知道怎樣立意,但是運用聯系背景法審題,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能找到最佳立意。如: (2008四川高考)請以“堅強”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這是一道獨詞類話題作文。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國人悲痛,世界垂淚”的大的時代背景下,很容易就與地震災情聯系起來,很快審清題目,確定立意。許多令人動容的考場作文,就是考生聯系時代背景,緊扣汶川大地震完成的。 總之,人們的各種思想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把作文題放到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去審視,用時代的觀點去看問題和分析問題,不但思維過程輕松,審題速度快,而且題旨把握得準確,立意不會走題。只要去認真分析一下歷屆高考得滿分的作文,就會發現這個規律。 5.文字改造法 有些題目,命題者為增加題目的新奇性或文學色彩,故意轉彎抹角,甚至故弄玄虛,以增加審題難度。碰到這類題目,不必慌神,只要對原題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為平易,很快明白題旨,完成審題任務。如:“這是真的嗎”這個題目。命題者確實動了一番腦筋,題目能給人一種新奇感,也有一定的迷惑性,初看不知如何下筆,但只要對原題的文字稍加改造,使題目變成“這件事是真的”或“這件事不是真的”,該寫什么就很明白了。同時,題目使用反問(也可以理解為設問)的形式也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增加了審題難度,通過文字改造,把原題目變為陳述句,化艱難為平易,題旨一目了然。 用文字改造法審題,要注意的問題是改造后的題目一定要忠實于原題的題旨,否則就會偏離題意。譬如“啊,北京”這個題目抒情色彩很濃,審題的關鍵就在于對“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題的“啊”字,很顯然含有驚嘆贊美之意,于是可將題目改造為“我贊美北京”“北京真美”或“我愛北京”,但不能改造為“討厭的北京”一類消極性題目,因為原題中的“啊”是不表消極的。另外,需特別強調的是,文字改造法只是在對題目進行審視過程中的一種主觀思維活動,通過這種創造性思維快速完成審題任務,在實際寫作過程中,題目是不能改動的。 6.辨明關系法 所謂辨明關系,就是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楚構成題目的詞或詞組彼此之間的特定關系,關系辨明了,審題立意的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有些議論文題目,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詞組并列構成的,譬如在抗震救災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一些作文題目“美與丑”“魚與水”“偉大與平凡”等作文題,運用辨明關系法審視,明確每對詞語的對立或統一關系,很快就能掌握題旨。 需特別注意的是,雖說運用辨明關系法審題,思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不會走彎路,能大大提高審題速度。不過,構成這類作文題目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審題時只有根據具體題目作具體分析,才能做到既快速,又準確。 二、高考作文立意“四要” 1.立意要準確,不要偏離話題 所謂準確,就是要正確把握話題的主要意思和要求,并在話題范圍內立意,而不能只抓話題材料中的只言片語,脫離話題,以偏賅全地去進行立意。如:請你以“自然與心靈”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中的“心靈”主要是指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本話題應闡述“自然”與“人的感受”之間的關系。而有的同學偏離了話題的內涵,只寫“自然”或“心靈”,以偏賅全立意,導致作文失分。 2.立意要新穎,不要落入俗套 所謂新穎,就是要打破常規思維,選取新的切入點,寫出“虧他想的出來”的文章。寫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的文章,表達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主題來。不要落入俗套,不與人撞車。元代的陳繹曾在《文說》中說:“凡作文發意,第一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意思是說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用,要花一番工夫,刻意求新、求深。那么如何打破常規思維求新、求深呢?其實我們寫文章可以從正面立意,也可以從反面立意。一般說來,從正面立意的較多,從反面立意的相對較少,如果從反面去立意可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如以“感謝”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多數人會寫:感謝父母,感謝恩師,感謝同學等幫助過自己的人。這樣立意當然正確,符合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反面立意可能就是創新。因為有些你身邊的人看似沒幫你什么,甚至還幫你的倒忙,其實從另外的角度則是幫助你,如:寫感謝不愿幫你忙的人,感謝看不起你的人,感謝讓你受委屈的人,感謝使你遭受挫折的人。不愿幫你忙的人使你真正懂得自己的路自己走,才能真正能夠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別人看不起你,卻激發了你的進取心,使你成功等。同時恰當聯系社會背景也可以使文章立意新穎,如寫抗震救災過程中的動人事跡。審題“度勢”也可使文章立意新穎、深刻。 3.立意要高遠,不要庸俗低下 所謂立意高遠,就是指文章格調高尚,感情傾向積極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級趣味。優雅的風度,高雅的情懷,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情懷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令人振奮。他們的文章立意高遠,能啟發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勵社會進步。如果思想境界不高,情緒偏激,態度消極,思想悲觀,即使文字功底較好,也引不起人們的興趣。比如:以“關注未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的同學在寫作時,只關注自己的未來前途,只關心將來能不能掙大錢、當大官。這種想法似乎無可非議,但立意庸俗,散發一股銅臭。更有甚者黃話連篇,庸俗低下,思想極其不健康。截然不同的是更多同學關心“未來教育”“未來科技”“未來環境”“未來人才”“未來文學”“未來農業”等等。立意高下,不辨自明。 4.立意要深刻,不要直露膚淺 所謂深刻,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論事。它要求考生有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對材料深刻的開掘力,對生活內容高度的概括力。比如:請以“眼淚”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道作文題目應結合具體事件、具體環境考慮立意:哭,是人類最崇高的情感,眼淚是人類最高貴的客人,當她不期而至的時候,往往是我們的心弦被撥動的時候。每一種眼淚都是真摯的,無私的,動人的。她是對苦難的悲憫,是受饋后的感激,是奉獻后的幸福,是充滿希望的喜悅。你應擷取生活中情感的浪花,敘寫一段伴著淚花的真情故事;也可以對生活過濾提純,探究生活背后的心靈奧秘,寫議論為主的雜感。但切不可單純孤立地理解“眼淚”,不能僅僅把它理解成一種生理現象,從而使立意流于膚淺。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重慶高考)《現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①自然界。②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③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 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命題作文。命題既充分體現現代環保觀念,又有時代意識。在寫作審題時要抓住兩個關鍵: 1.尋找標志,緊扣“題眼” 命題作文大都有一定的標記,也即我們所說的“題眼”,寫作時如果我們能通過對“題眼”細加推敲,透徹理解作為標志的關鍵詞語的含義,就不難明確題目的要求和議論的對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離題跑題。比如“在自然中生活”是一個偏正結構的題目,中心詞“生活”就是我們寫作的對象和內容,即表明我們寫的是日常中的“生活”,而不是一次旅游或野炊。修飾限制性的詞語“自然”是題目的重心,也就是這個題目的題眼。我們寫作時只有認真審題,緊扣“題眼”,方能從容為文。 2.文字改造,巧妙拓展 審題時,我們可以通過“文字改造,巧妙拓展”的辦法來完成審題。如“在自然中生活”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把“自然”改造為與之相關的內容:綠色、健康等等,這樣既拓展了題目的范圍,也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題目內涵,讓我們自己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佳作示例 在自然中生活 重慶一考生 2008年似乎應該是舉國歡騰的年份,畢竟國人期盼已久且為之努力的奧運會召開在即。然而不幸的是, 災害來臨,整個民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強、團結和凝聚力。這是值得欣慰的,這前所未有的種種力量,告慰逝者,鼓舞余生。然而我們能忘記這一切嗎?年初,我們經歷了冰凍雨雪的侵襲,廣州數十萬人返鄉受阻,全國上億人受災害影響。5月,春光尚未盡退,正是溫暖的日子,大自然卻又以其獨特的方式給我們以重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在“5·12”汶川地震中近7萬人喪生,30余萬民眾受傷,影響涉及4
000多萬人。 那一刻,大地在震顫,山崩地裂。哭聲、喊聲、呼救聲,遠遠傳來。包括解放軍戰士和武警官兵在內的全國人民,紛紛伸出援手,奔赴災區。此時,人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抗震救災,盡全力營救傷員和被困者。救援力度一再加大,救援工作持續至今。眼見一個個生命得以救援和延續,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縱如此,我想我們不應僅懷著一股熱血去施救,或是簡單地為逝者禱告,為生者祈福。 我們需要的也應當包括反思。反思自然界為何頻頻發出警告的信號,即便類似地震的災害本就無法避免。我們反思,因為我們一直在自然中生活,這是都市鋼筋水泥樓和機器轟鳴聲中所萬萬不能忘記的,這同樣也是人類的根本——在自然中生活。 曾幾何時,大自然賜予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淳樸、親近、透明。河中魚蝦競游,山間鳥鳴禽走,四季分明,怡然自得。隨著工業時代來臨,那些給予人類更方便的技術發明,漸漸地將自然界的光彩抹去,直至于剝奪。忘記了是從哪一天起,山再不見那么蔥郁,水再沒有那么清澈,四季更替的規律被打亂,莫名的災害次第蔓延。 聰明的人啊,你可千萬不要忘了,你是生活在自然中,你的擁有是她的給予,你的存在是她的恩惠。你又怎能忘記她的存在,忽略她的警示,變得恣意妄為起來呢? 頻頻發生的各種災害驚醒我們:在自然中生活,要遵守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張弛之間,又要牢記給予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加以保護甚或愛護。唯如此,才能保持我們所擁有的安逸生活,延續至子孫萬代。 我希望有一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手握橄欖枝,遙望北斗星,心想陶淵明,且行且珍惜! 亮點透析 這是一篇頗為難得的考場滿分作文。文章的過人之處體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現實主義”文風尤為可貴。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本文審題立意能聯系時代背景,以尺箋展現廣闊的社會天地,包容色彩紛呈的社會生活。這種意在反映現實,展示社會的“樂天”(白居易)遺風值得提倡,也是本文最大亮點。 第二,本文立意厚重、深刻,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反思。是啊!2008年本是舉國歡騰的日子,可卻變成了舉國悲慟。當很多人懷著一股熱血去施救,為逝者禱告,為生者祈福的時候,作者卻深入思考了另一個問題——為什么自然界災難頻發?本文告訴我們,要想在自然中和諧地生活,就必須要“遵守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張弛之間,又要牢記給予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加以保護甚或愛護”。這個問題足以催人自醒,也發人奮進。把環境保護主題與重大社會事件巧妙結合是本文又一亮點。 第三,本文語言優美、靈活,富有詩意,這也是本文的亮點之一。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手握橄欖枝,遙望北斗星,心想陶淵明,且行且珍惜!”這樣的語言以短句組成,既增加了語言的氣勢,讀來又朗朗上口,讓人回味無窮。 |
|
來自: liubaoliang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