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走四方之三十六)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二百公里,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八十九年建成。由于存在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并稱全國四大名園。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零零七年五月,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布局圖 避暑山莊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三部分。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一百余處。是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麗正門 德匯門
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筑組成。現已經辟為避暑山莊博物館,分“避暑山莊概況”、“木蘭秋狝武備”、“八旗文物典章”、“帝后轎輿”、“御用瓷器、掛屏、鐘表、玻璃器皿以及各種工藝品”等多項專題陳列,藏品數萬件,其中國寶級珍品數百件,有的是歷史的直接見證,有的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件康熙帝學習西方數學時使用的“銅鍍金手動計算機”;澹泊敬誠殿前兩座硅化木化石更是絕世奇珍。
澹泊敬誠殿 四知書屋 煙波致爽殿
湖泊區在宮殿區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洲、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層次分明,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熱河泉。康乾七十二景中,近一半在湖區。山得水則活,有了水的點綴,山莊亦多了幾分溫婉可人。在塞外草原上再造典型江南水鄉風貌,令人不能不驚嘆園藝師的智慧和膽略。湖中煙雨樓仿嘉興,金山亭仿鎮江,這樣的乾坤大挪移也是乾隆所最鐘愛的皇家氣概。 煙雨樓 小金山 小金山上帝閣 水心榭 水流云在 香遠益清 如意湖
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接見蒙滿藏回各路王公的地方,每次大會必有篝火、歌舞、宴飲,甚至小型的圍獵。出于這種需要,平原區建筑很少,一切布置均仿蒙古族風俗,形成一派草原風光。游客在園內游玩,走累了可以在草地上隨意坐臥,看當地人舉家出游,野餐,放風箏,別是一種閑適悠然。 萬樹園 試馬埭
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避暑山莊建筑有三絕,其中兩絕在山中文津閣。文津閣前小湖里“日月同輝”是一絕;文津閣外九曲亭上彩畫從不同位置看有不同效果是二絕。 山區兩座相對而立的山峰是山莊的制高點,峰頂各有一座涼亭,一個叫“南山積雪”,另一個叫“四面云山”。坐在亭中,俯瞰山莊中的山水建筑歷歷在目,遠眺外八廟和四周山上的奇峰怪石一覽無余,兩亭對視則距離雖近卻有深塹阻隔,有咫尺天涯之嘆。 文津閣院門 文津閣 四面云山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 山莊周圍十二座建筑風格各異的寺廟,是當時清政府為了團結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少數民族,利用宗教作為籠絡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八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稱為“外八廟”。廟宇按照建筑風格分為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這些寺廟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范。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 須彌福壽之廟 普樂寺 普寧寺 普寧寺千手觀音殿 千手觀音像 安遠廟 溥仁寺 殊像寺 著名的罄棰峰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避暑山莊的評價: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于河北省境內,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筑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建筑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