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 風
油風是一種頭發突然成片脫落、頭皮鮮紅光亮、無明顯自覺癥狀的慢性皮膚病,相 當于西醫所稱的“斑禿”。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青年人患病更為普遍。其特征為頭皮 突然片狀脫落,常在無意中發現,脫發處的頭皮鮮紅光亮、狀如涂油,故名油風。 追溯本病病名的歷史沿革,《內經》中稱“毛拔”、“發落”、“發墜”等;《難經》中 稱“毛落”;隋《諸病源候論》中稱“鬼舐頭”,該書在“鬼舐頭候”中說:“人有風邪在 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稱之 鬼舐頭。”又說。。足少陰腎之經也,其華在發。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 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于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 禿落。”闡述了本病病因。本病病名首見于明《外科正宗.油風》,該書說:“油風乃血虛 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發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 而然.”明、清兩代的一些外科專著均沿用“油風”病名。 若頭發全部脫落稱全禿,全身其他處毛發也同時脫光者,則稱為普禿。 [病因病機] 由于血虛不能隨氣榮養皮膚,以致毛孔開張,風邪乘虛侵入,鳳盛血燥,發失所養 而成片脫落;或因情志抑郁,肝氣郁結過分勞累,有傷心脾,氣血生化不足,發失所養 而致;因肝藏血,發為血之余,腎藏精,主骨生髓,其華在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發 失所養亦為本病主要原因。此外,王清任《醫林改錯》說:“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 血不能養發,故為脫落”又說:“無病脫發,亦是血瘀。”說明頭部肌膚氣血瘀滯,致使毛 發失養,亦是脫發的主要原因。 [辨病] 1 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突然,患者常在無意中發現頭發迅速成片脫落呈圓形或不規 則形,小如指甲,大如錢幣或更大,數目一般數個不等,皮膚光滑而亮,無炎癥,境界 清楚,毛囊口清晰可見或有纖細短發存在。脫發區邊緣的頭發常松動易拔,拔出的頭發 呈上粗下細感嘆號狀,此時病勢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脫發區由小變大,數目也隨之增 多,甚至融合成片.若脫發區周圍的毛發固著較牢,不易拔除,說明病勢已趨穩定。本 病嚴重者可累及全頭部,以致頭發大部或全部脫落者稱全禿。若全身毛發包括眉毛、睫 毛、胡須、腋毛、毳毛均脫落者稱普禿.一般無自覺癥狀,或有瘙癢。也可伴有頭暈、目 眩、心煩、失眠、多夢等。 油風有自愈傾向,但很易再行脫落,以致病程可持續數月或更長久.在恢復時,患 部新發長出,初起大都細而柔軟,色呈淡黃或灰白,逐漸變粗、變硬、變黑,最后與健 康毛發相同。 2 診斷要點 2。1 病史 發病前常有過度勞累、睡眠不足或受到精神刺激等情況。 2.2 臨床癥狀 頭皮突然發生指蓋至錢幣大圓形脫發區,境界明顯。患部除脫發外, 毫無任何異常癥狀,損害邊緣頭發松動易拔。 2。3 病程緩慢,有時可長期靜止,亦可迅速進行,病損范圍擴大增多。甚至頭發全 脫成全禿。患部無自覺癥狀,多于無意中發現。本病有自愈傾向,但可再發。可發于任 何年齡,嚴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陰毛及全身毳毛均可脫落,稱為普禿。 3 鑒別診斷 3。l 假性斑禿 為永久性脫發,患者頭皮萎縮,光滑如薄紙,看不見毛囊口,脫發 區邊緣頭發不松動. 3一 黃癬 自幼發病,頭部有結痂史或典型的碟形痂,真菌檢查陽性,且局部有萎 縮性疤痕。 .3。3 白禿瘡(白癬) 兒童多患,初起時頭部可見大小不一的白色鱗屑.小如指頭, 大如錢幣,逐漸蔓延成片,毛發干枯,容易折斷,日久則發枯脫落,形成禿斑,但到青 春發育期大部分可獲自愈。 3.4 白屑風(皮脂溢出癥) 常有脫屑、劇癢,脫發多于額角開始,并延及至前頭 及顱頂部. . 3.5 梅毒性脫發 脫發區境界不明顯,頭發未完全脫落,而且高低不齊,狀如蟲蛀。 脫發區常見于鬢部及枕。USR(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及RPR(梅毒非螺旋體抗原試 驗)、TPHA(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等陽性。 (辨證) 本病有虛有實,實則血熱、血瘀;虛則氣血、肝腎不足。臨床辨證大致分為以下幾 個類型。 1 血虛風燥證 包括血熱風燥證、風盛血燥證等。脫發時間較短,進展很快,有時 是大把脫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頭發干燥,頭暈,目眩,失眠。舌質淡紅,苔薄 白,脈細數。 2 氣滯血瘀證 包括肝郁血瘀證。在頭發脫落前,先有頭痛、偏頭痛或者頭皮刺痛 等自覺癥狀,脫發病程較長或突然脫發,或有病變處外傷血腫史,胸脅脹滿,煩熱難眠。 舌淡暗紫或有瘀斑,脈沉澀。 3 氣血兩虛證 包括心脾兩虛證。患者多在大病、久病、產后發病。脫發漸進性加 重,病程較長。伴有唇白,心悸,氣短語微,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等全身癥 狀。舌淡苔薄白,脈虛細或細弱。 4 肝腎不足證 脫發經久不愈,甚至全禿或普禿,或邊脫邊長,所長之發纖細柔軟。 伴頭暈,失眠,耳鳴,目眩,腰腿酸痛或遺精盜汗。苔少,舌質淡,脈細數。 [治療] 1 內治法 1.1 辨證論治 1。1.1 血虛風燥證 治宜養血祛風為主.選用神應養真丹加減。常用藥物如:當歸、 白芍、川芎、熟地、桑寄生、首烏、羌活、防風、炙甘草。若有血熱者,加生地、丹皮。 1.1。2 氣滯血瘀證 治宜理氣活血。選用逍遙散合通竅活血湯。常用藥物如:白芍、 赤芍、當歸、柴胡、川芎、桃仁、紅棗、老蔥。夜多惡夢,加生地、熟地、酸棗仁、遠 志;情志抑郁,加合歡皮、郁金。 1.1.3 氣血兩虛證 治宜氣血并補。選用八珍湯加味。常用藥物如。川芎、當歸、 白芍、熟地、黨參、白術、茯苓、北芪、大棗、炙甘草。 1.1.4 肝腎不足證 治宜補益肝腎。選用七寶美髯丹加減。常用藥物如;黃芪、黨 參、熟地、茯苓、女貞子、旱蓮草、杞子、當歸、首烏、桑椹. 1.2 成藥、驗方 1.2.1 固腎生發丸,每次2.5g,每日2次。 1.2.2 養血安神片,每次5一10片,每日3次。 1.2。3 蒲公英30g,黑豆5000g,加水煮熟,去蒲公英渣,再加冰糖120g.收干, 每曰吃60g. 2 針灸治療 多選用梅花針叩刺治療,脫發時間長、面積小、患者耐受力強者,用 重叩刺,至局部微微出血,脫發面積大、時間短或耐受力差者,采用輕叩刺,用較鈍的 梅花針叩至局部發紅即可。每日或隔日1次。 3 外治法 3.1 毛姜外擦。隔日1次,以局部稍有灼熱感、稍發紅為度。 3.2 鮮生姜切成薄片,烤熱后,反復輕擦患處,每El工次。 3。3 5%一工0%斑蟊酊或工0%辣椒酊外擦,每日數次。 [預防與護理] 1 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切忌煩惱、悲觀、憂愁和動怒。 2 飲食要多樣化,克服和改正偏食的不良習慣。 3 講究頭發衛生,不要用堿性太強的肥皂洗發,平時少用電吹風吹發。 4 向病員作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除精神負擔,堅定治愈信心。同時積極尋找發病誘 因并去除之。 [古籍選粹] 《素問。上古天真論》 ……腎氣實,發長齒更.……腎氣衰,發墜齒槁。 《諸病源候論.毛發病諸候》 人有風邪在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肌肉枯死。或 如錢大,或如指大,發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舐頭。 《諸病源候論.毛發病諸候》 ……血盛則榮于頭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 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禿落。 《外科正宗.油風》 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發根空,脫落成片,皮膚 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 嘆瘍醫大全。頭發門》 生姜切片,擦落發光皮上,數日即長。 《瘍醫大全.頭發門》 川椒四兩,用白酒釀浸七日,早晚潤禿處,其處自生。 《血證論.瘀血》 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 <<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所治之癥目》 ……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 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故發脫落。 (現代研究) 1 辨證論治 本病病因病機復雜,臨床辨證標準難于統一,中醫辨證分型復雜,復 習有關文獻,臨床辨治大致從肝腎不足、氣血兩虛、肝郁血瘀、風盛血燥、濕熱上熏、腎 陽虛衰六個證型立論。應當指出的是,肺主皮毛,臨床所見肺氣虛、肺陰虛的脫發患者 應從肺論治。如張珍玉治療一脫發5年余患者,以往養血補腎為治無效,予自擬黃芪益 氣湯以補肺助衛實表,20劑即見頭部細微黃發出,3月見黑發全長。又如羅才盛以清燥 救肺湯加減治療斑禿38例,痊愈31例,好轉7例,療效滿意。 2 專方治療 馬貴琴等以首烏生發飲(熟地18g,黑芝麻、白芍各30g,當歸12g, 川芎lOg,首烏、山萸肉、枸杞子、菟絲子各15g,羌活6g),加減治療本病36例,結果 治愈23例,顯效8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 3 中西醫結合治療 李蔚林等以內服中藥(黃芪30g,熟地、首烏、女貞子、枸杞 子、黨參、雞血藤、旱蓮草、菟絲子各15g,全當歸12g,仙茅9g),配合口服強的松、胱 氨酸、維生素B。,外用920醑及氦一氖激光照射,治療重癥斑禿32例,結果痊愈17例, 顯效13例,療效滿意。 4 中藥外用治療 多選用皮膚刺激藥如干姜、斑蝥、川椒、補骨脂之屬配以其他藥 物,用酒精浸泡制成酊劑外涂,起到刺激斑皮,擴張斑皮下毛細血管,增加血流量,消 除微循環障礙的作用,以利于改善毛乳頭營養,刺激毛囊再生.如速效克禿靈生發精 (人參、制首烏、毛姜、旱蓮、紅花、尖干紅辣椒、生姜、側柏葉、川芎等)、生發酊 (人參、紅花、骨碎補、洋金花、生姜)和101毛發再生精等。 [述評] 油風相當于西醫所稱的“斑禿”。現代醫學對該病的病因未明,目前多傾向于有一定 遺傳因素參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與精神創傷、過度緊張、內分泌功能失調、感染、中 毒及頭部外傷等因素有關。當前應用西藥治療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副作用大、復發率 高;而應用中醫藥治療雖然療程長,但療效高,無副作用,復發率低。如能注意辨證論 治、內治外治結合,一般均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對該病的治療是中醫藥在防病治病方面 優勢的表現。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27. 皮膚科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