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語言有文采作文教案 源自 作文教學 教學目的:準確把握作文語言,使其有文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探討一下如何讓我們作文中語言“亮”起來。 二、復習高考說明對作文語言要求: 展示投影。 高考說明對作文語言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基礎等級要求是語言通順,這一點我們基本上都能做到。而發展等級要求是語言有文采。具體包括四個方面:(1)詞語生動。(2)句式靈活。(3)善于運用修辭手法。(4)文句有意蘊。 三、結合高考說明談談如何讓作文語言“亮”起來。 (一) 請同學們比較下面兩段文字,先請看第一段: 1、改革開放,我們打開胸襟,接納外國優秀思想、技術、管理模式,在引進這些先進東西同時,也難免泥沙俱下,如西方一些腐朽人生觀、價值觀,墮落生活方式,以至于毒品也乘機進入,但我們決不能因為改革開放有負面影響就不繼續堅持,不能因噎廢食,我們要在堅持改革開放同時與這些消極、腐朽事物進行堅決斗爭,把它們排斥于國門之外。 這一段中心內容是改革開放后應該怎樣對待西方文化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采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政策。同樣還是這個問題,再請看第二段文字: 2、春雨淅淅瀝瀝,田里禾苗競翠爭綠。但是,你看河邊田垅上雜草,由于雨水多,也長得旺盛,正跟莊稼爭水分和養料呢。但這不要緊,把它除掉就行,可不能因為雜草多就抱怨春雨。 這兩段文字哪段給人印象深刻呢?很顯然是第2段。原因就在于第2段把第1段中抽象語言轉化為生動形象語言。因此要想詞語生動形象,可采用化抽象為形象方法。(投影)化抽象為形象。 如何化抽象為形象呢?不同文體有不同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在議論文和散文中,經常需要對某個詞語進行解釋。如“責任感”。現在有兩種解釋,我們比較一下: 責任感 (1)定義: 責任感是指人們自覺地把分內事做好心情。 (2)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就《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公仆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命運交響曲》,責任感是保爾·柯察金頑強拼搏、熱愛生命鑄造烈火金鋼。 很顯然,第(2)種解釋要生動形象多。原因在于采用這樣一種方法,即(一)將抽象定義轉化為形象詮釋。 第二種方法是:將邏輯推理轉化為圖景展現。(投影)這種方法適合于議論文和說明文。如: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們可以去感受一下炎黃時期史前文明,可以去見識一下秦始皇殘暴和秦二世昏庸,可以去參觀一下那修35年卻被項羽一把火燒掉富麗堂皇阿房宮,可以去采訪一下曾經哭倒那勞民傷財萬里長城孟姜女… 可以想像,此段如果采用純邏輯推理,將是多么抽象和乏味,現在將它轉化為一幅幅圖景就生動形象多。 現在高考作文采取一種新形式——話題作文,而話題作文又文體不限,那么記敘文怎樣詞語生動形象呢?請看下文兩段文 跳高 (一)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鶴同學一人。這時橫桿已升到1.47米,比去年乙組跳高紀錄高出一厘米。比賽哨聲響,只見李鶴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半米地方,他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桿,打破校運動會紀錄。 哨聲響,李鶴同學原地蹦跳幾下,習慣性地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有力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一個急轉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她頭部肩部就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胸、收腹、翹腰,好一個“背越式”。“成功!”破校紀錄,四周一片掌聲,震得跳高架上橫桿似乎也在跳躍。 請一同學進行分析。 第二段文字就“跳高”這個片斷,從動作上分解為四個方面,這就是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因而生動形象。因此對記敘文來說,可采用如下方法:(投影)(三)把某一情節分解為若干細節。 學生練習:以“喜悅”為題構思一個片斷。(提示)喜悅可以寫成抒情性,可以寫成敘事性,還可以寫成議論性。 [范例]喜悅是付出辛勞與智慧之后勝利時無法掩飾心動,是你看清世俗紛擾之后擁有一份超脫和寧靜;是對沉積內心深處那些秘不可宣情愫獨自回味,是戰勝坎坷和苦難之后對自己真誠祝福。喜悅是無邊碧野中那一朵含羞而立小花,是充滿晚霞簇擁那輪醉透夕陽,更是一只蒼鷹,渾身充滿著傲視群雄勇力。 (二) 我們在復習修辭這一知識點時,曾做過大量練習。現在我們看一段文字: 我們提倡語言美,那么,什么樣語言是美呢?我想,“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你語言為何能如此純潔而明凈,那是由于你靈魂崇高而樸實,有著源頭活水。語言是反映一個人風貌另一面鏡子,豪放人語多激揚而絕不粗俗;瀟灑人言談風動而不隨便;謙遜人含蓄蘊藉而絕不猥瑣;博愛人旁征博引而不蕪雜。 這段文字是談什么樣語言是美呢?給我們感覺它語言也很美,寫得也很有氣勢,原因在于它巧妙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有設問、引用、比喻、排比。 學生練習:運用恰當修辭,以“尊重”為題構思一段文字。 [范例]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舒心丸、一針催人奮進強心劑。給成功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對別人成功敬佩、贊美與追求;給失敗人以尊重,表明自己對別人失敗后同情、安慰與鼓勵。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真情在,就有未來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后東山再起。 (三) 句式轉化包括肯定句與否定句之間轉化、主動句與被動句之間轉化、長句與短句之間轉化、整句與散句之間轉化等。在我們作文中,運用較多是長句與短句轉化和整句與散句轉化。 請看這樣一段文字: 橋 母親是橋,母親是帶領我們走向生命橋。從一個特殊細胞,到一個完整生命,母親用她軀體、她營養,為我們架起一座生命之橋。走過這座橋,我們便走向生命,走向一個全新世界,走向生活起點、命運開端。 再看另一段文字: 父親是橋,父親是培養我們人格橋。從哭鬧著躺在搖籃里嬰兒,到一個有獨特性格少年,父親用他那顆寬容心和簡練嚴厲詞句,筑成這一座人格之橋。走過它,便讀懂父親;走過它,便感知父親那顆寬容心;走過它,我們便有作為人最起碼人格。 學生練習:以“朋友是橋”為題構思一段話,注意句式靈活轉化。 [范例]朋友是橋,朋友是一座用世界上最可貴感情筑起友情之橋。當我們面臨生活挑戰而有些怯懦時,當我們被失敗擊得遍體鱗傷時,當我們被勝利沖昏頭腦迷失方向時,當我們被厄運擺布得幾乎絕望時……這座橋便時刻提醒和幫助著我們。走過這座由誠摯心靈和相互理解筑成友情之橋,我們便增強追求勇氣和自信,便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執著。走過這座橋,才深知“理解”含義“溝通”意義;走過這座橋,只想高呼一聲“友情萬歲”! (四) 所謂意蘊,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內在意義。文句要有意蘊也就是文句要有內在意義。如果你寫得文句內涵豐富,含義雋永,讓人看,能夠使人受到啟發,能夠使人受到鼓舞,能夠令人回味無窮,能夠使人振作起來,這樣文句就是有意蘊文句。 請看下面一段文字: 壓力兩面 同樣在壓力下,一塊脆弱玻璃會支離破碎,而一根堅韌彈簧卻能迸發出驚人力量。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感受到方方面面壓力。我們應當如何面對壓力呢? 在此段中,“一塊脆弱玻璃會支離破碎,而一根堅韌彈簧卻能迸發出驚人力量”就是有意蘊文句。 再如該文結尾: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強者借此奮進,弱者因而沉淪。何去何從,還由自己定奪。 此段以形象作結,把壓力比喻成一把雙刃劍,引出“強者借此奮進,弱者因而沉淪”議論,發人深省,促人奮進。 學生練習:仿照下面“自然啟示”類警句,自選兩種事物,造兩個借物喻人、托物述懷句子。 例:籃球——總是墮入圈套,因為有人拍你。 竹——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結。 (范例) 氣球——總是爆裂,因為有人吹你。 煙花——在生命奉獻中閃耀出動人光彩。 膠水——在夾縫中消逝,實現自己價值。 表針——無論走多長時間,都回到原來起點。 蠟燭——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 鏡子——即使不發一言,也向人們展示真實。 糨糊——從不顯棱顯角,卻粘合他人裂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