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我要上廁所!”兒子發聲喊,拿起本書跑進了廁所,這一蹲就是一刻鐘。進去看看,兒子捧著書蹲在馬桶上,正讀得津津有味呢。時間長了,便也見怪不怪。臨睡前,兒子都要趴在床頭讀會書,直到困了為止。 說起兒子愛讀書,還要從他幼兒時候說起。1-2歲時,經常買些圖片讓他讀。其實說是“讀”,不如說是“撕”更為合適,經常是一本書“讀”完了,也“撕”完了。2歲時,便給他訂閱《嬰兒畫報》;3歲時訂閱《幼兒畫報》,從此這本書一直伴隨他到了小學,里面許多有趣的故事、做人的道理、古典詩詞陪伴他成長。上了小學,開始考慮給他換本書。找來找去,拿不定主意。當時《天天愛學習》廣告做得很火,給他訂了半年的;看到《課堂內外》也不錯,又給他訂了一年的《課堂內外》?!短焯鞇蹖W習》是教小孩學課堂知識的,針對性較強,分數學、語文、作文三個分冊,價格不菲,不過兒子對它不怎么感興趣;《課堂內外》的知識性、趣味性很強,貼近小學生生活,兒子對它很喜歡,經常從書上學一些小魔術給同學們表演。現在來看,訂《課堂內外》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俗話說“功夫在詩外”,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孩子只看那幾本教輔資料,讓孩子讀死書,死讀書,確實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我認為應當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掌握知識,在閱讀中尋找快樂,在閱讀中拓寬視野?,F在每個月把新書拿回家,對兒子來說都是一份意外的驚喜。 訂閱報刊對兒子來說是零食,買經典名著則是正餐。除了給兒子訂雜志,我還經常帶兒子去書店買書。每次去書店,都是兒子最高興的時候。徜徉在一排排的書架前,瀏覽著一本本灑著墨香的書籍,兒子每每沉浸其中,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每次都要買幾本他喜歡的書籍。上學前兒子特別喜歡奧特曼,每次都要買一本;現在又喜歡上了漫畫書《阿衰》,每次看時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除了閱讀的趣味性,還要考慮知識性。還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給他買了一套帶拼音的《中華五千年》,在他上幼兒園大四生日那年又給他買了一套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上書店時他又看上了一套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么》,要了好多次,沒有給他買。終于在他考了次A+時給他買了?,F在給兒子最大的獎賞就是書和玩具,每次考試成績好了,都要求給他買書。后來陸陸續續買了《資志通鑒》、《中國通史》、《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中學生必背古詩詞》、《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于丹說論語》、《孟子》、《莊子》及四大名著。現在兒子的書架上、床頭柜上到處都放滿了書,兒子睡覺前、起床后、上廁所時都要看一會兒,一部現代版的〈〈中國通史〉〉也能讀得津津有味。一次兒子上完廁所,拿著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大罵:“李鴻章這個大壞蛋,把中國都給賣沒了!慈禧也不是個好東西!”當然有些書目兒子并非都去讀,也并非就一本書讀完,再讀另外一本,而是根據興趣和愛好,隨時隨地拿一本來讀。引導孩子讀書,重要的是營造一種濃郁的閱讀氛圍,時時感染,日日熏陶,自然會水到渠成。當然,學校老師的引導也非常關鍵。在此還要感謝學校老師們的幫助和教育。上半年班主任牛靜老師發給兒子一張〈〈書香家庭〉〉的獎狀,兒子樂了好幾天,以后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除了喜歡讀書,兒子更喜歡看電視、上網。為了正確引導兒子,我經常跟兒子一起看電視,并經常發表一些評論,增加兒子的感性認識。兒子現在比較喜歡〈〈百家講壇〉〉、〈〈探索發現〉〉,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會〈〈百家講壇〉〉,然后吃飯上學。岳飛、張居正、辛棄疾都是他眼里的大英雄,而秦檜、嚴嵩、賈似道則是他眼里的大奸臣。交流起來也能談得頭頭是道,有時還要與書上的內容相對照,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教育孩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萬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做拔苗助長的蠢事。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我就做過一次這樣的傻事,至今追悔莫及。那還是去年冬天的事,有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一本書上的字特別漂亮,還拿給我看。我一瞧,不禁欣喜若狂:那是一本柳公權的書法字貼!一年級了,一直不知道兒子喜歡什么,該向哪方面培養?,F在突然喜歡上了書法,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于是我趁機加以引導,大講各種書法家的故事,又買來了紙筆臨摹,兒子在一邊看得興味盎然,禁不住蠢蠢欲動。我趕緊讓他自己動手,開始胡亂涂鴉,時間長了便有模有樣了。后來擔心沒有專業老師指導,練習時打壞基礎,于是又找專業老師輔導。開始人家老師還不要,嫌他太小。后來好說歹說,才讓他上了輔導班,是他們班年齡最小的一個。沒有想到效果還不錯,老師經常說:“年齡不大,還能坐得住,字也寫得不錯!”每次學習回來的路上,兒子都要說今天又寫什么什么字了,同學誰誰又怎么淘氣了,挺高興的樣子??上Ш镁安婚L,今年暑假他又上了書法學習班,有段時間發現他的家庭作業老師都沒批改,便問他怎么回事,兒子說老師沒收作業啊。我又打電話問老師,老師便以為兒子在家不寫作業,狠狠地批了他一頓。兒子回來后便不高興,新學期開始后再讓他學,說什么也不去了,總說老師不好。后來才知道,其他同學都是自己把作業交給老師的,而兒子還等著別人來收作業呢!從此以后,兒子對書法的興趣大減,再也不練了。假如當時自己有點耐心,假如自己不是那么急于求成,假如……可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假如呢?小時候當孩子吐出第一個含混不清的字母,當孩子邁出步履蹣跚的第一步,我們都欣喜若狂,激動不已。而今孩子大了,當他學會一篇新的文章,當他掌握一個新的公式,我們都已變得麻木,我們不再為孩子的一點點進步而驚喜,我們不再為孩子的漸漸成長而感動。我們反而變得更加焦慮不安:作業為什么還沒寫完?別人都上三個輔導班,你怎么才上兩個?別人都考100,你怎么才考90?別人……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長跑的終點又在哪里?孩子的心是稚嫩的小草,需要我們用愛心去呵護,用耐心去澆灌,用童心去培育。 家有小小讀書郎,愈愛愈癡愈瘋狂,風雨路上,兒子在慢慢長大,我們也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當我們知道什么應該干什么,說明我們在不斷成長;當我們知道不應該干什么,說明我們在不斷成熟。當我們以成熟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我們會發現,知識、技能只是謀生的手段,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直善良的品格、面對挫折的勇氣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些,我們還擔心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