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廟刻字:省察自我文明素養
現代文明素養的缺乏,不完全是民眾的問題,更有政府、社會的問題。如前所述,這些年來,我們習慣于通過泛政治化的運動,對公眾進行灌輸,運動一完,便如風過,滿地狼藉之外,核心要義束之高閣。所以即便這種理念已經轉化成制度,但公眾仍有意無意地漠然視之。究其原因,一是以運動式的灌輸取代了對民眾現代文明常識的基礎教育和常規訓練,二是制度矯正不規范,對違反這種規則的懲罰充滿隨意性,其實懲罰也是一種有效的常識教育和訓練。(中國周刊)
現代文明:不僅僅是科技進步與創造物質財富
社會幾經改造后,現代文明變得在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物質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大中城市更容易接軌,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更容易被接納。但在物質基礎發展還遠遠不夠的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的地方,首要的是解決吃飯等生存問題,還很難理解所謂現代文明。另一方面,社會對民眾的現代文明教育,遠遠不夠。歷史上,類似啟蒙教育訓練,通常不是被戰亂和動蕩打斷,便是被泛政治化教育取代。文明的素養,終不能內化為自覺要求,成為一種社會公認的社會規范。【詳細】
從經濟社會到文明社會:最終還是關乎于人
文明社會的建設是一個進程。因為文明和文化一樣最終還是關乎于人,必須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不會像蓋一座大樓大廈那樣今天開工明天剪彩。如果被政績化一定又會是口號化,一陣風一樣地掠過。文明社會建設的關鍵是國家層面的文化和文明的自覺,必須是依照文明的性質與規律進行科學建設,必須沉下心來做。我同意,文明建設從娃娃、從教育開始,但只有社會機器的所有部件都有文明的含金量,理想的文明社會才會漸漸呈現。(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