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飛翔 閱讀閑書、雜書不為功利,不求正果,記得也好,忘卻也罷。率性而為,自由自在。欲行則行,欲止則止。沒有進度、沒有目的。一切皆“自由而無為”。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專程從北京遠道而來和我交流讀書。結果當他看到我書架上陳列的那些《中國文人的仕宦生涯》、《天才的精神構造與非正常性格》、《名人自絕探秘》、《現代科技的人文反思》、《中國情色文化史》、《宇宙中的八卦原理》、《熵與函數》……等等類似的書時,他在大失所望之余表示不解,“你怎么凈讀些亂七八糟的書?”對此,我嘿嘿一笑。他哪里知道,這些書都是我的寶貝。此事豈可對人言? 說到讀書,人們歷來有一個觀點:讀書一定要讀經典。認為閑書與雜書那是旁門左道,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書是人的精神食糧,從一個人的所讀之書中,大致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的精神品質。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有多少世人就會有多少種閱讀習慣。讀書就如同吃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世上絕無人人必讀之書。你奉為圭皋的,也許在別人眼里壓根就一文不值。而人家的甘露或許正是你的毒藥。讀書完全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應當建立起自己的閱讀習慣。 閱讀不一定非得要讀經典,書能會心皆可讀。所謂好書,其實就是最能接近自己性情、氣質的那些書。讀書不一定非得要正襟危坐,我讀書常常是不成體統。坐著讀、站著讀、躺著讀、跪著讀。不僅如此,我還有一個習慣,蹲著讀。每臨入廁,總不忘持書一冊,口中振振久讀而不知其臭。冬日午后我常常會倚窗半臥,迎著那暖烘烘的陽光胡亂地翻上幾頁書。讀著、讀著,整個身子就軟了下去。那份愜意,著實太美。 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也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在我看來,真正的讀書,當是一種毫無功利的休閑娛樂,一種了無牽掛的精神暢游。那種為謀生活、謀功名而進行的讀書,包括苦讀經典都是無法真正體會到讀書的快樂的。清人袁枚有一首題為《寒夜》的小詩,讀來頗有意思,不妨抄錄于此: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一卷在手,或側或臥,伴著裊裊氤氳,不久便心境澄明,進入那忘我境界。“紅袖添香夜讀書”、“雪夜閉門讀禁書”,那該是何等的一番詩意? 依據我個人的閱讀體驗,大凡那些能給人帶來愉悅和快樂感受的書,多是閑書與雜書而并非經典。何以如此?蓋因閱讀閑書、雜書不為功利,不求正果,記得也好,忘卻也罷。率性而為,自由自在。欲行則行,欲止則止。沒有進度、沒有目的。一切皆“自由而無為”。 其實閑書與雜書,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汪曾祺先生就曾談過閑書與雜書的好處,他說:“讀雜書至少有以下幾種好處:第一,這是很好的休息。第二,可以增長知識,認識世界。第三,可以學習語言。第四,從雜書里可以悟出一些寫小說、寫散文的道理,尤其是書話和畫論。”閑書與雜書可以除鄙見、開茅塞、增學問、得新知、養性情、廣見識,所以我們不妨讀點閑書與雜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