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等作用,發揮作用迅速,藥效穩定,很少發生過敏反應.1971年英國藥理學家首次揭示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為了減少其內出血的副作用,科學家開發了腸溶性阿司匹林,為心腦血管病的藥物預防開創了新紀元. 腸溶性阿司匹林可用于心腦血管病的預防,如暫時性腦缺血、腦梗死、腦血栓、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心房纖顫,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瘺及其他手術后,也可用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只要有適應癥,無論年齡大小,均可應用.但因其沒有擴張血管、稀釋血液和降血脂的作用,只能作為預防性藥物,沒有治療作用. 每天口服50~150毫克,是預防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的最佳劑量.阿司匹林腸溶劑的半衰期是15~20小時,吸收速度快,一旦吸收,抑制血小板作用持久而不可逆,不同時間服用不會引起效果差別.為防止其對胃黏膜損害,主張飯后服,一般以晚飯后服為好. 服用阿司匹林決不可服服停停,一般應堅持長期口服.接受過介入治療和冠狀動脈置放過支架的病人尤其不可停藥.口服藥物時間越久,獲益越大.如果漏服,不宜加倍補服.如因特殊需要停服,則應逐漸減量.突然停服可能誘發血栓形成,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幾率. 老年人(或50歲以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只要有心腦血管靶器官損壞征兆,都可以服用阿司匹林.但高血壓病人需將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后,再開始服用.血壓高時服用,可能增加誘發腦出血的危險.糖尿病患者不會因服藥增加視網膜出血的危險,相反還有益.對50歲以下高血壓患者合并下列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高血脂,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腦梗塞、外周動脈血管病),也應該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服用時間安排在晚飯后或睡前均可.因心腦血管病高發時段在6~12點,腸溶性阿司匹林服后3~4小時達到血藥濃度高峰;另外,18~24時是新血小板生成的主要時段,故安排這一時段最佳. 患有胃部疾患有出血傾向,在潰瘍病活動期禁止服用.若是一般胃病無出血者,在做好保護胃黏膜措施的前提下,仍可服用,但應在嚴密觀察下進行. 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病,存在多種藥物一起服用的情況,需特別注意藥物相互之間的配伍和禁忌.阿司匹林不宜與抗凝血藥(雙香豆素、肝素)、溶栓藥(鏈激酶)、糖類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等藥物同服.對阿司匹林過敏,患有哮喘、嚴重肝腎功能損傷者不能用.血友病、低凝血酶原癥、血小板減少癥為禁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