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或Booker Prize,又簡稱the Booker),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布克獎每年頒發一次,獎勵當年度最佳英文小說創作,不限英國籍作者,與諾貝爾獎一樣,只頒予仍在世的人。布克獎以贊助商——食品供應公司布克(Booker McConnell)命名。布克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
"Booker"是英國最大的現購批發商,英國出版名人馬斯開爾(Tom Maschler)找到這個企業贊助,希望成立一項鼓勵文學創作的獎項,獎勵當年度最佳英文小說創作而不限英國籍作者。
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布克獎背后有管理委員會運作,負責選出每一年的評審及主席,其評選過程嚴謹,又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也是使布克獎不同于其它獎項之處。每位評審幾乎只有一次參與布克獎評選的機會,評審團的組成兼顧其專業和社會背景,降低了派別潮流與個人好惡左右的機會。每年布克獎頒發后,不僅是得獎者的榮譽,對銷售激勵和作品討論幫助也很大。
當地時間7月23日,2013年英國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長名單公布,共有13部小說名列其中。本年度入圍作品風格各異,從共計151部初選作品中脫穎而出。評委會主席羅伯特·麥克法蘭(Robert MacFarlane)表示,入圍小說遍及“從傳統到實驗,從公元一世紀到今時今日,從100頁到1000頁,從中國上海到英國亨登”。評委會將于當地時間9月10日公布短名單,并于10月15日舉行的晚宴上正式頒獎。 入圍的13名作家共來自7個國家,包括津巴布韋、新西蘭、加拿大和馬來西亞等;既有包括歐大旭(Tash Aw)、吉姆·克雷斯(Jim Crace)、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科倫·麥卡恩(Colum McCann)、夏洛特·門德爾松(Charlotte Mendelson)和科爾姆·托賓(Colm Tóibín)在內的知名作家,也有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伊芙·哈里斯(Eve Harris)和多納爾·瑞安(Donal Ryan)等文壇新人。 今年的長名單中沒有作家是前布克獎得主,不過托賓和克雷斯二人曾入圍短名單。托賓兩度陪跑布克獎,憑借1999年的《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和2004年的《大師》(The Master)殺入布克獎短名單,但皆功虧一簣,距離摘取桂冠僅一步之遙?,F年67歲的克雷斯曾于1997年憑借《隔離》(Quarantine)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死姿乖诮衲?月聲稱完成最后一部小說并宣布封筆,但也表示:“停止寫作不代表停止生活?!贝舜翁崦蛟S會讓他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這份名單中的文壇新秀表現搶眼,年僅27歲的女作家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所著的《發光體》(The Luminaries)厚達832頁。不過,新生作家獲獎僅出現在2008年,印度作家阿拉溫德·阿迪加(Aravind Adiga)憑借處女作《白虎》(The White Tiger)成為該年度布克獎黑馬。 布克獎是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創辦于1969年,每年頒發一次,只授予英國、愛爾蘭與其他英聯邦國家作者當年在英國公開出版的英語小說。入圍作品分為長名單與短名單,長名單一般為十二三部,短名單則將長名單數目縮小到五部,最后從中選出得獎作品。布克獎獎金為5萬英鎊(約合47萬人民幣),由曼集團贊助。除了豐厚獎金外,布克獎往往也是作品銷量的有力保證。 2013年英國布克獎長名單
入圍作家及作品簡介1. 《五星富豪》(Five Star Billionaire)歐大旭(Tash Aw)
作家簡介:歐大旭,馬來西亞華裔英語作家。1971年出生于臺灣臺北,成長于馬來西亞,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法律系,現居倫敦。第一部英文小說《絲之謎》(The Harmony Silk Factory)獲得2005年度惠特布萊德圖書獎(Whitbread Book Awards)小說處女作獎。 2. 《我們需要新名字》(We Need New Names)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NoViolet Bulawayo)
作家簡介: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津巴布韋女作家。1981年出生于津巴布韋,后在美國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2011年憑借短篇小說《奔向布達佩斯》(Hitting Budapest)獲得2011年凱恩非洲寫作文學獎(Caine Prize for African Writing)。 3. 《發光體》(The Luminaries)埃莉諾·卡頓(Eleanor Catton)
作品簡介:一月狂風大作,一名妓女被捕。1866年新西蘭海岸,淘金熱正酣,這件事或許無足輕重。但同一天還發生了另外三件大事:一個倒霉的酒鬼喪命,一個富人消失,一個臭名昭著的船長逃命一般取消了所有生意。妓女安娜·韋瑟雷爾(Anna Wetherell)將三名男子聯系在一起。一連串看似巧合的事件,引發了秘密調查,但這一切被年輕的陌生來客沃爾特·穆迪(Walter Moody)給打斷了…… 作家簡介:埃莉諾·卡頓,新西蘭女作家。1985年出生于加拿大,13歲隨家人移居新西蘭坎特伯雷。因處女作《彩排》(The Rehearsal)一舉成名,囊括眾多文學獎項,2009年被媒體譽為“年度小說黃金女孩”。 4. 《收獲》(Harvest)吉姆·克雷斯(Jim Crace)
作品簡介:夏末驟至,收割了最后一片麥田,村莊渾然不知危機逼近。兩男一女在林地邊境搭起了臨時帳篷,當晚莊園便燃起熊熊大火。接下來七天里,沃爾特·瑟斯克(Walter Thirsk)目睹村莊重建:收獲的莊稼被煙霧和恐懼熏黑,闖入者受到嚴厲懲罰,鄰居因涉嫌巫術而被關押。但是,故事中更黑暗的部分仍未抵達…… 作家簡介:吉姆·克雷斯,英國知名作家,以個性化的創作風格和鮮明的語言特色而受文壇矚目。1946年3月1日出生于英國赫特福德郡。1986年憑借《大陸》(Continent)獲得惠特布萊德圖書獎小說處女作獎、《衛報》小說獎以及戴維·海厄姆小說獎(David Higham Prize for Fiction),1997年憑借《隔離》(Quarantine)獲惠特布萊德圖書獎并入圍布克獎短名單,1999年憑借《死》(Being Dead)獲得美國全國書評家協會獎、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 5. 《查妮·考夫曼的婚事》(The Marrying of Chani Kaufman)伊芙·哈里斯(Eve Harris)
作品簡介:年僅19歲的查妮出生于倫敦西北的極端正統派猶太教社區。查妮從未與男性有過身體接觸,但注定要嫁給陌生人。拉比的妻子告訴她成為猶太人的妻子意味著什么,但里芙卡(Rivka)也有自身的問題要面對。秘密層層掩埋,恐懼、性欲加諸新婚之夜,交織成一個關于解放和選擇的故事。 作家簡介:伊芙·哈里斯,英國女作家。出生于倫敦一個以色列與波蘭混血之家。此書是在哈里斯深入倫敦西北一所極端正統派猶太女子學校一年時間后完成。 6. 《殺戮》(The Kills)理查德·豪斯(Richard House)
作品簡介:伊拉克艾姆拉省有一處無人值守的中途站“自由營地”,伊拉克戰爭的碎屑在這里埋葬、焚燒、遺忘。突然,當局宣布將該地改造成全國最大的軍事基地,并承包給公司運營。隨之而來的還有爾虞我詐,硝煙彌漫,爆炸攻擊,以及美國學生在意大利遭遇惡性謀殺。重重殺伐,一定會令你想起許多小說的影子。 作家簡介:理查德·豪斯,美國小說家、電影制片人、教師。處女作為《拳師》(Bruiser)。 7. 《低地》(The Lowland)茱帕·拉希里(Jhumpa Lahiri)
作家簡介:茱帕·拉希里,孟加拉裔美國女作家。1967年7月11日生于倫敦一個孟加拉裔印度移民家庭,3歲時隨父母遷居美國。1999年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說集《疾病解說者》(Interpreter of Maladies)奪得次年普利策小說獎,2008年憑借小說集《不適之地》(Unaccustomed Earth)獲得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 8. 《未爆炸》(Unexploded)艾莉森·麥克勞德(Alison MacLeod)
作家簡介:艾莉森·麥克勞德,加拿大女小說家。出生于加拿大,后移居英國開始寫作,現居布賴頓。 9. 《橫跨大西洋》(TransAtlantic)科倫·麥卡恩(Colum McCann)
作家簡介:科倫·麥卡恩,愛爾蘭小說家。出生于1965年。2009年作品《轉吧,這偉大的世界》(Let the Great World Spin)獲得200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2004年短篇小說《該國須知》(Everything in This Country Must)曾被改編成短片并獲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10. 《半個英國人》(Almost English)夏洛特·門德爾松(Charlotte Mendelson)
作家簡介:夏洛特·門德爾松,英國女小說家。1972年出生于倫敦西部。 11. 《時光的故事》(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露絲·尾關(Ruth Ozeki)
作家簡介:露絲·尾關,美國電影制片人、小說家、禪宗信徒。1956年3月12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紐黑文,日美混血,畢業于日本奈良大學日本文學系。1985年返回美國紐約,從事電影制片工作。2010年獲得禪宗僧侶資格。 12. 《打轉的心》(The Spinning Heart)多納爾·瑞安(Donal Ryan)
作品簡介:愛爾蘭金融崩潰的危急局勢下,小鎮平靜的表面下隱藏著暗涌。每個人都得接受內心爭斗,掙扎著告訴自己某種真理,故事就此展開。 作家簡介:多納爾·瑞安,愛爾蘭小說家。 13. 《瑪利亞的自白》(The Testament of Mary)科爾姆·托賓(Colm Tóibín)
作家簡介:科爾姆·托賓,愛爾蘭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1955年5月30日出生于愛爾蘭。長篇小說《大師》獲得2006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大師》和《黑水燈塔船》兩度入圍布克獎短名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