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逐漸銷蝕的本真劉建始 今天,去廣場散步。 走到兒童游樂園時,看見一位母親問自己的兒子:“到游樂園玩一玩嗎?” 兒子回答:“不去,讓那些幼稚的小孩玩去吧!” 隨便聽到這樣一句話,我不禁朝那個孩子望去,小孩子也就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看上去天真活潑,沒有想到能說出這樣成熟的話。 母親只是一笑,而我不禁陷入沉思中。 小孩子從兒童逐漸成長為大人,是一個蛻變的過程,像蛇那樣蛻皮,越蛻皮越成熟,但是也逐漸銷蝕掉自身的本真。 尼采說:“我要告訴他們,精神如何變成駱駝,駱駝如何變成獅子,最后,獅子又為何變成小孩……小孩是天真與遺忘,一個新的開始,一個自轉的輪,一個原始的動作,一個神圣的肯定?!?/span> 孩子天真活潑是天性,但是當孩子走向成熟之時,就是銷蝕本真的開始,他們已經遺忘了天真。 我們的老師總是說學生年級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越低;有的學校領導說教師教來教去沒有一個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了。小學生天真好奇地舉手爭著回答問題,不用教師啟發;到初中剛入學時還保留一點兒童天性,有一部分學生還能保持舉手的熱情;到了高中則是啟而不發,有舉手的也是那些喜歡張揚個性的學生,學生開始半成熟,學會了當看客,喜歡看別人的笑話! 學生天真銷蝕的原因,單單是教師的責任嗎?家長和社會也在扮演著銷蝕殺手 ,孩子在模仿和學習過程中長大,總是小心翼翼地看著那些成年人,邊琢磨邊模仿,邊思考邊嘗試。 到了大學、走入社會,每個人呢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圈子不同,接觸的人不同,進入的情境不同,最后成為什么樣的人也不同。 也有人說,一個小孩子的成長和他的本性分不開。我不同意這種說法,“人之初,性本善”,只不過在向成年人學習和模仿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人沒有生下來就是賊的! 心理學實驗和實例研究早就充分揭示了人的隨眾、順從、勸說、失調、抗拒、 罪感、恐懼、仿效、認同,等等?!爱斶@些因素一起發生作用時,再加上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外界因素,它們就會形成一個大熔爐,這個大熔爐能極大地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對人影響極大的“外界因素”包括具有魅力的權威領袖、高壓的意識形態、人在社會中的孤立、肉體折磨、被誘發的非理性驚恐、極端的威脅和利誘,所有這些因素可以結合起來,起到欺騙的作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走入不同的群體,銷蝕掉本真的程度不同。那么作為教師,要有能保持學生本真的辦法。 我們不妨學學蔡朝陽老師,他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教育就是要守護你天性的自由,激發天賦的潛能,面對堅固的體制,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會有奇跡發生。所以,請大家原諒我麥兜式的天真,我愿意是這些孩子們一生里最幽暗的那一段路程中,他們身邊一盞微亮的燈火?!崩蠋煻帱c天真和浪漫,學生也會可愛,教師要有麥兜似的天真,不能總是一副深沉的面孔、牢騷的話語、拙略的行動,都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影響?!白詈玫霓k法不是用利益去引誘學生,而是能用閱讀去掉那些銷蝕學生本真的心魔”,“人類不是命運的囚犯,而是他們心靈的囚犯”。教師要用心理學的手段解決學生心靈的問題,沒有心理學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讀經典,增長明辨是非的能力,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由便應跟著來到,許多事情都是由學生自己應付,這時,良好的習慣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一切叮嚀囑咐都不如習慣中用,更重要的是人要有思想,習慣和思想結合,被銷蝕的可能就會降低。 “人只不過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边@是近代法國哲人帕斯卡在《沉思錄》里的一句名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你就是身體有些問題,但是你有健康的思想,就能抵抗銷蝕本真的殺手! 學生在思想成長過程中要能真正認識自己,人能認識自我,能管住自己,有自己的思考,就能保持本真的天性,你就是長大了,也能在法律允許的空間內愉快生活。能使學生做到這樣,教師的使命份量更重一些。 家長、教師、體制和全社會,都有尋找和保持學生的本真的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