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義]
此斂陰回陽之方。
[主治]
發汗后,表證已解,汗尚未止反惡寒者,陰陽兩虛也。但脈必微而數方能確定。表證已解,故不用桂枝,汗未止,兼見數脈方為陰虛;反惡寒,兼見微脈方為陽虛。
按:仲景原文曰:發汗不解,反惡寒,虛故也,本湯主之。“不解”二字不是指表邪不解,而是指沒有恢復正常,是指反惡寒之癥而言。果系表邪不解,應有頭痛、發熱、脈浮,宜用桂枝加附子湯,絕沒有使用本方之必要?!疤摗笔顷庩柧闾摶驙I衛俱虛。以營為陰血,衛為陽氣也,但絕不是單純衛陽虛之證,因衛陽虛宜芪附,不宜芍附。
[藥品]
生杭芍三至五錢 炙草一至二錢 炮附子三至五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附子補陽以治惡寒,芍藥滋陰以斂汗液,甘草補中兼和,既可固后天之本,又可和二藥之偏。
[禁忌證]
有發熱、頭痛、脈浮之表證者忌之;有喜冷性飲食之熱證者也忌之。
[類似方劑參考]
(1)桂枝加附子湯:此治表證不解兼陽虛之方。
(2)芪附湯:此治衛陽虛自汗之方。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傷寒論113方臨床使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