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結節不全是癌 莫陷心理陰影核心提示:專家提醒,市民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不必過度緊張。一般來說,會表現為“肺部陰影”的疾病,除有肺癌、肺部先天性發育異常外,常見的還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等。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市民有意識地定期到醫院體檢,也使越來越多的肺部小結節開始被發現,引起“恐慌”。其實,肺部小結節或小陰影并非一定意味著就是肺癌!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小結節。專家提醒,市民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不必過度緊張。一般來說,會表現為“肺部陰影”的疾病,除有肺癌、肺部先天性發育異常外,常見的還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等。但對于中年以上,特別是有抽煙史人群,最好每年進行低劑量CT檢查。 肺部結節病變發現率提高 在黃浦區工作的金先生 (化名)最近一次體檢中查出肺部有一個小結節。金先生非常擔心:自己平時算不上 “老煙槍”,怎么也會查出“肺部結節”?不過,在他們單位的體檢中,像金先生這樣也查出肺部小結節的不止一人。 上海市肺科醫院副院長、肺癌臨床診療中心副主任范理宏教授透露,隨著影像學,尤其是螺旋CT的發展和日益完善普及,在臨床上,肺部微小結節性病變的發現率明顯提高。但其病因復雜,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診斷有一定難度,容易誤診、漏診。但范理宏強調,肺部小結節并非一定意味著就是肺癌,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小結節。一般來說,會表現為 “肺部陰影”的疾病,除了有肺癌、肺部先天性發育異常之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肺部感染性疾病,具體包括肺炎、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曲霉菌病等。有文獻報道,肺部微小結節性病變有73%的惡性率,主要是肺腺癌;良性率為27%,主要為血管瘤、肉芽腫病變和結核瘤。 被動吸煙者也是高危人群 “有五類人在體檢時發現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范理宏副院長舉例說,比如:長期吸煙,煙齡超過20年,每天抽煙超過20支以上者,或有被動吸煙的人群;年齡在40歲以上者;伴隨有胸痛、咳嗽、不明原因的痰中帶血絲、消瘦、體重下降等癥狀;有家族性的腫瘤史,特別是肺癌遺傳史者;結節大小在1厘米以上,伴有毛刺樣、分葉狀或毛玻璃樣改變的。這些人應積極咨詢專業胸外科醫師,并接受正規的進一步檢查和及時治療。 此外,市肺科醫院腫瘤科張潔副主任醫師還提醒,小結節的動態改變,也是判斷病灶良惡性的關鍵。比如:病灶在短時間 (2至3個月)內增大、飽滿;病灶內部性質發生改變(如出現空泡征、毛玻璃陰影新增了實變的成分等);還有少部分患者在隨訪期出現咳嗽、痰血等臨床癥狀,這都提示小結節為惡性病變的信號。 有抽煙史中年人宜每年檢查 近年來,螺旋CT等影像學技術發展迅速,能被發現的小結節越來越多,甚至小于2毫米的肺小結節都能被發現,這也給患者是否接受治療帶來一定困擾。范理宏副院長建議,對于體檢發現的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特別是以上五類人群高度可疑的小結節,即使結節直徑在1厘米以下,也應給予充分重視,需要積極治療。 張潔副主任醫師提醒,在體檢中發現小結節時需及時就醫,由醫生結合患者的年齡、職業、接觸史、吸煙史、小結節影像學形態及生長速度,對小結節的惡性概率進行評估。當醫生判斷結節惡性可能性較小時,還是要建議患者定期隨訪胸部CT。 5毫米以下的微結節每年復查一次, 5至10毫米的小結節每三個月復查一次,隨訪三至五年。當醫生判斷為惡性可能性較大時,應早期進行手術 (胸腔鏡)治療。 此外,中年以上人群,特別是有抽煙史的人群,最好能每年進行低劑量CT檢查。但即使發現肺部有小結節也切勿緊張,可積極找胸外科等專科醫生明確診斷,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應用其它輔助檢查手段,如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CT定位下穿刺、痰細胞檢查等進一步明確診斷。及時就醫,密切隨訪,果斷治療,才是對抗肺部小結節的有效方法。肺部小結節如果確診為早期肺癌的,進行手術切除, 5年生存率可達到80%以上,發現的早晚對肺癌患者來說,意義完全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