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法之壞在隸變,篆法之好有書家”。

《書法報》老年書畫2013年第1期(8版)“文字趣談”刊中岳“篆法漫談”(一)。“篆法漫談”連載計劃一個月發二期。
小引
我寫“篆法漫談”的幾點想法
篆體構造,源于六書。文字自隸變至楷,隸、楷與篆書形合者少,形離者多。后人以隸、楷偏旁點畫臆造為篆,流為偽體,此乃一大病也。為正本清源,求得篆法之無誤,元·應在編撰《篆法點畫辨訣》,明·朱之蕃編撰《篆書偏旁歌訣》,清人編撰《篆法百韻歌》等均是篆法入門的“明燈”和“寶鈅”,對習篆者頗有幫助。當然,以上歌訣也有一定的局限,比方說,歌訣大多沒有從文字源流上探求篆書之成因,不少歌訣一般讀者不易體會等等。
作者在多年研習篆書、篆刻和編著“書法篆刻工具叢書”的實踐中,于篆法頗有個人獨到的認識與體會。便以“篆法漫談”的形式,或探本窮源,從篆、楷之演變了解篆書形體的內因,或梳理篆法之規律,認清楷、篆的區別,或舉一反三,識一體而明數字等等。
說說“楷與篆”
“篆法之壞在隸變,篆法之好有書家”。
小篆是由象形、指事、假借、會意、轉注、諧聲六書的原則創造出來并約定俗成,嚴謹規范。《六書源流歌》中載“篆法之壞,皆誤于隸變。故習篆者必須從說文入手,以正其始。不可與隸楷同其體制。”在文字發展演變的過程中,篆后有隸,隸后有楷。今天的漢字(宋楷),不少楷書與篆書字形相去甚遠。故在錯寫的篆書里,以楷書形體臆造篆書和或以楷書偏旁拼湊為篆是兩大病根。如“偷”字,不可以以“亻”、“俞”為篆,應作“女”旁的“媮”(圖1)。又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的“淘”字,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一委員竟以“氵”“匋”臆造為篆,不知應篆作“洮河”的“洮”(2)。因此,我們一定要諳熟篆法,在楷與篆的形體上,應在“辨異同、明差別、察是非”等方面下功夫,嚴格按篆書的結字規律去習篆、寫篆。
“篆法之壞在隸變”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正視和重視這一點。我認為“篆法之好有書家”,只要我們書法家們嚴肅、認真地研習篆法,便可以“正其始”,少寫或不寫錯字。
中岳《篆法漫談》(二)說說“部首”
說說“部首”
“知部首便能作篆,懂篆法方稱書家。”

說說“部首”
“知部首便能作篆,懂篆法方稱書家。”
習篆當從小篆開始。《說文解字》分部歸類的540個部首,是構成小篆字形的基本單位。小篆的偏旁部首與現在通用文字的繁體偏旁部首基本一致,可以說只要我們了解和掌握了篆書偏旁部首,百分之八九十的漢字可以用小篆寫了。總之,認真理解和熟練掌握部首,不僅漢字的構形規律有幫助,而且對識讀篆書、研習篆法也大有益處。
部首不可不知,掌握了部首能寫很多篆書。篆法不可不懂,不懂篆法不僅寫錯字,還要鬧笑話。下面我以“金”、“木”、“水”、“火”、“土”五個部首寫了一個順口溜并附有圖片,說明這個話題。
“金部”
“金艮便是‘銀’(圖1),金戔亦是錢(圖2)。‘鐶’中不見金,環字即是‘鐶’(圖3)”。前兩句說的是知部首可“拼湊”為篆。后兩句說的是部首切不可“拼湊”作篆。每個部首四句,句式下同。
“木部”
“木子便是‘李’(圖4),弟木可作‘梯’(圖5)。棲不作西木,西字就是‘棲’(圖6)”。
“水氵部”
“‘洗’澡先有氵(圖7),氵喿可為‘澡’(圖8)。‘淘’字作兆氵(圖9),氵匋不為淘。”
“火部”
“欠火也能‘炊’(圖10),兩火當是‘炎’圖11 。‘然’不用雙火(圖12),單火便是‘燃’”。
“土部”
“黑土即是‘墨’(圖13),土甚便為‘堪’(圖14)。坂不作土反,阜反方才‘坂’(圖15)。”
當我們了解了“金”、“木”、“水”、“火”、“土”五個部首可與其它部首或字符“拼湊”成篆之篆法,又知道了不可以部首妄自為篆的道理。觸類旁通,其它部首的篆法便是大同小異。因此,我便以“知部首便能作篆,懂篆法方稱書家”為題,強調懂篆法的重要性。
中岳《篆法漫談》(三)說部首“人部”
說部首——“人部”
“天地之性最貴者,‘解放自我’唯有人。”


“天地之性最貴者,‘解放自我’唯有人。”
先從“人”(圖1)說起。
《說文》人,天地之性最貴者。《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哲學概念認為:“人是實踐自覺解放自我的主體。”
文字,不僅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而且具有記事功能。甲骨文就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殷商時期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以及天文、歷法、醫藥等。
可以說文字是用來記錄人類語言和社會活動的“工具”。正因為人類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漢字中“人字符號”與其它符號相比較,字符最多,使用最為廣泛。我編了一個順口溜“字中人(圖2),門中人(圖3)。上下左中右(圖4—8),處處均見人。金木水火土(圖9—13),部部(首)皆有人。”講了這么多,是想說“寫好人兮做好人,習小篆兮得三分”(此句以后詳細講)。中心意思還是強調學習篆書,寫好“人”字是非常重要的。
中岳《篆法漫談》(四)說部首“女部”
說部首—“女”部
“含章可貞惟女性,千姿百態女兒身。”

“含章可貞惟女性,千姿百態女兒身”
“含章可貞惟女性”的意思是說,一個部目漢字較多之比較,“女部”之中的小篆幾乎都從“女”。即使“嫉”小篆本作“亻+疾”(圖1)在“亻部”,而在“亻部”的“亻+疾”字的小篆寫法又可作“女”旁(圖2)。可見,女部的“女”少竄門(部)或不竄門(部),竄了門還要“恪守”女兒身。
“千姿百態女兒身”是想用幾個字來說明“女”在不同的字中位置的豐富變化,啟發我們學習小篆結字的技巧與能力。“姓”(圖3、圖4)字的“女”可在左邊,也可在右邊。“姿”(圖5)字的“女”不在“次”下,而在字的左下。“嫯”(圖6)字的“女”不在“敖”下,而在字里偏右。“嫫”(圖7)字的“女”不在字左,而在字里。以上幾例,“女”在字中的安排非常巧妙,好有味道,可謂“千姿百態女兒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