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初春的一個下午,我慕名來到許繁曾先生在京城月壇西街的寓所拜訪。許老中等身材,體態清瘦,雖已七旬高齡,然精神氣色極佳.談起武壇往事,興致勃勃,記憶擾新。 許繁曾先生,1921年出生在北京一個武術世家,早年畢業于吉林省高等農業專科學校.其叔父許禹生(1878--1945),字龍厚,曾先后從學于劉德寬、楊健侯、劉鳳春等名師。民國年間,在京創辦北平體育研究社及講習所(北平國術館前身),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武術教育家。 許老自六、七歲起,開始從叔父習武,初學六合拳、岳氏散手。12歲入國術館深造,先后跟大哥許笑羽(尚云祥弟于)、四哥許紹曾學形意、通臂拳法。隨叔父練八卦掌、太極拳技藝,并得到當時館內眾多武術名家的指授。 許老向我提起當年劉鳳春攜子劉文畢在國術館執敦時的情景。 “那時候,劉先生常獨自帶著劉文華在一間不到十平米的小屋里練拳,我們總是不時的捅窗戶偷看。劉先生練的東西并不多,可是下的功夫大,平日里所練也就是兩、三個掌式,突出的特點是跟腰、合肩合胯、整勁強。可惜那會兒我還小,只顧著玩,劉先生的東西,我只從叔父那兒學了點皮毛。” 1936年,許繁曾在東北長春市大同公園,偶遇當時偽滿外交部大臣解介石的私人侍衛程有功先生,并得其傳授一式三連單換掌技法。 在談及1938年在天津河東租界意國花園結識程有倌老師的經歷,許老滔沼不絕: “那天,我正在園子里練功,一位個兒不高的中年人,走到找旁邊,看了一會兒,就與我攀談起來,他就是程廷華先生的次子程有信。這之后的7年里,我就一直跟著他練拳,而正式拜師是解放以后。那時候,學點東西真難呢一個,單換掌,程先生就叫我整整轉了3年。回過頭想想也難怪,當時日于過得艱難,把式匠全憑著肚子里的東西吃飯,和今兒在武術館里教拳,性質可大不一樣”。 1945年,許繁曾再度投師山西宋氏形意拳名家宋虎臣弟子李旭洲(原名李耀東)先生門下,習形意拳數載,頗得心授。 “算起來,前前后后我的老師不下十幾位,這或許就是機緣,可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姓許不是。”許老十分風趣地說。 解放后,許繁曾在北京原西城地區運輸公司養老院任專職醫師,積極參與武術的比賽與教學。 1962年,他在北京市武術觀摩大賽中,獲得八卦掌及短兵八卦刀兩項第一名。 1985年,在老年人武術比賽中再度榮獲傳統拳術第一。 曾先后在西城武術杜(館)、市無軌電車一廠、北方交大,郵電學院、華僑補校以及武魂武術培訓中心等地執教,被國家悼委評為全國武術優秀輔導員.其弟子遍布國內外,井有多人在歷屆比賽中獲獎。 先生理任北京市西城區武協副主席、西城武術館副館長兼教練、八卦掌研究會顧問、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等職,曾先后針對“淺談形意拳的練法”、“論形意拳在攻防中的特點及其發勁原理”舉辦系列講座。 在總結拳藝、吸收借鑒的基礎上,許者大膽創新,不斷進取,先后創編出以突出軸心力為代表的游身八卦連環掌,以及形意拳十二形集精、八卦云龍劍、滾身刀等多種拳套,具有很高的教學參考價值。 正當本文在整理過程中,聞知今年1月,許老在京郊教學時身染疾病,現正在治療當中,僅此真誠祝愿先生早日康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