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鎖固精丸:夢遺滑精,腎虛精虧,精關不固。癥見遺精 11-04-08 閑品落花 1.金鎖固精丸:夢遺滑精,腎虛精虧,精關不固。癥見遺精十七 、收澀之劑 收澀之劑, 即固澀劑。1 .金鎖固精丸 夢遺滑精。(錄自《醫方集解》) 【歌訣】 金鎖固精芡蓮須 龍骨蒺藜牡蠣需 蓮粉糊丸鹽酒下 澀精秘①氣滑遺無 【詞解】①秘: 秘bi, 音必, 使固密 ?!窘M成】沙苑 蒺藜 芡實蓮須各二兩 (各60g) 龍骨牡蠣各一兩 (3g) 。 1.望梅丸: 生津止渴,提神,理氣寬胸,利咽,清頭目,清熱 11-04-08 閑品落花 1.望梅丸: 生津止渴,提神,理氣寬胸,利咽,清頭目,清熱。(《醫方集解》) 【歌訣】 望梅丸用鹽梅肉 蘇葉薄荷與柿霜 茶末麥冬糖共搗 旅行賚①服勝瓊漿 【詞解】①賚;赍lgi,音賴,給,此處作贈送講。臣以紫蘇發汗解熱,理氣寬胸;薄荷清利咽喉;柿霜甘涼,能清熱潤燥;茶葉清頭目,除煩渴;麥冬滋陰潤燥。 [轉貼]解讀五積散 - 中醫臨床經驗版 - 愛愛醫-華人醫學論壇 - 醫學專業交流與執業醫...解讀五積散。汪讱庵在《醫方集解》中將五積散歸入表里之劑,稱其為"解表溫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之方","能散寒積,食積,氣積,血積,痰積,故名五積",足見應用范圍之廣泛。五積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蒼術、厚樸、陳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黃、桂枝、白芍、當歸、川芎、干姜、枳殼、桔梗、白芷等15味藥物組成。 近代中醫史上方劑學的成就 11-05-22 春天沒來 近代中醫史上方劑學的成就近代中醫史上方劑學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對方劑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大型方書的繼續整理和編纂單方、驗方、秘方的匯編整理工作更為突出。這一時期方劑學研究的特點是由博返約,向理論研究深化。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1、費伯雄《醫方論》費伯雄著于1865年,費氏針對《醫方集解》所載方藥詳加評論,從中反映出費氏在方劑學理論研究方面的見解和成就。 補益肝腎良方二至丸的發明 11-05-26 幸運草wrh 補益肝腎良方二至丸的發明補益肝腎良方二至丸的發明。由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組成,具有益肝腎、補陰血之功效。主治肝腎陰虛,癥見口苦口干、頭目眩暈、失眠多夢、遺精體倦等。"汪汝桂醫師反復琢磨,覺得很有道理,為增加療效,他取滋補肝腎的墨旱蓮配伍,將旱蓮草搗汁熬膏摻合女貞子末制成藥丸,試服了半月,覺得效果很好,便連續服用。他將女貞子、黑旱蓮療肝腎不足一方,收進《醫方集解》一書之中,稱之為二至丸。 參苓白術散-方劑1-《中國藥典》2000年版參苓白術散-方劑2-《局方》卷三 紹興續添方參苓白術散- 方劑3-《醫方集解》補養之劑參苓白術散-方劑4-《回春》卷三參苓白術散-方劑5-《片玉痘疹》卷五參苓白術散-方劑6-《嬰童百問》卷二參苓白術散-方劑7《鎬京直指》參苓白術散-方劑8-《己任編》卷三參苓白術散-方劑9《種痘新書》卷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人參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術、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藥。 清熱劑 第六節 清虛熱2 11-06-26 淄水漁夫 【組成】銀柴胡5克,胡黃連、秦艽、鱉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窘M成】北柴胡2兩,生地黃2兩,熟地黃1兩,人參(去蘆)1兩,防風(去蘆)1兩,秦艽1兩,赤茯苓1兩,胡黃連半兩,薄荷葉7錢半?!疚墨I摘要】《醫方集解》:"此足少陽厥陰藥也,地骨皮、黃連、知母之苦寒,能除陰分之熱而平之于內,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膽之熱而散之于表,鱉陰類而甲屬骨,能引諸藥入骨而補陰,甘草甘平,能和諸藥而退虛熱也。 (轉)一個簡單藥方"玉屏風散"運用在兒科疾病的心得 11-07-08 悟道路 一個簡單藥方"玉屏風散"運用在兒科疾病的心得玉屏風散《醫方集解》上說"此足太陽手足太陰藥也,黃耆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為臣,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耆畏之,故以為使,以其益衛固表,故曰玉屏風。一、治療小兒疾病困難處中醫兒科經典《小兒藥證直訣》書中說,治療小兒病有五難; [轉帖] 無意子和天臺無意子直接和間接語錄(一) 11-07-08 悟道路 一個簡單藥方"玉屏風散"運用在兒科疾病的心得玉屏風散《醫方集解》上說"此足太陽手足太陰藥也,黃耆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為臣,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耆畏之,故以為使,以其益衛固表,故曰玉屏風。一、治療小兒疾病困難處基層醫生論壇9 t E, u& w\% O8 x# Y; _中醫兒科經典《小兒藥證直訣》書中說,治療小兒病有五難; 中醫治療上有引火歸元法,即將上越之火引導回到命門之中,方法是在滋陰藥中加入附子、肉桂之類溫陽之品. 引火歸元是張景岳提出的。而陰虛火旺,不單單是指腎陰虛。中醫(1張)編輯本段引火歸元常用藥肉桂 肉桂辛、甘,大熱,有小毒。" 肉桂用于"引火歸元",用量很少超過3克,治療腎陰虧虛,虛陽外浮之虛熱證,常與滋陰藥合用,正如《醫方集解》所說:"六味地黃丸加肉桂名七味地黃丸,能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