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 2009年6月 結算價的計算方法會因窩輪屬股份窩輪、本地指數窩輪或其他類別窩輪而異。整體來說,結算價的計算方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復雜。 1、股份窩輪 股份窩輪的結算價以正股于到期日(如2005年11月11日)前5天(不計算到期日當天)的平均收市價計算。假設某正股于窩輪到期日前5天的收市價如下: 2005年11月4日(星期五) 122.7元 2005年11月7日(星期一) 121.9元 2005年11月8日(星期二) 122.4元 2005年11月9日(星期三) 123.4元 2005年11月10日(星期四) 123.6元 結算價則為122.8元(5天收市價的平均數)。 認購證的結算: 假設某認購證的行使價為100元,換股比率是10兌1,就每份認購證,投資者可取回: =(結算價-行使價)/換股比率 =(122.8-100)÷10 =2.28(元) 認沽證的結算: 假設有一只認沽證,行使價為130元,換股比率為10兌1,就每份認沽證,投資者可取回: =(行使價-結算價)/換股比率 =(130-122.8)÷10 =0.72(元) 2、香港的指數窩輪 香港的指數窩輪,包括恒指及國指,是根據即月指數期貨結算日的EAS(當天指數現貨全日5分鐘平均價)計算。以下兩個不同換股比率的結算例子,均以EAS為計算基準。 假設恒指認購證A的行使價為14200點,換股比率為3450,而結算日的EAS為15100點。就每份認購證A來說,投資者可取回: =(EAS-行使價)/換股比率 =(15100-14200)÷3450 =0.26(元) 假設持有10000份認購證A,投資者可取回2600元(10000×0.26元)。 假設另一只恒指認購證B,行使價為14400點,換股比率為2500。那么,就每份認購證B,投資者可取回: =(EAS-行使價)/換股比率 =(15100-14400)÷2500 =0.28(元) 投資者可能會感到奇怪,認購證B的行使價(14400點)較A的(14200點)為高,但為何B的結算金額(0.28元)反較A(0.26元)為高呢?這是由于認購證A的換股比率是3450,而認購證B的換股比率只是2500。計算之下,認購證B的結算金額反而較高。但投資者毋須擔心換股比率會影響最終盈利,因為當買入窩輪時,換股比率的因素已計算在面值之中。換股比率較高時面值便會較低,換股比率較低時面值會較高。 2. 窩輪的最后交易日、到期日及支付日 在香港,投資者可從報價信息或報刊中輕易找到窩輪的到期日。然而,有投資者曾遇到等至到期日才要求經紀沽出窩輪卻遭到拒絕的情況,原因是已過了最后交易日! 如果于臨近到期時才猛然發覺最后交易日并不是到期日的話,你可能已錯失了最后買賣的機會,因港交所規定窩輪的最后交易日必須是到期日前的第四個交易日(除掉周六和周日或公眾假期)。其實投資者也可以從發行人公布的到期日,自己計算出最后交易日。 以和黃認購證A為例: 到期日 2005年10月6日 最后交易日 2005年9月30日 根據條款內容,2005年10月6日為到期日,倒數的第四個交易日便是2005年9月30日,所以那天就是窩輪A的最后交易日。過了9月30日,窩輪A就停止買賣了,情況見下表: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25/9 26/9 27/9 28/9 29/9 30/9最后交易日 1/10 2/10 3/10 4/10 5/10 6/10到期日 7/10 8/10 9/10 10/10 11/10支付日 12/10 13/10 14/10 15/10 窩輪到期后,發行人會通過中央結算中心(CCASS)把結算金額過戶至投資者的股票交收戶口。發行人一般會在到期日后約3個工作日將款項交到中央結算中心(視乎不同發行人的安排而定),款項將繼而經由投資者所屬的經紀行或銀行存入其股票交收戶口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