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動身心重建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是最近十幾年來新興的一種心理治療法,且越來越受到歡迎及肯定,尤其針對創傷后壓力癥候群的治療更是新興的治療技術,根據Greewald 在一篇回顧往昔研究的文獻中指出“它已經被許多人當作治療的一種選擇"(引自 Cusack&Spates, 1999),因為運用傳統諮商心理技巧療愈往往需要耗時長久,對于一些無法長期接受治療或接受治療有其時間限制的病人并不適用,又不斷地重復述說創傷經驗這樣簡單的動作通常只會使病人的病情更加惡化,最后連藥物也失去效用所以現今 EMDR 很熱門及被應用在其它心理疾病治療,例如:恐懼、痛苦疾病、性侵害的創傷、手術后的情緒傷害,且因它的方法及效果仍被廣泛討論,所以促進 EMDR 的治療法更趨圓融。 EMDR 分 為八個階段用來治療心理創傷,治療師利用眼動、有節奏的語調、或拍手等外在刺激,并且在同時引導個案體驗過去的經驗,加上使用其它行為元素包括:持續的揭露、減敏感、認知重建、復述、古典制約等,以增進療效,在個案專注于外在刺激及困擾情境后,接著引導個案揭露在療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內容,此接露后的內容則變成下一組眼動的專著點,作為下次減敏感的參考,在下一次的治療時段中,這種連結會重復多次以得到治療效果。 EMDR 是一個治療技術在使患者反復移動他們的眼睛,當集中"問題"時治療師揮動棍子或光在患者前面,患者也應該跟隨移動的棍子或光用他們的眼睛(Bunmi O. Olatunji)。當我們作夢, 我們的眼睛移動(REM)。這歸結于從腦子中交替的影響使眼睛仍然行動(Gerald M.Rosen, PhD)。 EMDR 是諮商師透過評估和解決困擾經驗的過程,將許多有效的心理治療元素整合,包括心理動力方面的早期記憶、行為理論中刺激物的處理、認知行為理論中的負、正向信念、個人中心的跟隨著個案中心的跟隨著個案,和身體中心的身體經驗(Shapiro& Maxfield, 2002),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包括許多的元素,如:創造和解除影像、認知評估、認知重組、對目標創傷之感覺調節、連續的訊息目標,利用SUD(Subjective Units of Disturbance)量表當作評量情緒的工具。 快速眼動療法的原理和作用 對于快速眼動療法的基本原理和實施形式,總會以為是一種很神秘的治療手段,必須要求治療師經過多年培訓等等,而好的治療師就能如催眠般神奇的拯救靈魂。其實心理學是屬于每個人的,并不像數學或物理學,存在某些只有科學家才能明白或掌握的深刻復雜的道理,道理也有,但絕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心理學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每個人能正確的了解自己——誰都知道了解自己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問題無非是你是否愿意去做。
稍微細心一點的朋友,留心觀察身邊的各種各樣的人,肯定能發現,面對類似的刺激,總有相對堅強的人,也有相當脆弱的,而這兩種其實都不是大多數,就像一條典型的正態分布曲線,這兩類人是位于兩端的,中間的大多數是什么呢?是沉默的大多數。沉默不等于沒有苦惱,但也可能是沒時間,也可能是沒心情,總之他們的生活還是在繼續中,你也可以認為他們沒有受刺激的太大影響——不是不會悲傷,只是生活并不會給你太多選擇,該哭該苦悶完了,生活還要繼續。
同樣的,你若感覺自己是開朗的,思維是開放性的,你就可以幫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朋友進行心理安撫,這并不是什么特別復雜的事。看過之前的文章或者自己也查過資料的朋友大致已經了解到,快速眼動療法的核心,你可以認為是使來訪者在傾訴的同時從事某種肢體動作或接受外部刺激——交替的刺激左右感官,從而使左右腦溝通。也可以認為是通過交替性的刺激使動作半球的直觀刺激信息能過渡到言語半球去,從而能促成對刺激的表達。在這里,請大家記住——原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
既然形式是使大家接受交替的感覺刺激,那可實現的形式就很多了,從左右眼的光刺激,到左右手觸覺刺激、左右耳聽覺刺激,不拘一格。同時請大家明白一點,在這里,動作比言語要重要的多。若能使來訪者在動作的同時進行回憶和表述當然也好,但若是來訪者不想表述或回憶,以及特別是孩子,或者面對大量的需要幫助者,千萬不要死抱住傾訴的同時性這一點,先讓大家運動起來是真正重要的。
這時候運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讓大家做體操、兔子舞、組織孩子老鷹抓小雞都是很好的形式。組織大家前后接龍,玩“天氣游戲”(每個人面對對方的背,類似捶背的,通過拍打、輕觸模擬各種“天氣”),都能很好的使個體獲得感覺上的釋放。特別對于孩子,游戲是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在面對因災難受到驚嚇的孩子的時候,切忌不要讓孩子去回憶,比如讓孩子回憶是如何逃生的、有沒有親人遇難等等,以及不厭其煩的采訪你為什么那么勇敢之類。對于受到驚嚇的孩子,不管他當時多么勇敢,其內心已經埋下了受創的影子,這時候最好的方式是游戲和擁抱,對孩子一定要采取大量的身體接觸,通過皮膚的刺激能很好的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和憂慮感。
對于孩子的治療,另一個好形式是組織孩子們相互做游戲。孩子間往往有相當的差異,有的孩子可能更開朗樂天派一些,可以組織這樣的孩子去幫助更小的或者更抑郁的孩子,孩子們之間相對來說是更容易放松的,也更容易吸引孩子真正參與到游戲中。調動孩子們運動起來,玩起了,是克服緊張情緒的最好辦法,道理可以回頭再講,先運動起來,會對精神起到非常直接的調節作用。
適用癥:1、PTSD 2、恐懼 3、焦慮 4、童年創傷(需要很久) 不適宜:剁成人格障礙、分離障礙、雙向情感障礙(躁郁)、精分。 快速眼動療法在危機干預中的應用
快速眼動療法又稱為眼部運動脫敏和再處理法,心理治療業內簡稱EMDR。基本方法是治療師通過一邊讓患者講述或主動回憶創傷情境記憶,一邊通過各種方式,如交替的左右眼刺激、或者兩側觸覺、聽覺刺激來使來訪者發生模仿做夢時的快速眼動過程,其目的是使來訪者的左右腦能交替接受刺激影響,從而消除源自創傷的某些心理和生理癥狀,并將創傷情結消蝕和連接融入到新的認知體系中去,也就是說使記憶系統能夠接納新的記憶進入,新的記憶的進入能夠淡化原有的創傷記憶,從而使人從縈繞內心揮之不去的創傷記憶中逐漸解脫出來。
特點是經濟快速,實施較為方便,效率很高。對于不明原因的創傷記憶造成的人格失調,一般治療程序是首先找出過去的傷痛記憶來源,只要找到根源情結,使用這種療法將事半功倍——有效的治療要求在實施過程中來訪者能主動回憶創傷根源。而在災后心理危機干預中,創傷是相對近期的,明擺著的,不需要費力尋找,只要做好相應的誘導動作引起眼動過程,同時適時引導來訪者傾訴,就可以達到快速治療的效果。因此這一方式是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高效療法。
目前業界更傾向于研究快速眼動療法的作用機理,以期能開發出更為行之有效和標準的治療流程。目前根據可觀察的結果較流行的猜想是:由于來訪者被要求同時將注意保持在過去事件(被要求回憶)和當下治療情境(被動的接受刺激),使得患者的認知腦和情感腦之間由于創傷形成的保安隔離被強行貫通了。一般認為創傷記憶會形成一種封閉效果——類似于傷疤,使這部分記憶不與新近的記憶發生交流,這本身可以認為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但卻會使創傷情緒淤積不化,使個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可能受這種情緒的負性影響。而通過一些安全的措施來觸碰這類情緒,使舊的創傷情結得以通過與新近記憶和情緒相接觸——其實就是等于告訴自己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從而使舊有的痛苦情節得到釋放。記憶中的痛苦釋放之后,雖然記憶的內容還在,但來訪者就有能力坦然面對和接納了,正確的接納才能淡忘。
面對類似的刺激造成的應激反應,例如大災難,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產生那種類似自閉的情緒郁結,其實多數人都有自己克服悲傷的方式。很多人并不留戀過去,而是通過新的生活事件不斷獲得新的刺激,從而使舊有的創傷記憶與新的記憶相融合,這類似于告訴自己,雖然曾經的經歷很悲慘,但畢竟生活還要繼續,對比昨天,今天是美好的。但也有很多人,比如靠意志力壓抑情結,他們子我強制將創傷記憶隔離,將心靈的某些區域封鎖起來。這種治愈類似于結痂,是假性的。很多行為療法就是靠假性治愈支持而有效的。精神分析系列的療法所耗費多年做的工作本質上也就是讓被阻隔的情結進入意識,從而使個體能處理這類情結。
相比較而言,快速眼動療法則可能只需要數十分鐘或者數次的治療,同樣也可能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這種治療的一個顯著不同是并不和來訪者“講道理”。來訪者無需達到精神分析所期望的對生活的領悟,而只是需要用身體刺激來重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而已,這就足夠了。其實通過前面的描述大家應該已經認識到,正確的治療形式恰恰是不拘一格的,我們要達到目的無非是使個體不郁結于某種應激情緒,那么任何一種能使大家獲得放松、或者能調動左右腦運作的形式就都是可取的。
在災區需要心理危機干預的人群是大量的。遇難者家屬和幸存者、各類救援人員都有可能需要心理危機干預。人們在應激狀態下不少人還能堅持維持著積極的活動,喪失活力的人只是一部份。但當大局基本上定下來了的時候,疲勞感開始釋放,一些人就會開始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或者抑郁、恐懼癥,也可能并發這些病癥。此時是需要較大規模的團體心理干預的時候。 4 規范EMDR 研究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對EMDR 治療持不樂觀態度的文獻亦較多,如:有些學者指出EMDR 的眼動效應似乎過于表面化,因此對其療效的穩定性質疑[8 ] 。有人指出EMDR 僅是目前比較成熟的行為治療(如系統脫敏等) 的另一種形式,所以眼動沒有必要,而EMDR 又比治療同樣疾病的其他療法有更高的標準。亦有人指出目前關于EMDR 的對照研究沒有嚴格遵照科學的原則,故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考證。 對于EMDR 負性評論的主要原因,首先因為許多操作者在接觸此療法之前已是某些特定領域的專家,他們習慣于用自己本專業的標準來評價EMDR 的療效。就此Shaprio 強調了EMDR 的適應征、操作指南及評價標準。并指出在今后EMDR 的對照研究中,應對進行比較的治療方法(如暴露療法、認知療法等) 進行標準化,操作者應采用當前被臨床實踐公認的標準程序(金標準) ,臨床研究者應對原則、操作過程、對專門人群進行的評價工具有足夠的掌握,從而增加對照評價的有效性。 其次,Shaprio 指出EMDR 有效性的基礎是具體操作與特定的臨床領域的實踐相吻合。有效的整合要隨時最大限度地同時滿足來訪者和治療師的需求,而不是將治療指向一個設計好的固定的治療方向,在治療選擇和制定治療時間時不能忽視來訪者的人格特征,同時來訪者的反饋是指導治療選擇和實踐的重要的信息。Shaprio 強調治療師在臨床實務緊急情況下的作用應放在治療決策的首位。并針對不同臨床機構提出了對治療師的工作評價建議及在臨床研究中有關EMDR 的臨床參數。目前EMDR 與某些專門領域的整合已有成功的范例,如國際分離障礙研究協會及Morley 等制定了針對分離障礙及慢性疼痛患者的專門的EMDR 實施規范和治療守則 。另外一些研究評價不能僅注重PTSD 靶癥狀的改善,而應綜合評價臨床改變,如從社會功能、家庭關系、生活滿意度等多方面來評價EMDR 的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