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傷寒論讀書筆記《十二》

     johnney908 2014-06-17
     第六章、辯少陰病脈證并治
    第一節、概說
        一、少陰病的部位:     
    從《傷寒論》原文看,少陰包括手少陰心、足少陰腎及其經脈。
    二、少陰病的性質和特點:
    少陰病的證侯特征是心腎陰陽俱虛,而以腎陽虛衰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氣衰弱的病證,為外感病發展過程中陰證的較危重階段。
    三、少陰病成因:
    1、太陽病誤治,自表里傳而入少陰;
    2、寒邪直中少陰;
    3、由太陰失治誤治而轉少陰。
    四、少陰的生理:
    經: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上夾咽,連目系。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出然骨之后至內踝,沿下肢內側后緣上行,貫脊屬腎,絡膀胱,溝通了腎與膀胱的表里關系;其直行者,由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溝通了心腎相交的關系。可見手、足少陰的經脈在循行上都和咽喉有關,故《傷寒論》將咽喉疼證放在少陰篇討論。
    臟:手少陰心為火臟,主血脈,主神明。心血充沛,心陽旺盛,則精神振奮,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足少陰腎為水臟,主藏精,內寄元陰元陽,先天真氣之所系,為人體五臟六腑陰陽之根本。
    生理情況下,心火下降于腎,則腎水不寒;腎水上奉于心,則心火不亢,這樣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保持著陰陽的平衡。
    五、少陰病證侯分類和治療:
    (一)、少陰臟證:
    少陰病主要脈證:脈微細,但欲寐。
    少陰病主要病機:心腎虛衰。
    少陰病可分寒化、熱化、陽郁三種病證。
    1、陽虛寒化證:主要有:陽衰陰盛證——治宜四逆湯回陽救逆;陰盛格陽證——通脈四逆湯破陰回陽,交通內外;陰盛戴陽證——白通湯破陰回陽,交通上下;陽虛水泛證——真武湯扶陽鎮水;陽虛身痛證——附子湯溫陽益氣,散寒祛濕;下利滑脫證——桃花湯溫中固脫,澀腸止泄;寒逆劇吐證——吳茱萸湯溫中益氣,降逆止嘔等。
    2、陰虛熱化證: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證——黃連阿膠湯滋陰瀉火,交通心腎;陰虛水熱互結證——豬苓湯育陰清熱利水。
    3、少陰陽郁證:為少陰陽郁,陽氣不能外達,而見四逆——四逆散疏肝和脾,條暢氣機。
    (二)、少陰經證:
    少陰經證即少陰咽痛證,因少陰經脈受邪而形成,稱其為“少陰經證”    。
    (三)、少陰兼證:
    太少兩感證——麻附細辛湯溫經發汗或麻附甘草湯微發汗;
    燥熱下灼真陰證——大承氣或大柴胡湯以急下存陰。
    六、少陰病治禁:
    少陰病治禁:禁發汗、攻下及火療。
    七、少陰病預后:
    少陰寒化證預后:主要取決于陽氣的存亡,陽回者生,陽亡者死,陽亡陰竭、陰陽離絕者也死。
    少陰熱化證預后:較寒化證預后好,但也有陰竭而亡的危險。
    第二節、少陰病提綱
    一、少陰病提綱:
    原文28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解詞:但欲寐——指精神萎糜,呈似睡非睡狀態。
    語譯:少陰為病,出現脈象微細,精神萎糜,神志恍惚,似睡非睡的癥狀。
    提要:少陰病提綱證。
    成因:1、太陽病誤治,自表里傳而入少陰;
        2、寒邪直中少陰;
        3、由太陰失治誤治而轉少陰。     
    分析:脈微細——A陽氣虛弱,鼓動無力,故脈微;B陰血虧少,脈道不充,故脈細。
    但欲寐(即終日只是昏沉困頓,精神萎糜,神志慌惚,意識淡漠,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反應能力低下的精神狀態)——心腎陰精陽氣衰竭,精神失養所致。
    辯證要點:精神恍惚,極度疲乏,脈微細。
    病機:心腎陰陽虛衰。
    凡具此脈證者,即可診斷為少陰病。

    二、少陰寒化證辯證要點:
    (一)、少陰真陽衰微辯證要點:
    原文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解詞:(1)欲吐不吐——即泛泛惡心,想吐而無物吐出。
        (2)小便色白——即小便清長。
        (3)下焦——此指腎臟而言
    語譯:少陰病,見惡心欲吐卻無物吐出,心煩,精神萎糜,神志恍惚。五六日后出現下利,口渴者,為病入少陰。本癥是因少陰陽衰、陰寒內盛,不能蒸津化氣上潤口舌,故口渴欲飲水自救;若小便色白的,說明少陰病的指征已具備。小便色白,是下焦陽虛有寒不能制水所致,此項是辯少陰病的主要依據。
    提要:少陰真陽衰微證病機及辯證要點。
    分析:本證由腎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致。見:
    欲吐不吐——腎陽虛衰,脾胃虛寒,胃氣上逆。
    心煩但欲寐——陰盛于下,虛陽上擾故心煩,陽虛已甚,精神失常,故雖心煩而仍但欲寐。 
    自利(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而渴(喜熱飲而不能多飲)——腎陽虛衰,不溫脾土,脾失運化,水濕下滲則下利;腎陽虛不能蒸騰氣化,水不化津上承,且下利較甚,水液下趨而不能上潤,故渴。
    自利而渴為少陰下利的特征。
    小便色白——腎陽虛不能蒸騰氣化,故小便清長——少陰陽虛寒盛的特征。
    少陰寒化證辯證要點:心煩伴精神恍惚,極度疲乏,欲吐不吐,自利而渴,小便清長,脈微細。
    病機:下焦(腎陽)虛(衰)寒,不能(蒸騰氣化)制水。
    鑒別:太陰虛寒下利—腹滿而吐,自利不渴
        少陰虛寒下利—欲吐不吐,自利而渴。
        少陰寒化——心煩但欲寐。
        少陰熱化——心煩不得臥。
        少陰寒利——自利而渴,下利清谷,渴欲熱飲,小便色白。
        厥陰熱利——里急后重,大便膿血,渴欲飲水,小便短赤。
    (二)、少陰寒盛傷陽證:
    原文283、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提要:少陰病寒盛傷陽的脈證。
    分析:脈陰陽俱緊,反汗出——少陰病脈應微細,反“陰陽俱緊”;里虛寒甚,不應有汗,今反汗出。乃寒盛傷陽,陽不攝陰,從而提示此非少陰表寒,而屬少陰里寒。
    本證————陰陽俱緊——沉而緊,兼汗出——少陰陽虛。
    太陽傷寒——陰陽俱緊——浮而緊,兼無汗——表實傷寒。
        咽痛——少陰脈循喉嚨,陰寒內盛,虛陽上浮,擾于咽部,故咽痛。
        特點:雖咽干痛而不欲飲水或喜飲熱水。
        吐利——寒盛傷陽,陰寒內盛,升降紊亂。
    病機:少陰病陰盛傷陽。
    治療當以回陽救逆,用四逆湯或通脈四逆湯。

    三、少陰病治禁:
    原文285、少陰病,脈沉細數,病為在里,不可發汗。
    提要:少陰里證禁汗。
    分析:脈沉細數:有力-少陰陰虛,虛熱在里—兼見陰虛癥狀;
        脈沉細數:無力-少陰陽虛,無力鼓動—兼見陽虛癥狀。
        禁汗:—陰津不足,誤汗更傷津—亡陰;
        —陽氣虛衰,誤汗更傷陽—亡陽。可致陰竭陽脫。
        總之,少陰本證,無論陰虛或陽虛,均禁汗。
    原文286、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提要:少陰病禁汗下。
    分析:少陰病脈微——陽虛無力鼓動血行—不可發汗——誤汗傷陽
        少陰病脈弱澀—陰血不足脈道不充—不可攻下——誤下陰竭
        亡陽則不能攝陰而致陰脫;陰竭不能涵陽而致陽越—陽亡陰竭。
    提示:少陰病無論陰虧或陽虛,均禁用汗、下、吐等法。

    第三節、少陰病本證
    一、少陰寒化證:
    概念:病者陽氣素虛,又因感受寒邪,或他病失治誤治,邪傳少陰,病從寒化而出現的證侯叫“寒化證”。
    (一)、陽衰陰盛證:
    1、四逆湯證:
    原文32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語譯:少陰病,見沉脈的,為少陰陽衰陰盛,急當溫陽,用四逆湯。
    參考原文388、吐利汗出,惡寒發熱,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353、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325、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解詞:(1)四肢拘急——即四肢痙攣疼痛(轉筋)。
        (2)內拘急——即腹內拘攣急迫。
    提要:少陰寒化陽衰陰盛(格拒)證治。
    分析:病性:虛寒。
    癥狀:脈沉——沉而無力,屬陽虛陰盛。
        脈微欲絕——陽氣虛極,無力鼓動。
        脈浮而遲(即浮大散亂而遲且無力)——屬陰寒內盛,浮陽外越。
        吐、干嘔——陰寒犯胃,胃氣上逆。
        下利——脾腎陽衰,脾失健運,腎關不固。
              厥冷——陰盛陽衰,虛陽不能溫養四肢。
        發熱——陰寒內盛,虛陽外越。
        汗出——陽虛不固,統攝無權。
        四肢拘急疼痛——吐利致陰液耗損,陰陽兩虛,筋脈失于溫養。
        內拘急——陽氣不足,陰津虧損,筋經失于溫養。
        惡寒——陽衰陰盛,不能溫煦形體。
        小便復利——下焦陽衰,腎氣不能固攝。
    少陰病陽衰陰盛證散見多條原文中,現將其歸納如下:
    1畏寒蜷臥,手足厥冷,冷汗自出——少陰陽虛,肌膚四末失溫,陽不攝陰。
    2吐利,下利清谷,自利而渴——脾腎陽虛,火不暖土,升降紊亂,陽衰氣化失司,津不上承。
    3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長——腎陽虛衰,氣化失司,陽不攝陰。
    4但欲寐——陰精陽氣虛衰,精神失養。
    5脈沉或脈微細,或脈微欲絕,或脈沉伏不出——少陰陰陽兩衰。
    辯證要點:1脈微細,但欲寐,自利口渴,小便清長,四肢厥逆,欲吐不吐。
        2大汗亡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病機:腎陽虛衰,陰寒內盛。
    治法:回陽救逆。
    方藥:四逆湯。
    炙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折現代用量(原方原量):炙甘草30g,干姜23g,制附子30-60g(生附子1枚,大者20-30g,假定生附子之藥效為制附子之兩倍以上)。
    水煎取汁, 2次分服。
    注意:生附子有毒,宜先煎久煎,煎3小時以上,以不麻口為度。
    方解:附子——溫腎回陽
        干姜——溫中散寒
        炙草——調中補虛。三藥合用,回陽救逆。
    現代應用:可治陽虛陰寒內盛的腹瀉、痛經寒厥、陰性瘡瘍、加細辛、防風可治冷性蕁麻疹;合五苓散可治慢性腎炎;合二陳湯可治慢支。還可治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休克、毒血癥、美尼爾氏征、急慢性胃腸炎、胃下垂、肢端青紫癥等以陽虛陰寒內盛為辯證要點。
    案例74——陰黃重證(肝昏迷):
    堂舅王某,男,35歲,1992年6月14日診。
    因“黃疸性肝炎”在本縣醫院住院3個月,黃疸持續不降,且逐漸加重,五天前出現昏迷,經積極搶救,病情不見好轉,縣醫院用救護車護送回家以備后事。患者家屬不忍坐等,邀余診治。診見患者昏迷不醒,面色深黃晦暗如煙熏,手、足冷過膝、肘。大便稀溏如鴨糞,腹脹按之柔軟,叩之有移動性濁音,尿少(每日約300ml)雙下肢指陷性水腫。視其舌胖大淡嫩而水滑,上罩白苔厚膩穢濁,脈遲緩無力。問其所用之方,全系茵陳、梔子、虎杖、大黃等苦寒之品。余思忖再三,此系過用苦寒,損傷脾腎陽氣,脾腎陽衰,正不勝邪,寒濕穢濁之邪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所致。所幸脈雖遲緩無力,尚有胃氣;尺脈重按有根,腎氣尚存,雖見肝昏迷,尚有一線生機。置此生死存亡之機,只有回陽救逆,化濁開竅,以求背水一戰。
    茵陳30g,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20g,節菖蒲15g,半夏15g,生姜15g,白蔻10g。水煎服,3劑。
    二診:服藥二劑,肢冷轉暖,尿量增多,能睜眼但不識人;三劑服完,開口索食,全家大喜過望。診其脈轉有力,四肢已溫,尿量每天1500ml,神識轉清,苔膩轉薄,效果出人意料,守方再進。上方加丹參、赤芍各30g,5劑。
    三診:腹水全消,精神復常,黃疸消退,尿轉淡黃,食欲轉常。上方減干姜、附子為15g,守方服至20劑,復查肝功正常。直至10年后,因過度勞累而肝病復發轉重肝而死亡。
    按:本證為黃疸性肝炎過用苦寒,損傷脾腎之陽,致脾腎陽衰,正不勝邪之陰黃重證。寒濕穢濁充斥三焦,蒙蔽神明故昏迷;真陽衰微,陽氣不能布達四末,故肢厥;脾腎陽衰,三焦氣化失職,水液代謝失常,故腹水、水腫。用大劑四逆湯回陽救逆以挽欲絕之脾腎;姜、夏、菖、蔻化痰醒脾以開竅;茵陳利濕退黃。本證雖重,但病機核心是真陽衰微。故抓住回陽救逆,挽救欲絕之真陽的這一關鍵環節,果收意外之效。            (余澤運醫案)
    案例75——冠心病心衰
    患者李某,男,78歲,靈寶人,2007年3月5日診。
    患者平素有冠心病,稍微活動即感胸悶、心悸、氣短,經常夜睡中感胸悶窒息而被迫坐起。此次走親戚到女兒家,當夜突感胸悶胸痛,呼吸極度困難,氣喘咳嗽,咯淡紅色泡沫痰,急喚女兒連夜護送其到本所就診。
    刻診:患者面色、口唇青紫,氣喘張口抬肩,頭部冷汗,四肢冷過膝、肘,查心率120次/分,頻發心房纖顫,肝臟腫大(劍突下2.5cm)壓痛,雙肺底有濕羅音,舌胖大紫暗,脈散亂至數不清。當即診為冠心病急性心衰、肺水腫。因病重,催其立即送醫院搶救。時天尚未亮,無車運送,其女苦求為其暫時搶救,無奈之下,只好說明病情嚴重性及可能發生心源性意外,在取得家屬認同后,勉為治療:(1)、丹參滴丸15粒,1日3次,舌下含化;硝酸甘油2粒舌下含化;狄戈辛0.25mg/日1次口服;消心痛10mg,3次/日,卡拖普利12.5mg,3次/日,心痛定5mg,3次/日,安體舒通20mg,3次/日。
    (2)、中醫辯證:心腎陽衰,水氣凌心。治宜回陽救逆,溫陽利水。方用李可破格救心湯(系四逆湯化裁而成)合桂苓術甘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
    附子30g,干姜60g,炙甘草60g,高麗參10g(另煎濃汁對服),山萸肉50g,生龍、牡(打碎先煎)各30g,桂枝15g,茯苓30g,葶藶子(包)30g,活磁石粉(先煎)30g。水煎服,4劑。
    上藥用后半小時胸悶胸痛緩解,呼吸順暢,咳、喘減輕。因怕心衰再發,催其帶藥速回靈寶家中,并勸其一定要住院治療。
    患者回家后失去聯系,至7月初其女因病來診,言其父回家后未住院,中藥用2劑后心衰控制,4劑用完至今心衰未再發作,且體力超過以往。
    按:此例患者高年心腎陽衰,素有冠心病,復因旅途勞累致心衰發作加重。癥見頻發房顫,雙肺底濕羅音,面唇青紫,氣喘張口抬肩,頭部冷汗,四肢冷過膝、肘,脈散亂,為陰竭陽亡,元氣暴脫,生命垂危之重癥。急宜回陽救逆,益氣養陰固脫。方用四逆湯回陽救逆;參、萸、龍、牡益氣救陰、斂汗固脫;桂、苓、葶藶溫陽利水。配西藥擴管、強心、利水,改善心臟前、后負荷。由于藥、證相應,故取效迅捷。            (余澤運醫案)
    案例76——慢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
    患者,蘇某,男,7歲,2008年1月10日診。
    患慢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2年,發則寒熱咽痛,化驗血象升高,每次均須輸注抗生素(頭孢類、青霉素類等),加口服清熱利咽解毒之中藥,一周余方能控制發熱,而扁桃體一直腫大如蠶豆不消,致使輸液打針連年不斷。此次發作已4天,體溫39度,咽痛,只能進流食,夜間因扁桃體堵塞呼吸致鼾聲不斷。因用西藥廣譜抗生素輸注4天體溫不降,筆者建議改中藥治療。
    刻診:畏寒發熱,體溫39度,手足不溫,面色咣白,精神萎糜,唇色淡白,兩側扁桃體增大如蠶豆,色蒼白,無膿點,舌淡苔白而嫩,脈沉細數無力。辯為久病腎陽虧損,虛火上炎。治以溫腎回陽,引火歸原。用四逆湯加味。
    附子(先煎)20g干姜20g炙甘草30g元參15g上肉桂(沖服)5g板蘭根15g水煎服,3劑。
    二診:上方服1劑,當夜體溫退至正常,3劑服完,咽已不痛,嬉鬧如常。后隔數天,其父見其效好,原方又服5劑,至今半年有余,始終腫大之扁桃體恢復正常,再無復發,且體質較前增強,面色紅潤。
    按:此例扁桃體炎反復發作遷延2年有余,久用廣譜抗生素輸注,內服清熱解毒中藥不效。筆者據其雖發高熱而畏寒肢冷,精神萎糜,面咣唇白,扁桃體大而色蒼白無膿點,舌淡苔白而嫩,脈沉細數無力,辯為扁桃體炎日久,過用苦寒清熱,耗傷真陽,致腎陽虧損,虛火上炎。治用四逆溫腎回陽,加肉桂引火歸原,板蘭根、元參清熱利咽。藥僅數劑,即獲根治,由此體驗經方之奇效。
    (余澤運醫案)

    2、四逆加人參湯證:
    原文385、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解詞:亡血——指瀉后亡津液。
    提要:陽亡液脫的證治。
    語譯:霍亂證,見惡寒脈微而下利,乃脾腎陽虛,氣隨液泄所致。今下利自止,仍見惡寒,脈微,為陽亡液泄,津液內竭,無物可下的利止。治以回陽救逆,益氣生津。用四逆加人參湯。
    分析:惡寒、脈微——少陰陽衰,陰寒內盛。
        復利——脾腎陽衰,脾虛不能運化,腎虛腎關不固,津液下趨。
        利止亡血也——津傷液脫,無物可下,故利止。
        利止轉輕—脈由微變緩和,惡寒由重變輕—陽復津回。
        利止轉重—脈由微變絕,惡寒更加重———陽亡液脫。
    辯證要點:頻繁吐利后利止,惡寒而脈微。
    病機:吐利過重,陽亡液脫。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生津。
    方藥:四逆加人參湯。
    炙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參一兩。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     
    折現代量(原方原量):炙甘草30g,干姜23g,制附子30g,人參15g。
    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2次分服。
    注意:同四逆湯。
    方解:四逆湯——回陽救逆
        人參———益氣生津。合用,回陽救逆,益氣生津。
    案例77——厥脫(病毒性心肌炎休克):
    陳某,女,5歲,1988年4月17日診。
    因病毒性心肌炎在本鎮醫院住院10天,昨日病情突然加重,呼吸極度困難,面青唇紺,昏迷不醒,汗出肢冷,心率200次/分,主管醫師已下病危通知,催其立即出院以備后事。病人出院回家路過本所,其奶為余堂姑,深夜急喚余救其孫女,哀求之下,痛哭不已,余感其誠,勉為診斷。見其奄奄一息,昏迷不醒,足冷過膝,手冷過肘,汗出如洗,脈細數至數不清,余診后告知病情極危,自無回天之力,勸其另請高明。在堂姑苦求之下勉書一方,姑且一試:附子15g,干姜10g,炙草12g,山萸肉30g,人參10g,麥冬10g,五味子6g,龍、牡各15g。武火急煎頻服,不分次數,余守護床前,觀察病情。2小時后,病人汗斂喘定,微微活動四肢;3小時后患者突然蘇醒,哭訴要小便,并排尿約200ml。至天明病人完全清醒并要吃東西,余察其四肢已溫,脈轉細數,舌淡紅少苔而干。后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化裁治療3天,痊愈回家。
    按:本例病毒性心肌炎,為邪盛正衰,正不勝邪,邪入少陰,心陽虛衰,陽衰于前,陰竭于后,突發厥脫重證。治用四逆湯回陽救逆,生脈散益氣救陰,山萸、龍、牡斂汗固脫。由于治療及時恰當,故能救危亡于傾刻。(余澤運醫案)

    (二)、陰盛格陽證:
    1、通脈四逆湯證:
    原文317、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提要:少陰病陰盛格陽的證治。
    語譯:少陰病,見下利清稀而完谷不化,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而嫩紅的主癥,并見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下利停止而脈反摸不到的或然證,為少陰病里真寒而外假熱,陰盛格陽的重證,以通脈四逆湯治療。
    分析:本證是在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脈微欲絕等少陰陽衰陰盛證基礎上兼見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陰寒盛于內,虛陽被格于外所致,并兼陰寒盛于內,虛陽被格于上的戴陽表現。
    里寒外熱——即內真寒,外假熱。
    或然證:腹痛——脾腎陽虛,寒凝氣滯;
    干嘔——寒飲上逆,干犯胃腑。
    咽痛——寒邪閉塞少陰經脈。
    利止脈不出——瀉利過甚,陽氣虛極,陰液內竭所致。
    辯證要點:手足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
    病機:陰寒內盛,格陽于外。
    治法: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方藥:通脈四逆湯。
    炙甘草二兩,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折現代量(原方原量):炙甘草30g,干姜45g,制附子60g。
    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2次分服。
    注意:1、附子先煎、久煎。
        2、方后提出:“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示處方選藥,必須符合病機,兼證不同,就當隨證化裁,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方解:四逆湯加重姜附——大辛大熱,破陰回陽,而除格拒。
    加減:1、面色赤者,加蔥九莖——宣通陽氣;
        2、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和絡止痛;
        3、嘔者,加生姜二兩——和胃降逆;
        4、咽中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二兩——開提肺氣;
        5、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益氣生津復脈。
    利止加參脈不出,蔥入面色赤炎炎,腹痛加芍咽桔梗,嘔加圣藥用姜鮮。
    通脈四逆—陽衰陰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陰盛格陽(重)—兼身反不惡寒,面色赤
    四逆湯——陽衰陰盛-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陰陽格拒(輕)—兼惡寒蜷臥,無面赤。
    參考原文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提要:陰盛格陽下利的證治。
    分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同前。
        外熱(多見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虛陽被格于外,故見假熱。
        汗出——陰寒內盛,陽氣外亡,虛陽外越(證急)。
    病機:內真寒,外假熱,陰盛格陽。
    治法: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方藥:通脈四逆湯。
    本條應與388條證鑒別——二者本質相同,程度輕重不同:
    388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兼惡寒,無面赤—陽衰陰盛,虛陽外浮-輕
    本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反不惡寒,面赤—陰寒內盛,格陽于外-重。

    2、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證:
    原文390、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
    解詞:吐已下斷——指吐利因液竭物盡而自止。
    提要:陰盛格陽、陽亡陰竭的證治。
    語譯:霍亂吐利已止,可能是病情向愈。本證吐利停止,并見汗出、四肢厥逆,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為陽亡陰竭的危證,當急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啟下焦之生陽,助中焦之津液。
    分析:吐已下斷——吐利頻作,陰液耗涸,致陽亡陰竭,無物可下。
        汗出而厥——陽亡液竭,虛陽外越,陰陽有離決之勢。
        四肢拘急,脈微欲絕——陽亡液竭,筋脈失養,脈失動力。
    辯證要點:頻繁吐利后,無物可吐且無物可下,伴見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脈微欲絕。
    病機:吐利過重,陽亡陰竭。
    治法:回陽救逆,益陰和陽。
    方藥: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炙甘草二兩,干姜三兩(強人可四兩),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豬膽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內豬膽汁,分溫再服,其脈即來。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折現代量(原方原量):炙甘草30g,干姜45 g,制附子60g,豬膽汁10ml。
    水600ml,煮取240ml,去滓,入膽汁10ml,2次分服。
    注意:1、附子先煎、久煎。
        2、方后云:“分溫再服,其脈即來”,可見服湯后脈象復出是藥后顯效的指征之一。
    方解:通脈四逆——破陰回陽,通達內外
        豬膽汁———益陰和陽,兼以降逆。
        本方即《內經》“甚者從之”的反佐法。
    案例78——吐瀉:
    周某,年屆弱冠,大吐大瀉之后,汗出如珠,厥冷轉筋,干嘔頻頻。面色如土,肌肉消削,眼眶凹陷,氣息奄奄。脈象將絕,此敗象畢露。
    處方:炮附子30g,干姜150g,炙甘草18g。
    一邊煎藥,一邊灌豬膽汁,幸膽汁納入不久,干嘔漸止,藥水頻投,徐徐入胃矣。是晚再診,手足略溫,汗止,惟險證尚在。
    處方:炮附子60g,干姜45g,炙甘草18g,人參9g。急煎繼續投藥。
    翌日,其家人來說:“昨晚服藥后呻吟輾轉,渴飲,請先生為之清熱”。觀其意嫌昨日姜附太多也。吾見病人雖有煩躁,但能訴出所苦,神志漸佳,診其脈亦漸顯露,凡此皆陽氣復振機轉,其人口渴,心煩不耐,腓腸肌硬痛等癥出現,原系大吐大瀉之后,陰液耗傷過甚,無以濡養臟腑肌肉所致。陰病見陽證者生,且云今早小便一次,俱佳兆也。照上方加茯苓15g,并用好酒用力擦其硬痛處。兩劑煩躁去,諸證續減,再兩劑,神清氣爽,能起床矣。后用健脾胃,陰陽兩補諸法,調養而愈。
    《廣東中醫》1963:2:235。
    按語:吐瀉之后,陽虛至極,陰津不繼,而見厥冷轉筋,脈微欲絕諸證。治當回陽救逆,然又慮陰寒太盛,恐對熱藥拒而不受,故加膽汁反佐以引陽入陰。服后病人出現渴飲,乃陰退陽復之象,但又有煩躁一癥,故加茯苓而成茯苓四逆湯以除煩躁。法施有序,其效立竿見影。        (許小遜醫案)
    本條應與385條四逆加人參湯鑒別:
    385條—陽亡液竭——無汗出無脈微欲絕——陽亡不甚,格拒未成—四逆加人參
    本條——陽亡液竭——見汗出及脈微欲絕——陽亡已甚,格拒已成—通脈四逆加膽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高清福利在线观看|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无码| 国产成人乱色伦区| 国产精品午夜av福利| 精品国产AV最大网站|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专区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四川丰满少妇无套内谢|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大片中文字幕| 免费AV手机在线观看片| 日韩精品国产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国产小受被做到哭咬床单GV|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国产免费1卡2卡|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激情五月开心综合亚洲|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加勒比无码人妻东京热|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色AV专区无码影音先锋|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精品|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 国色天香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