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食,不管有多好吃,可能在家也不會常做,有的因為食材和設備受限制,有的因為手藝不夠,有的就是簡單的因為生活習慣。比如鹵肉飯,好吃,但是我會常常做紅燒肉,也不會隨便就想做它,就是生活習慣問題,它是“臺式的”、“超臺式的”,我一個土氣北方爺們兒,霸道的紅燒肉蓋飯才符合食性取向!
舒國治寫到,在臺灣,牛肉面號稱”國民面“,而鹵肉飯則號稱”國民飯“,可見,也許在那里,是絕不會隨便就想起紅燒肉蓋飯的。
地域、人、食物、做法、吃法,飲食真是一個學問。
關于鹵肉飯,看過一些菜譜和食家的書之后,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港臺的吃貨們,人家就寫”鹵肉飯“怎么怎么的,而這邊一些流行食譜和網絡指南多稱”臺式鹵肉飯“,后者非要加個”臺式“,個中意思比較可笑。

一、備料:
肉,精選五花肉。小個兒干蔥,而不用大洋蔥頭。這是主料。
調料,醬油用臺灣原產醬油膏(本來要用一個”黑豆桑“醬油,但未來得及買到),不用市面常見各種生抽老抽醬油,亦不用”鹵肉飯醬油“。
米酒,常用一款臺灣”神旺米酒“。
優(yōu)質干香菇(以溫水發(fā)好)、蔥姜蒜、以及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干辣椒。香料的用量完全靠經驗,多少斤肉搭配多少,別人無法替你解答。


二、準備:
先切肉,做鹵肉飯不能用絞肉餡,只能一刀刀切肉丁,五花帶皮的肉丁,大小均勻而不連刀。有沒有想起魯提轄挑釁鎮(zhèn)關西干的活兒?
下面,切干蔥——為什么先切肉,因為如果先切干蔥的話,短時間內你就不想切肉了。干蔥個兒小,但它的催淚效果一點不比洋蔥差!切吧,小家伙兒,一個個的切,用量跟肉差不多就行了-_-|||
水發(fā)香菇,去蒂,切小丁。

三、前奏:
做干蔥酥,起火,坐鍋,多放一點油,燒熱,下干蔥,翻勻后,中火炒,不停翻炒,真的不……要……停……啊!洋蔥竟然會粘鍋的,你造嗎?一直炒到金黃酥軟為止。
提示!多放油,油炸效果更好。(附臺灣網友廚藝照片,下圖)


把鍋收拾干凈,熱鍋涼油,炒香料,先下蔥姜蒜濕性的,稍變色后下干香料,聞見香味立即撈出備用。

用炒香料的油,先把香菇丁炒香,下肉丁,翻炒,變白、松散,倒入干蔥酥,下醬油膏(我還用了少量香港”同珍“醬油調味)、米酒、泡發(fā)香菇的水(濾去雜質)、冰糖、適量溫水,攪勻,倒入砂鍋,上火,再把之前炒好的香料放入紗布包,系好,投入湯中……這時候的樣子不如紅燒肉好看。

四、主題:
大火把湯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蓋悶——一直蓋悶,不能頻繁掀看,這是我煌煌燉肉界一個公開的秘密!
然后,收拾灶臺吧!
收拾干凈了,煮兩三個雞蛋,一會兒用。
五、尾聲:
經過大概1.5-2小時,掀開砂鍋蓋,看一下顏色、軟爛度,加鹽調味,把煮好的雞蛋去皮,放進砂鍋,一塊兒鹵。
再蓋上,繼續(xù)燉1小時以上。
再開蓋時,湯汁應比較粘稠,蔥酥基本看不到,肉也入口即化了,這時,轉中火,把湯汁再收一收,達到粘稠的膠質感。一定要不停地攪,否則會粘鍋。
整個燉的時間大概在3小時左右,別無選擇——當然,這可以看成跟美女約會的等待,想到一會兒見到她的美好……

嗯……肉好了,你不會忘記了蒸米飯吧?+_+
據說,吃鹵肉飯,就得用小碗,三五口就吃光的小碗,這才更有滋有味。

提示:
1.干蔥和臺灣醬油在家里都不常用,但這是做鹵肉飯最主要、也是最有特色的用料,建議選用。
2.炒干香料是為了增香,放入布包來用,不會影響鹵肉的食用。
3.長時間的燉,是一個基本功夫,不能掀看、不能著急、能掌握成熟度,很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