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烏梅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驗案一則2007-01-12 12:08:00| 分類: 閣主驗案 | - 88op1的日志 - 網(wǎng)易博客 楊女,60歲,慢性腎炎1年,勞則下肢浮腫,體力不好,納食尚可。尿蛋白去年年底檢查為+++,至今8個月,尿中泡末多。脾腎兩虧,風濕留著。當補腎固精,祛風利濕。
黃芪30 熟地15 山茱萸15 淮山藥30 澤瀉15 覆盆子10 金櫻子10 萆解20 石葦20 蟬衣10 地龍10 烏梅炭15
上方連續(xù)服用一個月,尿中泡末消失,蛋白轉陰,體力好轉,未再浮腫。囑咐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鞏固之。
按 1 脾腎虧虛,濕熱逗留是慢性腎炎的基本病機,在治療時當補脾腎與清利濕熱并用。因此方中用六味地黃丸加黃芪補脾腎,同時又佐以石葦、萆解清濕熱。著名老中醫(yī)朱良春體會“腎虛為本,濕熱為標,治宜益腎清利”“過去我對此證守循補脾腎之常法為治,雖然病愈者不少,但是有部分病人水腫始終難以消退,尿蛋白纏綿難除,病情經(jīng)常反復,且易于感冒。究其根由,殆正虛而邪著未去,內濕外濕相合,留戀氣分,彌漫三焦,郁而化熱,加之腎氣虧虛使疾病纏綿難愈,故當在補脾腎中加入清利濕熱之品,如蛇舌草、六月雪、漏蘆、石葦、龍葵、苡仁等,可以提高療效。”
2 蛋白尿的基本病機是脾腎虧虛,濕熱內蘊,精微不固,在治療時當通補兼施。因此一邊用六味地黃丸加金櫻子、覆盆子補腎氣,固精微,一邊用石葦、萆解清利濕熱。著名老中醫(yī)朱良春體會“腎精不固,邪毒稽留,通補開合為法”“臨證常用益智仁、芡實、金櫻子、烏梅炭、五味子,配合六月雪、玉米須、土茯苓、車前子等清利之品。”“石葦有消除腎小球病變,抑制免疫反應之效,尿蛋白在++~++++者可以加重其用量到30~60克,配合仙鶴草、益母草對消除尿蛋白有較好的療效。‘
3 頑固性尿蛋白長期不除,多夾風邪為患,尿中泡末多為風邪的表現(xiàn)。因此在方中加蟬衣、地龍祛風通絡,消除蛋白。有報道認為烏梅對消蛋白尿有很好的療效,經(jīng)本人試用確有良效。從西醫(yī)學觀點,蟬衣、地龍、烏梅都有抗過敏,抑制免疫的作用。
|
|
來自: 負鵬載舟 > 《各種腎炎(水腫 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