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的發(fā)展過程中,脾腎氣化不足,肝腎精血虧損,虛陽不能潛降,痰濁瘀血內停,是其基本特點。且脾腎益虛,痰濁益甚,飲食精微不能轉輸化赤為血變精,故精血益損,虛陽更升。在處方中,輔以山萸肉補益精血,秘藏真元,條達氣血,大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狀態(tài),對控制和延緩疾病的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清熱忌冰伏
(一)仙鶴草:苦寒燥濕熱,性澀斂氣血
仙鶴草系薔薇科植物龍芽草的全草,始載于《圖經本草》。味苦澀,性寒,作用廣泛,具有收斂止汗、收斂止咳、收斂止血、消炎止痢、收斂澀腸、清熱燥濕、活血化瘀以及解毒散結之功。自《圖經本草》以降,后世本草及諸多草藥書籍,均云其性溫。此實為蘇頌等人未親見并驗證龍牙草的功效,以訛傳訛所致。
(原文曰:“龍牙草,生施州,根辛澀溫無毒,治赤白痢。"記載極為簡單,但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世本草以及現(xiàn)今一些中草藥書籍所載龍牙草性溫之說源于此。1058年,宋朝政府下令各郡縣把所產藥物繪圖,并說明開花結實,采收季節(jié)以及功用,送往京城,由蘇頌等人負責繪圖編輯,歷時3年而成《圖經本草》。但當時蘇頌等人并未親見和驗證龍牙草的功效,以致成此謬誤。)
味苦性澀,歸肺、肝、脾經,具收斂止血、消炎止痢的功效。臨床多用于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胃腸炎、痢疾等。根據其味澀收斂的特征,仙鶴草也具備收斂止汗、收斂止咳、收斂澀腸之功能。用其合甘麥大棗湯治療腠理不固盜汗,屢試屢效;用仙鶴草配合杏蘇散,一斂一宣,治療肺失宣降,發(fā)熱咳嗽,效果明顯;用鮮仙鶴草配伍鮮馬齒莧,治療濕熱痢疾療效確切。仙鶴草及馬齒莧藥源廣,在鄉(xiāng)村溝邊及山區(qū)林間空地即可得之,因而民間喜此二藥。
苦可燥濕,寒可瀉熱,味苦則降,故有趨下、沉降之特性。對濕熱下注所致的痔腫血痢,赤白帶下,陰癢等前后二陰之疾,有清熱、燥濕、解毒之功效。仙鶴草在《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中被稱為牙子、狼牙。張世臣、李鐘文分別于85年、86年發(fā)表《狼牙的本草考證》,得出《神農本草經》的牙子、狼牙與現(xiàn)今的龍牙草、仙鶴草是為一物的結論。《神農本草經》載:“牙子,味苦寒,主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痔瘡,去白蟲,一名狼牙”。《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篇第二十二》曰:“少陰脈滑而數(shù),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狼牙三兩,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現(xiàn)代研究證實,仙鶴草對滴蟲性陰道炎,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尿道炎有明顯效果,說明了其苦能燥濕,寒能清熱的特點。因仙鶴草味澀主收斂,故對下焦?jié)駸崂ЫY,熱傷脈絡,精微不固者,有良好療效。如血精癥,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恢復期,慢性腎炎尿蛋白、尿潛血持續(xù)不消失等,屬濕熱困結,精微不固者,用之能夠迅速消除尿蛋白及尿中紅細胞。
仙鶴草長于止血,而且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百草鏡》云:“下氣活血,……”,《滇南本草》稱其可治“腰痛”,《本草綱目拾遺》言其能療“閃挫”。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仙鶴草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白正學在臨床上,重用仙鶴草45~60g,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例,療效較佳。有報道小鼠、家兔靜脈注射仙鶴草素后,出血時間縮短,并增加血小板數(shù)。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仙鶴草的水煎醇沉淀有明顯的抗體外血栓作用,說明它是一味活血止血藥。
此外,仙鶴草尚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的之功,性寒清熱解毒,但不損脾陽。用于治療乳癰初起,證屬肝郁胃熱,氣滯血瘀,癥見乳房腫痛,發(fā)脹微紅,乳汁排出不暢者。如《本草綱目拾遺》載:“乳癰初起,龍芽草一兩,白酒半壺煎至半杯,飽后服,初起者消,成膿者潰,且能令膿出不多。”
目前藥理研究表明,仙鶴草可促進胰島素釋放和類似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可配伍入湯藥中口服。當病情減輕時,為鞏固療效,可用仙鶴草、黃芪等量泡水當茶飲,或仙鶴草30克,水煎服,長期服用,具有益氣、燥濕、清熱的作用,遠期效果滿意。
總之,仙鶴草全草入藥,性質平和,可升可降,可收可散。清熱燥熱,解毒活血,而無傷正之虞,民間名之為脫力草,有補虛、強壯的作用。配伍肺經藥,則斂汗、鎮(zhèn)咳;配伍大腸經藥,則燥濕、止痢;配伍下焦藥,則解毒活血、燥濕清熱,治療痔腫血痢、赤白帶下、陰癢等前后二陰之疾。收斂之中,含有通達氣血之意。收斂而不留邪,驅邪而不傷正。一物兼?zhèn)鋽?shù)功,針對復雜病機,實為難得的好藥。
(二)白花蛇舌草∶苦寒清熱毒,甘寒利濕
白花蛇舌草為茜草科一年生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或新鮮全草,始載于《廣西中藥志》。其葉形似蛇舌,開白花,故名。其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脾三經,具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利尿消腫之功,常用于熱毒壅盛的癰腫瘡毒、咽喉腫痛、熱淋小便不利。民間常用此藥治療蛇傷、疔瘡等。近年應用于各種癌的治療,也用于愛滋病的治療。
本品苦寒清熱解毒,甘寒清利濕熱,有較強的解毒消癰作用。性雖寒涼,但消癰散結、活血消腫的作用較明顯,故清解熱毒而無冰伏之偏。適用于熱毒壅盛、氣血郁結之痤瘡、酒渣鼻、黃褐斑、甲狀腺結節(jié)、頑固性外陰濕疹等。只要配伍得當,往往能起到明顯療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消炎,抗腫瘤,增強免疫以及抗氧化的作用,故近年臨床上常用于熱毒壅盛、氣血瘀滯之胃炎、肝炎、腎炎、尿道炎的治療。
本品易得,價廉,且作用廣泛,值得推廣。有詩云:“白花蛇舌草纖纖,伏地盤桓農舍邊;自古好心多善報,靈蟲感德藥流傳。” 較之仙鶴草,本品長于清瀉熱毒,活血止痛,清熱之中,具有通利之性,故寒涼而不冰伏熱邪。仙鶴草長于清熱燥濕,苦燥瀉熱之中,具有收斂之性,故收斂精微而不滯留濕邪。對于慢性腎炎患者,濕熱、熱毒壅盛,氣血瘀滯者,可以二者合用,取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尿除濕之功。
四、選藥本習性
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典型癥狀,血尿的改善或加重,往往提示疾病的好轉或加重。中醫(yī)治療時,或益氣攝血,或涼血止血,或化瘀止血,不一而足。
益氣攝血之藥,即芪、術、草之類。選用涼血止血藥和化瘀止血藥,總須本于藥物之習性,以不溫燥耗傷陰血為要。涼血止血之藥,如小薊、茅根、茜草近水而生,性涼而多汁,且不冰伏陽氣,適于濕熱壅盛、熱傷脈絡、血不循經者。化瘀止血之藥,如水蛭、龜板、鱉甲等水生之物,稟水氣而生,得水氣而入腎經,適用于泌尿系統(tǒng)疾病,下焦病證。此類藥物性偏寒涼,無傷陰動血之弊,且龜板、鱉甲尚具益陰血、清虛熱之功。其他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紅花、穿山甲、三七等,性均偏燥,用之不當,易傷陰血。若須運用,亦當作適當配伍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