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部
小瀉腎湯
原方:小瀉腎湯:治小便赤少(指淋證的小便不利、黃赤澀痛之類,這里主要是指濕熱的表現),少腹滿(指小便不利、濕熱瘀積所致的膀胱脹大、尿液停積,宜用利尿之法以治),時足脛腫(指水瘀所致的下肢浮腫、水腫。水瘀在下焦(腰以下),宜利尿以治;水瘀在上焦(腰以上),宜發汗以治;這是仲景治療水瘀水腫的一般的方法和原則)者(以上有用黃柏、滑石、車前子或車前草、茯苓、澤瀉、豬苓之類的藥物去清熱、利尿、袪濕的機會)方。
茯苓、甘草、黃柏(原作“黃芩”。但從上述的分析和仲景對黃芩(主要用于治療上焦的瘀熱、郁熱、實熱)、黃柏(主要用于治療下焦的瘀熱、郁熱、實熱、濕熱,有明顯、明確的清熱利尿的作用)的使用經驗來看,這里用黃柏會更對證、更合適一些,宜更正之,不宜盲從原方。但用黃芩也是會有一定的作用的,只是與黃柏相比,用黃柏會更好、更對證而已)各三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參考比例:茯苓三,甘草三,黃柏三;煎湯,分三服。
合方分解:小瀉腎湯=甘草(護胃生津液、緩解證情的急迫)、茯苓(袪濕利尿、祛水瘀,使用指征有水腫、肌肉瞤動之類。還可以據證加味豬苓、澤瀉之類的藥物)、黃柏(清熱利尿、祛濕熱。還可以據證加味滑石、車前子或車前草、茵陳之類的藥物)。
按:本方的治療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清熱、袪濕、利尿以消水腫。但如上述,其用藥是有點問題的,放著更對證的黃柏不用而去用黃芩,有點隔靴搔癢的味道,所以在實際應用本方時,不宜盲從原方,而應該對證改用更對證的黃柏以治。另外,如病人有水腫而口渴的表現的,可以加味豬苓;如病人有水腫而頭冒眩的表現的,可以加味澤瀉;如病人有小便澀痛的,可以加味滑石、車前子之類的藥物;如果病人有黃疸的表現,可以加味茵陳;如果病人小便帶血,可以據證加味阿膠、蒲黃、血余炭(止血)、鼠婦蟲(活血祛瘀)之類的藥物;這些都是應用本方時常用的變化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