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鄉村是我們生命最初的發源地,河流是我們血液的源頭。我們從雞鳴狗吠中,學到最初的語言。
我們牙牙學語,刮過枝頭的山風和天空的鳥語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是鄉村的一茬莊稼,父親用汗水,母親用乳汁喂養了我們。我們在父母的土地上生長,
麥子的香味和母親身上的乳香培養了我們最初的嗅覺??嚯y和鄉下的淚水培養了我們最初的味覺,
酸甜苦辣,活在鄉下的我們什么沒有嘗過?
鄉下的陽光制造我們皮膚黝黑的原色,這生鐵的品格足夠影響我們一生。
2. 在鄉下,我們赤足走慣路,從此學會了腳踏實地。城市的水泥地是無法留下足跡的,它們太硬,走的人太多。
鄉下的泥濘總會印滿我們生命的印痕。柔軟的泥土除了生長莊稼,還會種植我茁壯的腳印。
在鄉下,我們不怕風雨,我們敞開胸懷,把自己當作匯聚雨水的河流。雨制造泥濘,
但我們知道,只有經歷風雨,泥濘上才留下我們生命最初的履印。
3. 城市的霓虹燈很明亮,但它照亮的更多是孤單的影子。鄉下的螢火蟲很黯淡,但那是它們生命的燈盞。
鄉下沒有公園里的修剪整齊的花草,但雜草叢生更接近生命的原生態,生命力也更旺盛。
聽夠了靡靡之音后,我們會被一把嗩吶撞得蕩氣回腸,嗩吶是延伸出來的喉管,將愛和恨夾著血絲將你裹挾,沖蕩,
你于是懂得生命原來很簡單,因簡單而絢麗。
鄉下的海拔一般都很高,于是你擁有一種眺望人生的高度。
在城市望不到的地平線,在鄉下總是伴隨太陽的光線鍍亮了你對遠方的遐思。

4. 我們在城市中受到傷害的時候,很容易想到鄉村天空無羈的飛鳥,我們向往重歸鄉村的懷抱。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最難舍的是他手種的五棵柳樹。荷鋤帶月歸,帶他回家的是一輪屬于自己的明月。
5. 鄉村是一把七弦琴,總是喑啞著流浪的主題。我們漂泊在城市,我們在城市狹窄的空間尋找。
在鄉村的時候,我們以為城市就是我們的遠方。塵埃落定之后,我們才知道,我們的身后就是跋涉的遠方。
尋找夢中的橄欖樹,于是有了流浪。驀然回首,故鄉的橄欖樹引領回歸的仆仆身影。
6. 在尋找和渴望之間,就有了鄉愁。大雁從空中飛過,凄清的鳴啼就是鄉愁。
城市多的是鋼筋水泥的叢林,卻很少能夠在人們的仰望中安置一只雁包扎傷口的巢。
人們把離家的人比作一只孤雁,它孤獨的身影穿越了許多人的凝望。月亮升起來了,詩人于是寫到——
月亮是一滴明亮的淚,掛在鄉愁憔悴的臉龐。
7 .鄉村是一棵樸實的橄欖樹,總在我們的遠方搖曳生姿。我們的凝望是撲棱翅膀的候鳥總想棲息在它高懸的巢。
橄欖,常綠喬木,羽狀復葉,據說在風中會飛;開白色的花,從不姹紫嫣紅,甘于寂寞,象一種純凈的憂傷;
葉長橢圓形,果實也是橢圓形,總不會圓滿,總帶有缺項,象我們漂依無定的一生;
果實綠色,可以吃,可以入藥,對咽喉腫痛有療效,兼治鄉愁這種千古未痊愈的內心隱痛。
橄欖苦澀但回味甘永,如同現在我們現在懷念鄉村的思緒。

8. 鄉村總與家的概念連在一起,老家是具體的,一滴在殘笛中滑落的晶瑩露珠,一條大辮子般的炊煙,
一種陽光蒸發出來的汗香。老家是日出而作,是瓜棚豆架,是隔籬傳杯推盞。老家的炊煙飄著,
那是親情的裊裊直上;老家的河流流淌,那是直面天空的淡泊……
雞鳴狗吠都帶著鄉音的老家,離身很遠,離心很近,是我們心上那一角最溫柔的角落。
9. 鄉村也總是用寬容的手臂擁抱沾染風塵的游子,用純凈的水洗去他們的塵埃,清風象一位母親,將孩子撫摩。
誰都是鄉村枝上的一片葉,飄多遠,總有根牽掛我們的步履。
當游子重新出發,鄉村知道自己─只是一只高舉的巢。
從鄉下走出的人,只是一棵移植城市的莊稼。
10. 象你無法割斷與母親的聯系,鄉村是你的生命(或者說是精神)的一條臍帶。
在鄉村,你總有一個乳名,是牛奶、羊奶喂大的乳名,是鄉村乳汁喂大的乳名,是被莊稼用葉子蒼翠地喊大的乳名。
喊一聲乳名是你的耳鬢廝磨的牛羊,替你答應的可是那單腳支立的老樹?! ?/span>
11. 在布谷鳥的叫聲中/ 父親舒展卷縮/ 一夜的翅膀/鼾聲/被走出柵欄的雞鴨/
叫得清脆激越炊煙升起了娘的凝望/和姐姐的歌謠/長發飄拂的妹妹/用晨風梳理/楊柳的風姿枝頭的太陽成熟了/
甜蜜的果汁/流淌一地/母親舀一瓢/潑向拔節的莊稼父親踩響了/大地的心跳/ 他的背影/
是一條黑色的溝壟孩子咀嚼/文字的芳香/散落山坡的羊/咩咩地朗誦/村晨的課文

12. 鄉村的早晨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我們可以這么說,山上的太陽是勤勞的父母吵醒,
其實太陽就像在城市中慵懶的我們,總想用夜色捂住酣睡的臉龐。城市孩子耳熟能詳《種太陽》這歌曲,
其實太陽是起早摸黑的鄉下人用汗水種出來的。汗水是太陽的種子,在農人的日子里生根發芽。
13 .我們鄉下的姐妹不用涂脂抹粉。最好的化妝是生命,她們用溶溶月色、漾漾日光和粼粼波瀾裝飾生命的質地。
她們象莊稼粗枝大葉地生長,象石榴一樣豐盈,最后象荒野上的黃葉飄零風聲中。
我們也曾為她們感慨,如同感慨一棵花開花落的無名樹。
14. 放牧文字的鄉下孩子,或許會在凝望一片云飄向遠方后想,山那邊是什么。
書本上說,山那邊有海,海那邊有水泥的叢林,有起伏如山丘的大樓。
城市里的孩子問大人,樓那邊是什么。大人說,樓那邊有山,有城市里看不到的大鷹,
那里有向天空拔節的大樹,它們開花,然后飄落。在樹下,有簡陋的小屋,那是我們的老家。
于是有人從鄉村出發,又有人從城市出發,他們把仆仆的風塵稱作——回歸!
15. 通衢和速度已使我們失去了遠方,傳說中的天涯海角只須飛機嗡鳴數小時便能抵達。
我們的天空多了鋼鐵的翅膀,大地卻少了鳥的翩躚身影。
在城市的動物園,我們與鳥兒對望。有心靈在啼鳴:不是籠子布滿天空,天空也是另一種拘束的網。
腳踏在鄉土上,一只看門的狗也對我們狂吠時,我們才知道——
敞開的家園有一扇門緊鎖著。
發達的交通使鄉村很近,但我們知道自己離鄉村還很遠。
——隔一條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