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追求健康的人都在熱議納豆的神奇妙用,并紛紛為此慷慨解囊。納豆真有這么神奇嗎? 納豆是日本傳統食品,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測定,每100克納豆中含水分59.5克、蛋白質16.5克、脂肪10克、糖分9.8克、纖維素1.9克。在納豆發酵過程中,還形成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如納豆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多糖、異黃酮、皂甙、卵磷脂、吡啶二羧酸、維生素 K2等。 納豆功效知多少 納豆激酶是納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溶血栓、降血壓的作用,但是這種活性成分在40℃以上就會較快失去活性。動物實驗發現,納豆中的抗氧化成分,如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異黃酮等營養素可以抑制血中的LDL被氧化,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日本有句諺語:食納豆的孩子骨頭硬。納豆之所以能夠起到壯骨的作用,得益于納豆中富含的特殊營養物質活性維生素K2,它能夠生成骨蛋白質,增加骨密度。納豆中富含的異黃酮具有類雌激素作用,可防止骨中鈣的溶解,而維生素K2則能夠將鈣固定于骨中,這對于緩解更年期女性鈣質流失很有益處。 納豆中的納豆菌可以通過胃液到達腸內,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其產生的吡啶二羧酸,還有殺滅、抑制腸道內有害菌和病毒的作用,能使腸內菌群達到一個有利健康的動態平衡,從而增強人體消化機能。 納豆絕不可代替藥物 綜上所述,納豆是高營養價值食物。但它僅是食物,不能替代藥物,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如果認為納豆可以替代藥物治療疾病,則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國食品安全法也明令禁止保健食品聲稱具有治療功效。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結構,才是獲得健康的根本。 需冷靜看待納豆 納豆雖好,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納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及嘌呤等物質,可誘發痛風、加重腎臟負擔。因此,患有嘌呤代謝紊亂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多吃,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食用。納豆激酶具有抗凝作用,因此手術后及傷口未愈合的患者不宜食用。另外,由于納豆激酶不耐熱,應盡可能不加熱食用,可以把它當做調料拌著蔬菜吃。由于夜間睡眠時,人體血液流動變得相對緩慢,心腦血管等健康危機容易發生在凌晨,因此建議晚餐時吃納豆。 觀點直擊 觀點1 日本人是因為吃納豆長壽嗎 有人說,日本人之所以長壽,跟他們喜歡吃納豆有密切關系。倘若果真如此,那世界衛生組織不用干別的了,就在全球推廣納豆,便可以預防很多疾病,延長人類的壽命了。 日本人之所以長壽,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絕非簡單吃了某種神奇食物所致。首先,日本人注重營養立法,有強烈的營養意識。二戰結束后,日本雖然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卻將全民營養改善工作當成一項國策,放在了首位。 其次,日本人非常注重營養教育。日本的家庭主婦非常重視家人的飲食,注重葷素搭配,膳食平衡。日本的許多家庭主婦不辭勞苦地每天上菜場購買新鮮蔬菜和海產品。因為她們知道,冰箱只能保鮮,而這種保鮮過程中,營養會大量流失,所以她們寧可辛苦一點,每天買新鮮食材,這樣才能保證營養。 再次,日本人喜歡吃豆制品和新鮮水產品。納豆是大豆發酵而來的,其營養價值自然也會很高。日本人飲食中的動物性食品主要是水產品。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也很健康,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此外,日本料理也被稱為“水料理”,而歐美菜則被稱為“油料理”。日本人的餐桌上,雪白的米飯、碧綠的生菜、紅色的魚片、橘色的胡蘿卜,大都清爽可口且盡量保持了食物本來的味道,并且不會帶來太多的脂肪。所以說,日本人的長壽,原因是多方面的,絕不是簡單吃了納豆便獲得了長壽。(王旭峰) 觀點2 納豆是否有體內溶栓作用 納豆粉通過胃腸會被分解消化,它不可能以在體外的狀態全部進入血液系統。分解吸收后的納豆是否還具有在體外的溶解血栓作用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其被吸收進入血液之后也能強力溶解血栓,那么這種物質比溶栓藥物的作用還劇烈,血液本身含有的細胞、纖維蛋白等結構也會被溶解,血液成分必將因此而產生重大改變,人體總的代謝狀態也會因此而改變,這種改變應當是非常危險的。 血栓主要由纖維蛋白在某種作用下形成,一般物質很難將其在血管內溶解。納豆粉吃進人體內必然要被分解,因此,不能因為納豆粉在體外具有某種生理作用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在體內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吉 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