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劍道

       水晶宮114 2015-06-12

      一、何謂二刀流 

        從劍道起源上講,相傳是由最初誕生于我國的劍術傳播到日本后,漸與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演變成為一種完全別與中國古劍術的武道類型。十四世紀起的中條流、天真正傳神道流、愛洲陰流這兵法三大源流相繼出現,代表了日本“兵法”由“弓馬之道”朝“擊劍之術”轉化的成型。
        在日本歷史上曾涌現的劍術流派不計其數,然而在演化成為現代劍道的升華過程中,其選擇的中心卻是一刀流。現代劍道中,一刀中段之構可以理解為劍道的基本之本道,而那些推行中段以外之構的劍道則是違背了基本理念的邪道。因此,劍道的實踐問題也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事而缺少劍道家去專門研究。二刀流,即兩手持刀之術,同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被當成了異端;雙手持刀亦被視作邪劍,非正途。

        如今,相信大多數人聽到二刀流這一名詞時,初反映必定是聯想起一位賦有盛名的劍客——宮本武藏。于是乎就有了如《廣辭苑》(第四版、新村出編、巖波書店、平成5年)中將宮本武藏視位成了二刀流的創始者,并同時將二刀流與二天一流視為了同一流派,而二天一流又是“宮本武藏所創始的劍道一派”這樣的說法。而《圖說日本武道辭典》(笹間良彥著、柏書房、昭和57年)里也談到二刀流乃是“學習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在江戸時代中所傳頌的流儀”。然而,嚴密地說,就算視宮本武藏為二刀流的創始者,但二天一流也只是其所創建的一派而已,我們不能將二刀流當作是宮本武藏的流派本身。現實中,與二天一流沒有聯系的二刀流也是真實存在的。與其說二刀流必須是繼承二天一流道統的流派,還不如講成是兩手持刀作戰的劍法總稱。以此意定位二刀流這一名詞如今已是相當普通了。譬如在《劍窓》(第118號、全日本劍道連盟發行、平成3年6月)中的二刀流理解就是 “持二本之刀作戰”,根據實際情況的特殊,二刀流所表示的為不同的具體流派名。

        “二刀流”與“二刀”之間的區別,從嚴密意義上講,二刀流的“二刀”意指太刀與脅差,而非單純的兩刀。不過現實中,這一區別實際意義不大,所以廣義上可以將二刀與兩刀視為同意。在全日本劍道連盟試合的《審判規則》中就有這樣的一條:“竹刀的拿法,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的場合為正二刀;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的場合為逆二刀。”這就是關于二刀拿法正二刀、逆二刀的區別。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文獻中所謂的“二刀”都是正二刀,在使用二刀的場合,基本上都是以右手持大刀,左手持小刀建二刀之構,逆二刀反而很少出現在記錄中。當時的劍術解說書就記載有:“大持于右而小持于左,架構的場合,大刀以上段而小刀以中段為普通之構”(《最も実際的な學生劍道の粋》近代劍道名著大系第七卷、富永堅吾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以及“大小兩刀一般在左手持小太刀、右手持長太刀”(《劍道解說》近代劍道名著大系第十二卷、劍道教育研究會著、同朋舍出版、昭和61年》。隨后才逐漸產生了以左手持大刀,右手持小刀,與通常的竹刀持法相逆的拿法,這才有了逆二刀之名。

        論架構的方法,由于二刀乃是二本之劍的組合,所以架構的方式不可謂不多。《二刀流を語る》(復刻版、吉田精顯著、體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58年)中就有共十七種架構的方式;而《現代劍道 二刀流の習い方》中也介紹有七種。而現在的劍道作為中心之構的方式為大刀以上段、小刀以中段建構,如《二刀流を語る》有“上下太刀之構”,《現代劍道 二刀流の習い方》中則記有“大刀上段之構”。其它的類型諸如大小皆以上段構,或組十字以構等等現實中也是有使用者的。 )

        至于二刀流的“足之置”方式,由于正二刀、逆二刀根據實際使用者的不同,都有右足前或左足前的可能性,因此一直沒得到統一。不過,很多情況下,一般是以持小刀的方位為前足架構的。 

        實際的二刀攻擊法,基本是以小刀押住對方的竹刀,同時以大刀擊面、小手;或胴打(擊腹部);或是突刺。可能是在對手擊面之時以小刀抵擋,同時大刀胴打(擊腹部);或者在對手突刺時以小刀押在受攻擊之處,并以大刀擊面等等。所以,二刀流之技多為以小刀受對方之打而大刀趁空隙擊打對手破綻部位。

       

      二、古法二刀流

        一般,世人多將宮本武藏看做是左右兩手持長短之刀以作戰的二刀流的元祖。不過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以前二刀之形其實早已出現了。按《大日本劍術史》(復刻版、堀正平著、體育とスポーツ出版社、昭和60年)所記:“二刀之劍法,實際在武藏的二天一流成型之前的諸流派中早有出現。譬如京流的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有二刀形五本;新影流的慶長十五年傳書中有三本孰之圖居其中。故將二刀元祖定為武藏實在是太主觀了,應該說二刀根本不存在有元祖。” 大小兩刀同時使用的二刀劍法,實際上從室町時代起就已經存在著構想了。最古老的流派之一神道流系中便有將二刀劍法作為一刀劍法的別傳的傳承記載,十四世紀的寶山流二刀之術的發現,傳說乃京流山本勘助在天文十五年時所著之《軍法兵法記劍術之卷》中含二刀形五本,慶長年間的疋田派新陰流(即·新影流的慶長十五年傳書)中也有明確的二刀劍法繪圖存在。這些資料無不說明了到了戰國時代,二刀劍法實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劍法而廣為傳播。宮本武藏為二刀流的元祖的說法已經越來越說不通了。

       

       
      (1)天真正傳神道流


        最早出現二刀之術的流派或許是天真正傳神道流吧。天真正傳神道流全名為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被譽為日本國劍法的元祖,與愛洲陰流、中條流并稱為三大古流。在今天的茨城縣的香取·鹿島,自古以來就有防人的武藝鍛煉傳統。到了室町時代,出現了一位擅長真言密教的武將,學得下總國·香取所傳承的古武道,創立了天真正傳神道流一脈。他,就是天真正傳神道流鼻祖飯筱長威齋家直。相傳家直在他六十歲之時向香取大神(《先代舊事本紀卷第一》:二神相生之神,兒·經津主神。今坐下總國之香取大神是也)許下千日大愿而齋戒沐浴,致力于兵法的百煉千鍛,當修業達成后得香取大神授予其神書一卷以示激勵。天真正傳神道流雖然被稱為日本劍法元祖,但就其本身性質而言,稱天真正傳神道流為武道更為恰當。因為天真正傳神道流不但包含了太刀術、薙刀術,同時還很好地綜合了棒術、槍術、居合、柔術及手里劍等多項戰斗技能,說它是一門總合武術流派也絕不為過。而在天真正傳神道流太刀術之型就分為了四項:

       
      (1)、表之太刀 四條:五津之太刀 七津之太刀 神集之太刀 八神之太刀:

      (2)、五行之太刀 五條:三津之太刀 四津之太刀 陰之太刀 舍之太刀 發之太刀

       
      (3)、極意七條之太刀 三條:遠山之太刀(浮舟之位) 片浪之太刀(葉水之位) 揚波之太刀(山月之位)


      (4)、 兩刀 四條:永月之太刀(二王之位) 水月之太刀(天地之位) 磯浪之太刀(風葉之位) 村云之太刀(佐壽之位)


        而其中的“兩刀 四條”應該就是清興看到的所有記載中出現最早的二刀流劍法了。從傳系上講,兵法三大源流之后成型的兩大流派,無論是新當流還是新陰流,受天真正傳神道流影響可謂頗為深遠。塚原卜傳通過松本備前守得以繼承神道流薙刀之術而開創新當一脈;上泉伊勢守更是融合了神道流、陰流兩派所長創立新陰流。所以說新當、新陰之劍術源自神道流絕不為過。只是不知為何,后兩者的劍法體系中卻沒有了二刀之法的延續。這點清興能力所限,無力求證了。 )

      (2)寶山流

        在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之后出現二刀流記載的應該算十四世紀的寶山流。雖然這一流派今天基本已經找不到修行之人了,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在某些劍道書籍中挖掘出寶山流的痕跡。比如在《二刀流を語る》對寶山流的描述就相當地清晰:“寶山流為中條流末流,至堤山城守后改稱寶山流。其流儀之表為燕飛、燕廻、鋒返、方揚廻、浮舟、浦波、山陰、芝引、蜻蛉返、千金漠傳、留太刀以上十一手,次之中段之形,普通的勝負則用以羽節切、陰見崩、一叉鐵之形。又浮鏡所云小太刀十一手之秘傳,其形之名有橫太刀、浮曲角之太刀、八天切等稱謂。以關上十一手為其流之極意。所云關上十一手為飛龍迫、臥龍迫、陰陽亂、上下太刀、飛鳥翔、陰虎亂、陽虎亂、虎亂入、晴眼崩、晴眼留、云劍翔這十一種,皆是二刀之型。更又有稱為‘山之井’的形秘傳,其名頗有高深意味。除此之外尚有秘傳之太刀等。所在問題是,其流何時出現的秘傳關上十一手?我們無法在中條流中找到二刀之傳,寶山流出現的二刀是否是后來才加入的。如果將關上十一手之形與鐵人流之形做比較推測,寶山流二刀用法的加入或許是寬永以后的事了。可惜其間信息不足,無法判明。”

        特別引人關注的是,關上十一手秘傳的二刀所用皆是手中上下太刀之術。其上下太刀之構為大刀作上段,小刀以中段架構之形,這是現在的二刀中心之構型。而寶山流出現大約是在西歷1370~80年左右,相當于宮本武藏誕生的約二百年前。那么,現代劍道中二刀的中心之構——上下太刀之構,有可能正是順著十四世紀的寶山流為其起源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3)新陰流


        新陰流的慶長十五年傳書繪圖雖然在部分資料中曾經提過,不過清興從未親眼見到。疋田派新陰流之祖疋田文五郎景兼的師范是上泉伊勢守信綱,這點是可以確定的。而繼承伊勢守所創立新陰流一脈道統者,乃柳生新陰流的柳生石舟齋宗嚴。戰國時代,為眾人所公認的最強者,劍圣上泉伊勢守信綱與柳生石舟齋宗嚴之間劍術的傳承關系是無可否定的。上泉伊勢守賜予柳生石舟齋的代表了新陰流最高境界的印可以及最高奧義的影目錄四卷已然說明這層關系。因此這里便以通過闡述柳生新陰流劍法的方式來代表整個新陰流體系。


        根據《新陰流兵法目錄事》,柳生新陰流內傳劍法可分成下列五項:

       
      1、三學円太刀(柳生太刀技之基礎) 五本:一刀兩斷 斬釘截鐵 半開半向 右旋左轉 長短一味

       
        三學円太刀中的三學原指佛學中戒·定·慧三者修行,在這里指架勢·手足·太刀。作為劍術基本,三學円太刀主要是為劍手通過精神上的修煉得以清楚認識自己,并在對敵時得以保持平常心態。


      2、 九箇(集合) 九本:必勝 逆風 十太刀 和卜 捷徑 小詰 大詰 八重垣 村云

        九箇者,有取與他流極意,綜合而得之成本的說法。與先前之三學円太刀中三學之法正好相反,九箇的精髓在于如何去影響對方的行動,并最終驅引對手。講究在對戰中如何時刻保持必勝的信心。新陰流之術一大特色乃是調動對方,根據對方的行動而取勝的活人劍。

       
      3 、燕飛(動聲結合) 六本(江戶遣八本) :燕飛 猿回 山陰 月影 浦波 浮舟


        燕飛、上泉伊勢守先從松本備前守之鹿道神流、愛州移香齋之陰流學習而后得新陰流的創始,燕飛便是陰流絕技之一。使用木刀后,可以一氣呵成六本(江戶使用八本)齊出的絕學。在新陰流諸法中,氣勢的加重方式幾乎是無聲的,唯一例外是這個燕飛之技有三處需要有聲的氣合,這也是燕飛的獨特之處。通過燕飛的修煉,可以使身體、手足得以自由自在的活動。

       
      4 、天狗抄(具體之法) 八本:花車 明身 善待 手引 二刀 二刀打物 亂劍 二人懸(天狗抄奧)

       
        天狗抄是在通過三學,九箇的修煉后,得其基本可以自由自在使用時才課學習的高深劍術。其中包含對二刀之法及應對多敵的戰法。


      5 、奧ノ太刀 六本:添截亂截 無二劍 活人刀 向上 極意 神妙劍


        奧ノ太刀中,如雙方實力相當且均以奧ノ太刀對戰,則使無二劍者勝添截亂截者,使活人刀者勝無二劍者,依次類推。最后到達神妙劍這極意之太刀。

      (以上依據渡辺忠成 / 島正紀 共著《新陰流兵法教范》) 
       
        而五項之中,至少需要達到柳生新陰流傳位的天狗抄位(柳生新陰流傳位分為:入門、表位、大傳位、小傳位、天狗抄位、天狗抄奧位、仮目錄位、目錄位、外傳位、內傳位)才可以初步修行的“天狗抄”中的“二刀”、“二刀打物”兩本即是柳生新陰流,或言新陰流所流傳的應對二刀流的劍法。而在《史料柳生新陰流·上卷》(今村嘉雄編、人物往來社刊)中收錄有柳生石舟齋頒發給金春七郎的《新陰流兵法目錄事》,其中的八本“天狗抄”為:高林坊、風眼房、太郎房、榮意坊、智羅天、火亂房、修德房、金毘羅房。其中的智羅天、火亂房兩本即應對二刀之法。

      wuzang44

      wuzang45

        雖然如今的柳生新陰流中并沒有二刀流劍法(但在柳生新陰流分支之一的柳生心眼流中卻包含了豐富的二刀套路,應該是受了江戶時代二刀流風氣的影響),但“二刀”、“二刀打物”之式的存在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在柳生石舟齋的時代,二刀流確實是存在的。


      (4)心形刀流


        心形刀流的始祖名為伊庭是水軒秀明,通稱想左衛門,號常吟子。生年不詳但推之大概是慶安時代。伊庭是水軒秀明師從神道流的妻片謙壽齋及志賀十郎兵衛如見齋,《甲子夜話》的著者,有名的肥前平戸藩主松浦靜山(壱岐守清)就是心形刀流的免許皆傳,而在《劍考》心形刀流的注釋書中還殘留有他“是水軒,柳生門下之術學”的記載。而《擊劍叢談》中,志賀十郎兵衛如見齋又是本心刀流的創始人,所以心形刀流的刀術可說是神道流、本心刀流、柳生流之技的總合。天和元(1681)年伊庭是水軒秀明獲得本心刀流免許皆傳。翌年在江戸開創了心形刀流。后與北辰一刀流千葉周作的玄武館、鏡新明智流桃井春藏的士學館、神道無念流的齋藤彌九郎的煉兵館并稱為江戶四大道場。


        心形刀流講求練心為首,練技次之,宣揚“心為理、技為形”的思想,以形為心的表現,心直則形直,心邪則形邪。人是心器,形邪則心必曲。因此,欲求形直先問于心。心不正、劍則斜(邪)。心形刀流門下所追求的正是將心、形、刀三者合為一體的流派最高境界。

        心形刀流之術可謂豐富多彩,囊括了一刀、二刀、小太刀共傳等等。不過有一點與前述的寶山流非常相似,就是心形刀流二刀的用法似乎頗受鐵人流之形的影響。其二刀之形有向滿字、橫滿字、橫滿字殘、刀合切、相卷、清眼破、柳雪刀、鷹之羽。而極意之太刀三本為水月刀、三心刀、無拍子,其中,三心刀與無拍子正是使用的二刀之形。而特別值得注目就是極意之太刀中的“三心刀”。其構在《二刀流を語る》是這樣描述的:“短刀于頭上回轉前進,觀敵之氣懈之機以短刀投敵,投擲同時以長刀突擊敵之胸板,其構為右手持短刀左手持長刀的逆二刀之構。”這招“三心刀”,以短刀投擲的特點,正乃與通常之構相異的逆二刀的特征。


        以短劍投向敵人,再趁敵有隙之機以長劍斬之術除了心形刀流以外,未來知新流的“飛龍劍”與寶山流的“飛龍迫”、“臥龍迫”均是如此。然而后者卻是右手持長劍、左手持短劍的通常二刀流。那為何心形刀流卻是以逆二刀存在呢?《二刀流を語る》對此作為說明:“心形刀流因何故斯樣作逆形?短劍投敵時,以左手投與以右手投都是正確的投法,又突之刻左手持長劍亦并非不可。然,待短劍投敵已終,殘長劍之左手唯突之一手限,更者真劍之場所,不得有余程思(沉思)未切之業。故爾此刀法,精神之方較之劍之技術更為重要條件。所以,先視心之持,恰有浄土教之說云‘三心’之心,故定招名云三心刀也。” 為了確實地殺死敵人而采取了右手投擲短劍的極為高深的逆二刀“三心刀”,這怕是古流之中最初的逆二刀了。


      (5)其他使用二刀流的流派


        除了上述四個流派外,神道夢想流杖術、民彌流居合術、駒川改心流、鐵人流、溫故知新流、今枝流等流派中多少都有二刀流的影子出現。而江戶之后創始的含有使用二刀流的流派,不少受到了宮本武藏劍之道的影響。在《劍道之發達》一書解說曰:“如其流名,相對武藏之末流的溫故知新流而命名為未來知新流,其二刀表之術名云‘五輪碎’總是讓人聯想起武藏的五輪書,又極意之太刀名為飛龍劍,刀于右之手上差(上段)所持,左之手以脅差振回見敵近之間刻以短劍打面而以長劍直切以獲勝,此短劍做手里劍打之事;與一方流、寶山流等武藏的一派圓明流本來此態所傳皆為武藏最得意之業等綜合考察此流亦為武藏流之末流未嘗所不過去。”上述諸流派,除駒川改心流源于上泉伊勢守;民彌流居合術源于長野無樂齋(林崎甚助門流),其它的后代二刀流流派要想與宮本武藏完全無緣,好象還真找不到了。隨宮本武蔵的二天一流二刀劍法以后多被采用了二刀流之術的各流派所取入而影響與日俱增。從某種意義上說,二刀的取入或許可以看成是這些流派對二刀的有用性的一種承認吧。


      ◆神道夢想流杖術(しんどうむそうりゅうじょうじゅつ):使用以樫樹作成長四尺二寸一分之杖的杖道,日本古武道之一。由夢想權之助勝吉所創始。初名真道夢想流。夢想權之助勝吉不僅是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的免許皆傳,更得授鹿島神流“一之太刀”極意。慶長年間與眾多著名劍客試合未曾一敗,后挑戰宮本武藏,為武藏所敗。是包含槍、薙刀、大刀三類性質的統合型杖術。


      ◆民彌流居合術(たみやりゅういあいじゅつ):由上泉權右衛門義胤(上泉泉伊勢守信綱之孫),學得長野無樂齋居合抜刀術。開創無樂流上泉派居合后其流名又稱民禰流(民彌為權右衛門母姓)。諸國遍歷后經柳生利嚴推舉仕尾張德川家。現以振武館之黑田鐵山為宗家。是所有居合術中唯一擁有固定的二刀居合套路的流派。


      ◆駒川改心流(こまがわかいしんりゅうけんじゅつ):流祖駒川改心(駒川太郎左衛門尉國吉)。得上泉信綱新陰流印可。二代之櫻田次郎左衛門貞國改流名為駒川改心流。該流派是除含劍術表之中太刀外,還包括實手(十手)、小太刀、薙刀、兩刀、三ツ道具(江戸時代,逮捕罪人所用的突棒·刺股·袖搦)、八重鎖鎌等的綜合武術。現以振武館之黑田鐵山為宗家。


      ◆今枝流:以今枝彌右衛門良重為開祖,其它不詳,江戶時代在仙臺藩、膳所藩、長府藩、小倉藩等地皆有傳播。現有松岡治部助政親所創今枝新流,據說就是在今枝流的基礎上加入了新手十手、短杖。


      ◆鐵人流幕末曾存于佐賀藩。溫故知新流以及未來知新流,不詳。


      三、武藏二天一流


      A、片手劍法演進史

       
        關于二天一流,宮本武藏自己在《五輪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武士佩帶雙刀是日本的傳統,從將軍到普通兵士,莫不如此。雙刀過去指的是太刀和刀,如今已被稱為太刀和脅差……初學習‘二天一流’,首先要學會如何使用雙刀。雙刀的正確用法是一手握長刀,一手握短刀。然而,雙手握刀,由于人體能力的局限,很難左右揮舞而使用自如。因為我們人類的習慣是專注于一邊。‘二天一流’的第一要訣,就是要習慣用一只手,發揮長刀的優勢。”——(《五輪書》 地之卷 何謂“二刀流”)

        沒錯了,二天一流中的二刀流有別于先代(如天真正傳神道流等)的最大特色就是“習慣用一只手,發揮長刀的優勢”的“片手劍法”(單手劍法)。

        包含使用大小兩刀的二刀流在內,這種以左右分別持武器而進行戰斗的技術,其本質就是所謂的“片手遣い劍法”。若尋其淵源似乎可以直接追尋到神之代的歷史與傳統。另一方面,從日本刀的演化史談,早在我國的周、秦時代,我國制作的劍刀等兵器就已經通過朝鮮半島傳入了日本。日本出土的彌生至古墳時代的青銅劍便與我國春秋時期的青銅劍極為類似。但是漢代,佩刀之風在我國興起。劍,作為沙場兵器之王的地位漸漸為刀所替代,東漢時,刀徹底取代劍成為實戰中大量裝備的短柄武器。這一階段傳入日本的短兵器變成了以刀為主,尤其是鐵制環首大刀的傳播,對日本短兵器形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據《日本武器概說》(未久雅雄著)介紹,日本各地曾有不少漢刀和漢刀的仿制品出土。而《三國志·魏書·倭人傳》記載著魏明帝所賜之物中便有“五尺刀二口”。其后兩國的多次往來,魏國每次饋贈的禮物中總有刀的存在。可知到了三國時代,中國刀在日本仍然頗受重視。延至唐代,正倉院《獻物帳》中的“唐式大刀”、“唐刀”的記載,說明中國刀依舊影響著日本刀的進化。而唐后,我國本土刀劍制作藝術由于歷史原因開始沒落,相反,在日本刀劍制作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進而歷經千年生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日本刀。


        然而,無論是最早傳到日本的青銅劍,還是后來的環首大刀,這些兵器從本質上均屬于單手柄劍或單手柄刀。后由于刀劍鍛造制作技術的提高,長刀的制造才成為可能始有了諸手柄刀的登場。因此由上所述可知,左右別遣的單手劍術技法才應該是一刀之遣的諸手劍發展的源泉,這也是古代刀法的本質所在。在我朝東漢及三國時代,單手刀取代劍成為征戰沙場的主要短兵器后,刀術自然也替代了劍術成為士兵訓練的必修課程。而如今還殘存的那一時期的壁畫里的戰斗畫像,士兵主要的格斗武器就是環首大刀,而配合環首大刀使用的是長方形的盾牌。騎兵與步兵皆如此。可見當時是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的刀法盛行。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短柄武器當是以刀為主了。在日本各國古傳說中的古傳刀劍術記載中曾大量出現楯刀劍術的記載。《日本書紀》、《古事記》、《太平記》等古文獻中就有“手楯”或“持楯”的記載。如《日本書紀·卷十四 雄略紀·物部目連 討伐朝日郎》中即有“物部目連自執大刀、使筑紫聞物部大斧手、執楯叱于軍中。俱進、朝日郎乃遙見、而射穿大斧手楯·二重甲、并入身肉一寸、大斧手以楯翳物部目連、目連即獲朝日郎、斬之“的記事。而日本佐賀縣川寄吉塬遺址(彌生時代后期)出土的鐸形粗陶器上,亦刻有左手持楯之人像。可見,我朝漢時這種一手持刀一手持盾作戰的楯刀劍術是隨之流入日本。等到奈良時代,日本國依然有將楯與刀、槍等組合使用的記載。直到現在,在日本國內各地依然有楯武術修行的傳承。


        然而,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冶金鍛造術的發展,日本刀的最終定型代表著諸手柄一刀劍法技術達到了一定高度。古傳的單手劍術技法終成為了新興日本刀操作技法的底流逐漸從歷史舞臺上退下了。然而,單手劍術并沒有因此而消失。在小太刀操作法之中以及戰國時代大量采用的馬上劍法基本上都有單手劍術的影子。而日本的單手楯劍術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日本刀完成、諸手柄操作法確立后右手持大刀,左手用扇子或楯的左右別遣之古傳劍法依舊作為了諸手一刀劍法的別傳、奧傳在古劍法流儀繼續存在流傳著。


      B、武藏劍法源來——絕跡之武道·當理流

       
        雖然關于宮本武藏的資料亂七八糟,真真假假難以辨別。不過有一點我到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宮本武藏的一生中,從來沒有拜過任何一位劍術師范。當然了,這并不是說武藏的二天一流是憑空冒出來的,至少說,二天一流的創立甚至武藏的一生,與一個人及他的武道絕對是脫離不了干系的。而這人就是諸多史料中,與武藏前期生涯休戚相關的人物——新免無二。


        小倉碑文中有記“父新免號無二為十手之家”,可知其為十手高手。而據傳,新免無二有一自創流派名為當理流。可惜現在早已失傳了。不過想來,若武藏一生未曾拜師,那么武藏最早接觸的武道必然是對其探求劍之極的一生影響最重的,那也就是這新免無二的當理流了。雖然當理流早已絕跡,甚至連記載也沒留下半點。不過,傳說中作為當理流由來的美作竹內流以及傳說是新免無二弟子的青木條右衛門一族所開創的鐵人流(円明實手流)至今仍存在著。通過對竹內流、鐵人流這當理流的源來與傳承的分析,想得出當理流的大概也不是不可能的。

       
        竹內流是日本古武道(古武道指明治維新前已經存在的古代武術)之一,是美作國(現在的岡山縣北部)塀和鄉一ノ瀬城主竹內中務大輔久盛于天文元(1532)年所創始的古流派。其流儀表藝(一般的公開技術)為“小具足(短刀術)”、“破手(柔術)”、“棒術”并包含了“齋手(劍術)”、“拔刀術”、“薙刀”、“鎖鎌”等技能含,可謂是一門“總合武道”。其中更是以“小具足(短刀術)”為其流派重心。在《竹內系書古語傳》有這樣的敘述:“時天文元年壬辰六月……持二尺四寸之木刀……精心勞倦,不知不覺間以木劍為枕而臥……白發之山伏(山伏:修行者)來……以一術示之……以為木刀取長無益故將之二切分為小刀,其后隨身攜名曰小具足也。”在其術傳到了久盛之孫久吉手中時,久吉終于完成了以捕手腰廻小具足為中心的流儀。其中的小具足·腰之廻所使用的是一尺二寸(36cm程度)的短刀。再與竹內流的捕手術(柔術的一種)融合,最終誕生了十手的原型。因此,可以說這“小具足·腰之廻”就是十手術的早期原型了。


        十手的生成其實也是日本武道中非常有趣的一味。武道本來的意義是即是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一種手段。不過二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本國幾乎是處于在政情混亂中無法自拔,愚昧的屠殺在不斷被繼續,黑暗和混亂的時代經歷了何止百年。取得天下的野望在諸大名的胸中燃燒,無數的戰斗在重復,似永無止境。在戰亂頻繁的年代里,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磨練武藝從而使得日本的武道得到了徹底的研究與發展。只是,這樣的時代下衍變生成的武技卻擺脫不了殺戮其它的生命的最終使命。殺人與自救,新生的染血的殺人法與武道的本質不得不說是一組矛盾的存在。雖然說弱肉強食是世間不變的真理,但是,也有的兵法家為追尋精神世界的奧義而求道一生。在這其間的少部分兵法家所修行所得之最終境界已然超越了傳承萬代萬世單純殺人之技,以身心煉磨為至高真道的新武藝開始出現。竹內久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將無傷敵而捕的捕手法體系化,再將低殺傷力的棒術與劍術、捕手相結合生成捕手劍術的作為,足以與依據上泉伊勢守劍術最高奧義無刀之位衍生出無刀取的柳生石舟齋相媲美。從竹內流的誕生地美作國來看,新免氏本來就是美作國人。因此,新免無二當理流受到了竹內流的影響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過,一心想追求“不殺以制人”的竹內久盛來說,雖是繼承的他竹內一族十手之術,然則宮本武藏所倡導的卻是與“不殺以制人”徹底對立的赤裸裸的“直接殺人法”,這,不知道竹內中務大輔九泉之下又作何感想……


        若說竹內流算是當理流發展的源頭的話,那么,與之最接近的流派自然非由青木鐵仁金家(又名青木條右衛門)所開創的鐵人流(又稱円明實手流)不可。在《丹治峰均筆記》中有關于青木條右衛門的記載:“父ハ宮本無二ト號ス。邦君如水公之御弟黒田兵庫殿ノ與力也。無二、十手之妙術ヲ得、其后二刀ニウツシ門弟余多有中ニモ青木條右衛門ハ無二免許ノ弟子也。” 而在円明流實手家譜中青木鐵仁金家的嗣系如下:

             家元

      ┌────────┘
      ├宮本武蔵守吉元―宮本無二之助一真―宮本武藏守正勝(武藏??) 

      ├青木常右衛門吉家―青木鐵人金定┐    
      │               │

      └青木與八郎家真        │ 
      ┌───────────────┘
      │鐵人實手流開祖
      └青木鐵仁金家┬青木與四郎家久― 
             │
             └內田正右衛門良昌┬內田正右衛門良棟

                                              
                      └內田孫兵衛良基

        據傳,這位青木鐵仁金家也就是青木條右衛門,乃“宮本無二”的大弟子,得無二免許。后又開創了鐵人流(又稱円明實手流)。而這鐵人流中便是以十手之術而聞名的。后世所傳二天一流主要分為三大系:山東派、野田派、伊織派。然而山東派二天一流的禮法所作乃行向身之蹲踞,而伊織傳二天一流行橫向蹲踞之橫禮。原始的二天一流究竟是何種情況因為沒有記錄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在鐵人十手流繪傳書中卻是采用的橫向蹲踞,這與伊織傳二天一流非常接近。


        綜合來看,青木條右衛門的鐵人流是對無二當理流的一種繼承。那么連最先跟隨無二并習得無二十手之術的大弟子青木條右衛門在他的肖像畫上所擺出的是二刀架勢。如此逆推,當理流十手術所采用的也是二刀之術,這也是絕對說得過去的。所以大膽推測,所謂的當理流武道,實際上很有可能是一門以十手為武器的二刀劍術。

       
        對于這一解釋,專門的武道·武術情報雜志《秘傳》月刊(BABジャパン出版局出版)中“武術秘傳書夢世界”專欄第七十六話【當理流伝書(仮稱)】一文便對當理流體系作出推敲解釋:“夢語人(專欄作者)確實的無二齋兵法包括了‘一刀劍·二刀劍·十手二刀劍·小太刀·捕手·小具足·繩·手里劍’,不過這些都是根據世代遺留下的傳書所做的類推。可是這種類推論據如不能被理解只會被當成是胡亂的結論,無法取信于人,這是個困惑。可無論如何,對于想要真實探尋當理流也只能依靠徹底分析這些無二齋傳書了。而在武術內容方面可以探求的史料只有無二齋發給水田某的當理流目錄了,其間幾乎是以二刀劍法(加以小太刀傳)為主的武術體現。然而從水田氏自身采用是相逆的一刀劍法這一方面考察劍術目錄傳書的發行,無二齋兵法未必是完全的二刀劍法,可以推測是水田氏還繼承了很大程度一刀劍法。只是這部分一刀劍法究竟是水田氏的獨創還是他系劍法的付加,我們無法判斷。如此可知,無二齋兵法乃是傳承了一刀劍法也是無可斷言之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平田無二之助”的記載中有這么一段,大意是天正年間,織田信長的勢力開始侵蝕中國地方。羽柴秀吉作為主將開始了中國攻略。而無二之助的主君新免伊賀守與信長·秀吉勾結,一舉拿下了明石城。在新免伊賀守遞交羽柴秀吉的戰勝報告中就提到了無二之助此人此役中以得意之十文字槍技討取七人。根據這一戰功,新免伊賀守特別允許了無二之助以新免姓。由此節可得,無二其實在十文字槍上造詣亦是不淺。這點由《筑前新免氏系譜》中所記“則種之家臣·宮本無二之丞、十文字槍術之名人也”之句亦可為佐證。所以在其后無二創立當理流時,將十文字槍作為其流派技藝之一傳授也是有可能的。


        到目前為止,對于當理流,確實的資料只有現存的水田氏當理流目錄以及奈良寶山寺所藏無二齋傳書斷簡。在這些資料中當理流的武道皆是以二刀劍法為中心。雖然沒有其它補充資料可以直接確定當理流就是“二刀之流派”,不過我們可以明確一點,身為武藏先代的無二所創立的當理流,至少是一門融合了二刀流、十手術并可能包含十文字槍、一刀劍法的綜合武道流派。


      C、二天一流的真實


        二天一流這一名詞的出現,應該是在宮本武藏所著之《五輪書》中。《五輪書·地之卷·自序》開篇就是“吾兵法之道名曰二天一流”。現在,很多人談起二天一流往往將之與二刀流劃了個等號。其實這是不對的。至于什么時候開始有了這樣的謬論,將二刀流等同為了二天一流,我所看到最早出現此類誤解的是在山田次朗吉(1862~1930 直心影流十四世榊原鍵吉弟子 直心影流十五世)所著《日本劍道史》(水心社 大正十四年):“二天一流乃宮本武藏二刀流之名也。”


        其實,在諸史料中無一例外指出了宮本武藏使用二刀。如與鎖鐮達人宍戸某一戰中以左手持短刀投敵制勝的傳說(《二天記》所收),又或者是《丹治峰均筆記》中應對尾張藩士及松平直政時以二刀出戰的記載……等等皆是如此。因此在《五輪書》中武藏明確地寫下了“初學習‘二天一流’,首先要學會如何使用雙刀”的說法。只不過,要說二天一流就是二刀流卻是沒有真正讀懂《五輪書》的偏執了。在松浦靜山的劍術論《常靜子劍談》中記有“平戸之藩中有二刀之劍流。其始,為宮本武藏所出也。今其流稱謂圓明流也。”據記載,圓明流(円明流)的創立者確實是宮本武藏。一般以為,円明流的創立是以《兵道鏡》一書的完成為標志的,也就是慶長十(1605)年十二月,二十二歲的宮本武藏暫時滯留播州龍野藩領內修行之時。當時武藏授予了龍野之武者、円光寺住持多田半三郎円明流印可書,后由多田円光寺開創円明流道場。不過戶伏太兵(綿谷雪)卻認為,在謠曲《源氏供養》中有《四智円明の明石の浦》,而且箏曲《明石》中也一樣可見《四智円明の明石舄》。這兩者中的“明石”皆指地名,所以作出了円明流乃武藏明石時代(大概時間為慶長十三(1608)年)所創始的流派這樣的推測。


        而二天一流的出現,是武藏在經歷了人生后半部分的摸索與探詢后對對兵法奧義的參悟。《五輪書》中記:“其后尚未深得道理而朝鍛夕練,待自悟兵法之道時我已年過五十”。可推測,武藏大徹大悟創出二天一流,至少是寬永十(1633)年之后的事了。二天一流是武藏后期的使用的兵法名稱,而以前的“円明流”現在一般被稱為了“武藏流”。所以,円明流這“二刀之劍流”可以說是二天一流的前身而非是全部,但二天一流包含了二刀劍法同樣也是無庸置疑的。譬如近世朱子學的代表者·林羅山(注1※)在其《羅山林先生文集》中寫道:“旋風打連架打者異僧之妄言也。袖里青蛇飛而下者方士之幻術也。劍客新免武藏玄信、毎一手持一刀、曰二刀一流。其所擊所又指縱橫抑揚、屈伸曲直、得于心應于手、擊則摧、攻則敗。所謂一劍不勝二刀、誠是非妄也非幻也。庶幾進可以學萬人敵也。若推而上之、淮陰長劍、不失漢王左右手。以小譬大、豈不然乎。”這里的“二刀一流”指的就是“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單字面解釋,何謂“二天”?根據武藏研究家的說明,二天兩字來源于《五方之太刀道序》:“故道根二刀、二曜麗天”。又史記有云:“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因此得這里二天所指實為太陽與月此二天體,即指陰陽二元。因此所謂的“二天一”,“二”既是“一”,這是陰陽二項對立的相對統一發展即為“一”的觀點,也就是宇宙原理中陰陽二元生成太極之道(《易經》“一陰一陽為之道”)。可是,若將二天之陰陽直接理解為雙手分別握短刀與長刀之法未免太過牽強。要真正理解二天一流,在我看來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二天一流的傳承,其二就是宮本武藏對于二天一流兵法作出闡述的《五輪書》。


        宮本武藏的流派照前文所述依次為當理流 → 円明流 → 二天一流的順序。作為宮本(新免)家家傳武藝的當理流為“二刀之流派”,這點前文已做解釋。特別是“十手二刀劍”(一手使刀一手使十手的二刀流)這一因素很大程度地影響著武藏年輕時所走的路線。而在武藏青年時期所創的円明流至今為止尚在尾張等地流傳。円明流“二刀之劍流”的特點也是很容易被證明的。因此,円明流可以算是宮本武藏對宮本家古傳二刀劍法的一種承接關系。然而隨年齡的增大,武藏對円明流的境界越來越不滿意,三十歲后,武藏“回顧昔日的戰績,發現這些勝利并不意味著我已經達到兵法宗匠的境界。這也許是因為我欠缺兵法的才能吧,或者是天數如此,也有可能是其他流派的水準太差之故。于是我日以繼夜地尋求著兵法的奧義”(《五輪書》 地之卷 自序),直至“五十歲的時候,我終于領悟到了所謂兵法的精髓所在” (《五輪書》 地之卷 自序)。所以有了二天一流的創始。待《五輪書》寫畢,二天一流大乘,此時的武藏已經不在拘泥于原先劍道的形式,甚至超出了一般意義上兵法的范疇,使“二天一流”的兵法不但是一人的兵法,更是千軍萬馬的兵法,達到了將“兵法之道”轉化為自我理念的境地。所謂“兵法之道,即求勝之道。世上難免有斗爭,就實用而言,大可將兵法之道貫注于一切爭斗的全過程” (《五輪書》 地之卷)。武藏對于“兵法之道”的理解已經很好地闡述了二天一流兵法的真理——“求勝之道”。


        “求勝之道”,是貫穿整部《五輪書》的中心。何謂“求勝之道”?觀《五輪書》地、水、火、風、空五卷:地之卷為概述兵法之妙,講解何為“二天一流”;水之卷取水之魂,述變化中不變之道;火之卷解析戰略戰術;風之卷分析他流劍術風格與不足;空之卷以空為題,是對二天一流至境“空明”的總結。然而在全書中,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對兵法的總匯,對單對單決斗乃至多對多戰役中個人如何立足的經驗總結,對其他流派風格行為的判斷分析。雖然有“首學如何使用雙刀”以及“第一要訣是要慣用單手發揮長刀優勢”這樣的句子對二天一流片手劍法之二刀流作出定義。可是,對于二天一流,我們從中卻找不到任何的一招半式,這又是為何?其實很簡單,二天一流的真意即兵法之神髓。在武藏心目中兵法的實質就是“學會正確的握刀法,以簡單的五段位(上段、中段、下段、左手位、右手位)配合五刀法(《五輪書》水之卷:五種刀法是“二天一流”的精髓,也是“二天一流”的全部刀法),把握戰場的節奏……剩下的,只是如何想法設法擊敗敵人。武藏在《五輪書》中以自己一生經歷所得寶貴經驗對試合時的應對之策以及實踐中的種種心得進行總結。武藏以為“練習劍術,研究兵法,是人的身、心需要。若過分沉迷于追求劍技,是不可取的”(《五輪書》 火之卷),而且“偏愛長刀或短刀,偏重力量或劍術。這些都是遠離了劍法正宗的偏道” (《五輪書》 風之卷)。真正的二天一流劍術就是一門學問,有著許多重要的求勝原則。二天一流不存在什么絕門秘招,也沒有初級和高級的兵法之分,完全是對這些如何取勝的大原則的領悟,是對兵法精髓的體會,最終達到“天仰實相円滿、兵法逝去不絕(注2※)”的空明至境。宮本武藏所言“兵法,乃心之事也”便是如此。通過不斷的修行與實踐,掌握基礎(五段位、五刀法、節奏等)累積經驗以求心境的提升而終參悟“求勝之道”,這才是所謂的“二天一流”兵法。是二刀流還是一刀劍法,其實,在達成“二天一流”境界后根本已不再重要。這才是所謂的“二天一流”的真實。

       
      D、二天一流繼承

      ■ 武藏的后繼者

        宮本武藏的晩年是在肥后(熊本)度過的,并在此地傳播他的二天一流。這是廣為人知的事實。武藏在臨死將《五輪書》、《五方之太刀道序》授予了弟子寺尾孫之丞勝信(熊本藩士),又將《兵法三十五箇條》及《獨行道》作為授予二天一流后繼者的憑證了弟子同時也是孫之丞弟的求馬之助信行。

        而其后,勝信的子孫并沒有人繼承了勝信的道統,可以說二天一流實質相傳者的地位是被讓給了其弟信行。不過勝信的高弟柴任三左衛門美矩卻以技量優秀而得授印可,柴任后又仕官于福岡黑田藩,所以說勝信的系統是以福岡之地為中心達到隆盛極點的。而另一方的信行,考慮到武藏的養子宮本伊織尚在小倉,因此并沒有立刻領下二天一流宗家的名乗,并將武藏傳流儀之書及大小帶刀送于了伊織。然而伊織卻言:“繼承宮本家流儀之事就全權拜托信行殿了。”故只領受脇差將其它物件返還給了信行。后宮本伊織開創了宮本伊織傳二天一流(伊織流),其派含“一劍法五本里表”、“二劍法五本里表”。而信行則依照武藏遺言“需男子繼承新免之名”在嚴格傳授膝下諸子二天一流的同時,從中選出了最具天賦之才的四男寺尾弁助傳授二天一流全部奧義后繼承武藏之跡更名為新免弁助信盛(森)成為了二天一流的二代目。因此在熊本所存二天一流系譜上的第二代非是信行而是弁助信盛。


      ■ 寺尾派(山尾派)


        新免弁助信盛天性尤善兵法,有“武藏再來”的美譽。但十分可惜的是,還非常年輕便離世而去。其門弟惟恐流儀斷絕,于是擁立信盛之弟,信行的五男寺尾藤次玄高為二天一流三代目。玄高之技雖不如其兄長弁助,但也得父親信行以正傳相授之人。玄高在他有生之年專心致力于門弟指南,直至八十二歲亡。之后的道統繼承者有人名山尾甚助者改流派為山尾派,直到維新后依然堅守著二天一流正傳。然而進入大正期后,最后一任后繼者名關孫之丞,之后其派斷絕。


      ■ 山東派

       
        玄高之弟,信行六男寺尾鄉右衛門勝行也得到父信行授予正傳,并與其兄玄高共同致力于二天一流的教導。據傳,勝行曾隱居山間三年,聞寒夜溪水之音而悟得兵法之奧意,鍛煉其技終成就兵法二天一流劍法。勝行之流后之繼承者為吉田喜右衛門(如雪)正弘。之后以山東家三代為繼,故稱“山東派”。山東家之后的承繼者青木規矩男久勝被稱為流儀中興之祖,其流派不再局限于熊本一地,在其他地域同樣培養出中不少的門人。是以現在日本各地所傳之二天一流以山東派居多。山東派的正傳在青木之后分別是清長忠直、今井正之氏、巖見利男氏,“兵法二天一流劍術”如今也得到日本古武道協會的認定,進而加盟。

       
        山東派依據武藏遺留的“五方之形”,在寺尾勝行以后世代繼承者皆附加一刀與一小太刀,更有棒術之形的傳授為其流派特徴。然而明治以后,為堅持其形勢法的繼承而舍棄了竹刀稽古。山東派因此也成為了至今依舊保持著古流劍術傳統樣式形武道之道的流派之一。此派以如今的大分縣為傳播中心,包括“一刀劍十二本”、“二刀劍五本”、“小太刀七本”。


      ■ 村上派(正勝系/正之系)


        新免弁助信盛的門人中有名為村上平內正雄者。據說村上平內因為挑戰弁助卻敗在后者二刀之下因而拜入弁助門下。平內隨弁助修練,有門弟中隨一(第一)之言,后卻因為行為粗暴而被弁助驅逐出門,又被藩主收回知行成為了浪人。而平內的繼承者是他的二兒,兩人不但器量寬宏,更兼劍術出類拔萃。不久便被提拔為熊本藩的兵法指南役,后更被允許重新使用二天一流的名乗。村上派二天一流根據長男村上平內正勝與次男村上八郎右衛門正之這兩兄弟各自的系統分為了村上派(正勝系)與村上派(正之系),均被列入為熊本藩的二天一流五流派,在江戸末期達到昌盛,不過以后斷絕了。


      ■ 野田派


        野田一溪種信乃村上平內正雄次男八郎右衛門正之的門下高弟。野田一溪從村上兄弟學二天一流,并得到了弟正之的皆傳,與此同時還兼習寺尾派二天一流,更添加獨自的工夫而稱為了野田派二天一流。野田派也是前述肥后五流派之一,在村上派二流中途斷絕后與山尾派、山東派共形成二天一流的三大流派。而大正期寺尾派(山尾派)斷絕以后,與山東派一起作為二天一流兩大流派流傳至今。

        野田派據說是所有二天一流流派中最注重施展的武技的流派。在學野田派的劍士當中,多有在維新以后成為了竹刀劍道界的重要人物。如明治四年生的加納軍次即是以擅長竹刀及二刀而活躍于當時,還有武德會熊本支部第五高等學校的劍道師范鶴田三雄也是與加納一同學二天一流于野田派十一代野田三郎八,后又傳與松永展幸。松永后早熊本市內設立劍道場武藏館,組織起全國二刀流會并為后進者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學得加納流儀的指田次郎為二天一流將來能繼續存在于在熊本一地,故向熊本劍道連盟申請了流儀保存的委託。受理的熊本劍連于是設置了野田派二天一流的保存會,原本為私人所有的流派之后成為了熊本劍連的公有流派。之后“野田派二天一流”受到日本古武道協會的認定而加盟。不過熊本劍連保存繼承的只是作為二天一流形勢法的“五方之形”,而現在,江戸期以來的竹刀及二刀的技法已經多有失傳。


      ■ 新免(神免)二刀流


        二天一流的分派流派遍及全國,為數眾多,然而傳到越后新潟一地的只有新免(神免)二刀流一門。宮本武藏將《五輪書》授予寺尾孫之丞勝信這一系統,而這一系統的傳人柴任三左衛門美矩則以福岡為中心傳播二天一流。福岡的二天一流是以黑田藩的立花家、大冢家、林家為中心繁榮起來的。第六代立花彌兵衛増壽將印可授予了丹羽五兵衛信英,而后信英從福岡遷往新潟一地繼續傳授二刀之技。丹羽所傳二刀之流儀,也就是新免(神免)二刀流成為了越后藩的劍術指南役在其后為五十嵐家所傳,作為世世代代的家傳流儀而得以繼承。可惜的是五十嵐家的家屋曾遭到火災,燒失了大部分傳書。從第九代的五十嵐平太郎福至五十嵐隆助之間的繼承者為誰,如今已是不可考。

        五十嵐家所傳的神免二刀流與其它二天一流所傳木刀之“形”不同,以竹刀做二刀的試合勢法成為了這一流派的特征。現代所保留繼承的江戸期竹刀稽古之古法可謂少之又少。從這點上講,新免(神免)二刀流因此成了貴重流派。


      (※殘存資料中,“新免”與“神免”是被通用的)


      ■ 二天一流的主要傳系 :

      wuzang51

       

      四、結語


        總的來說,二刀流劍法在室町時代已經出現。不過與神代傳下的片手劍法不同,室町時代中條流等流派中所謂的二刀流通常情況下一手持長刀主攻,一手持短刀主守或投擲,其二刀的作為是有所限定的。而單手二刀劍法朝著諸手柄一刀劍法發展,這是歷史的趨勢不可逆轉。無論是在我國還是日本皆如此。大略是在鐮倉幕府建立之初,相傳由戰神源義經最終完善,一刀劍法無可避免的取代了單手劍法成為日本劍術主流。后世發起的兵法三大源流(中條流、天真正傳神道流、愛洲陰流)皆是以諸手柄一刀劍法為中心,二刀流也因此逐步沒落。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江戶初期宮本武藏的出現。雖然武藏的二天一流中有對最原始的單手劍法復古的內容,但其主要內容卻超出了一刀或二刀的限制范圍,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就將二天一流等同于二刀流。然,從円明流的創立起,武藏從新在世間興起了單手劍法修行與二刀流修行之風卻是事實。江戶時代產生的武藏圓明流、鐵人實手流、時中流、二天二刀流、眼志流、未來知心流、正雪流等都能算做是受武藏二天一流影響而誕生的二刀流劍派,而有的其他流派也將自身劍法與武藏的二刀劍法相融,合并而成了一部分新的二刀劍法,進而誕生出新的流派如心形刀流、柳剛流。而在明治時代,武士制度的崩潰直接導致了劍道的衰退,二刀流曾一度銷聲匿跡。最終還是由于講武所的劍道師范榊原鍵吉的努力,明治六年擊劍興行的誕生才使得整個劍道界得以重新振作。不過在此過程中,二刀流依然被視為少數派幾乎被舍棄。大日本武德會的規程等之中與二刀流相觸的內容可謂少得可憐。可見二刀流在武德會時代是不得賞識的。不過直到武德會解散,全日本劍道聯盟形成,二刀流雖不受重視卻未曾被廢止。然而在昭和三年學生劍道的統一組織“全日本學生劍道連盟”以帝國大學為中心興起,源至宮本武藏勝利至上主義的思想在那好戰年代極端盛行,二刀流劍道自體成為了戰爭的手段一度助長了軍國主義邪風,終于導致了在戰后對二刀流存在意義的思考,二刀流試合也被全日本學生劍道連盟列為禁止項目直至平成四(1992)年才得以解禁。這也就是二刀流在近世被斥為邪劍的原因。


        “劍道是劍之理法的修練而再形成人性之道”——這是世人對歷史的反省,為了不再反復過去錯誤的警鐘。然而,“劍是殺人的兇器,劍道是殺人的工具”,至少筆者一直以來對這句話持的是肯定態度。無論是劍還是劍道,使用它們其實始終是人。劍是沒有錯的,劍道同樣如此。有錯的,只是錯誤的時代,錯誤的思想,還有錯誤的人,如此而已。因此不僅是二刀流的實踐者,也包括了全部劍道修行者,都應該從內容上認識到二刀流史的普遍性存在。盡管在如今,二刀流的現狀依然不如意。特別是對二刀流存在偏見以為邪道的人委實不少。多年的禁令使得二刀流缺少了表現的場所,修行者也遠較一刀劍法之人少。要修習二刀流首要是放下對二刀流的偏見。二刀非邪劍,二刀流的受禁實則是歷史時代人為導致的因果,非二刀之罪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可以使二刀流的修行者在今后的艱辛之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


      ※1、【林羅山】        


        1583~1657 遵從宋儒對古典的重新解釋,《四書》采用朱子注,《五經》的《易》采用程朱注、《書》用朱子門人蔡沈注、《詩》用朱子注、《禮記》用元陳皓注、《春秋》用宋胡安國的注解,并把朱子編纂的《小學》、《近思錄》作為輔助讀本,在詩文學方面也是以宋為宗。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以后,任命其掌管幕府文教。

       
      ※2、【天仰實相円滿、兵法逝去不絕】


        《小倉碑文·遺偈》,意為仰以望天,實相円滿之完全兵法即便消失亦不會決斷。也就是指武藏個人之死也視為永恒。


        “實相円滿”為佛教用余——實相:萬物實事求是之姿,不變的真理。円滿:滿足而毫無欠缺的樣子。而“天仰”則有儒家思想的意味在里面。儒教和佛數的混淆,也是當時思想的一大特點。


        “逝去不絕”中“逝去”即為離開眼前的事物,也就是消失。不過以現代語解釋,意為消滅。這被消滅的東西,實則卻是用不絕斷的永恒。

       

      一 北辰一刀流

      北辰一刀流是江戶時代末期很流行的劍術流派。其創始人為千葉周作成政(1794-1855)。 
        周作出生于陸前栗原郡花山村,是三兄弟中的次男。其祖父千葉吉之丞常成原為磐城國相馬藩北辰夢想流劍術師范,后移居到陸前國栗原郡花山村居住。周作少時隨父親千葉幸右衛門練習北辰夢想流劍術,以后作為淺利又七郎義信的養子,到下總松戶跟隨淺利又七郎和中西忠兵衛學習一刀流劍法。后來將自己所學劍術糅合起來,創立了北辰一刀流,并在江戶日本橋設立了劍術道場玄武館,與鏡心明智流的士學館、神道無念流的練兵館合稱“江戶三大道場”。玄武館后來遷往神田玉池。

        北辰一刀流認為劍道是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真劍勝負盛行的江戶末期,北辰一刀流改良了使用竹刀跟護具的練習方法,對現代日本劍道有較大的影響。

        北辰一刀流可謂人才輩出的門派。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1879)、周作之次男千葉榮次郎、定吉之長男千葉重太郎均為振興北辰一刀流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千葉定吉在江戶桶町開設了一戶劍術道場,為跟玄武館相區別,被稱為“小千葉道場”,土佐勤王志士坂本龍馬即是這家道場的弟子。龍馬曾說道:“小千葉道場是我的第二個家。”除坂本龍馬外,幕末很多名人劍士,比如新撰組的伊東甲子太郎、山南敬助、清河八郎等等都出自北辰一刀流。

      附 幕末北辰一刀流劍士名錄:

      千葉家 
      流祖:千葉周作成政
      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
      周作次男千葉榮次郎、三男千葉道三郎
      定吉長男千葉重太郎、次男千葉東一郎、長女千葉佐那、次女千葉里幾、三女千葉幾久

      非千葉家 
      伊東甲子太郎、井上八郎延陵、奧田松五郎、海保帆平、清河八郎、坂本龍馬、真田范之介、下江秀太郎、莊司弁吉、塚田孔平、丹羽精藏、森要藏、稻垣定之助、山南敬助、藤堂平助、服部武藏 等

      “技之千葉”——

      二 二刀流

      二刀流,顧名思義就是使用雙刀作戰,但在劍道界懂得并能使用雙刀的劍客并不多,很多人對這種二刀流的價值產生了諸多懷疑,認為這種戰法是邪魔外道,所以學習雙刀戰法的人特別少!就客觀事實來看,雙刀的操作是由單手揮劍,從力量上當然要遜于一刀流的雙手的揮劈,而且雙刀作戰的確很容易顧此失彼,所謂心不專一,生死相搏,出現一絲疏忽,便是致命的敗亡!所以對于沒有掌握到二刀流的劍客來說,二刀流無疑是一種瘋狂的違背常理的詭劍(這類人的主要形象代表當然是霸王丸了)!有人會說二刀流雖然揮劈力量不夠,但其作戰方針側重于技巧,以雙刀詭異的劍法迷惑對手以取得勝利,當然原則上雙刀二刀流之使劍技巧比持一刀時為多,因二刀流之技巧是兩支劍組合相應所產生的變化,當然要比一刀為多(這二刀的代表當然是宮本武藏或者柳生十兵衛);然而一刀一樣舞出種種花樣迷惑對手,問題不在使劍技巧數之多寡,而是在于這些技巧是否合乎劍理,只要是有效而適切的技法,皆可說是合于劍理,故二刀流之技巧在這個見解之下,是絲毫不違背劍理的,因此說二刀流是詭劍和以劍法取勝是不正確。這早有定論,只重一樣都不可能成為劍道高手,力氣與劍術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關鍵的分別在于特色劍技不同. 

      Ⅱ二刀流名人 

        宮本武藏,流派二天一流(流祖),時代室町時代後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出身作州/播州(現在的岡山縣/兵庫縣)的武將,后來是九州肥后細川藩的劍術教官。宮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稱為新免武藏玄信)。小時候跟從父親新免無二之助一提真學習當理流兵法,十三歲開始到二十九歲為止此一段時期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從來沒有打敗過一次。除劍術以外他還是手里劍和徒手武術等多種多樣武術的高手。二十來歲已開創一派號稱“圓明一流”!慶長十年,1605寫下《兵道鏡》。寬永年間(1624~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號稱“二刀一流”。武藏五十七歲時,寬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細川越中守忠利邀請在當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時開始寫下兵法理論的著作。稱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進入熊本以後的事情。寬永二十(1643)十月,武藏隱居靈嚴洞開始執筆寫作“五輪書”。正保二年,將“五輪書”傳給寺尾孫之丞勝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條”傳給寺尾求馬助信行以後就離開這個世界。死時六十二歲,到了今天在九州還有他的繼承者。 

        宮本無二之助一真(無二流),武藏之父,十手與二刀之名人.因其子的名氣過大,反倒使他的名聲被湮沒黯淡無光。其先祖為播州赤松氏一族,名新免伊賀守,曾是揖東郡林田的城主,無二之助出生于宮本村而易姓宮本,任官于別所長治家,被稱為十手(后來江戶時代為捕吏們所持用,尺釭齱A近柄有叉的鐵尺)的妙手,并擅雙刀之術。一五八零年,別所家被織田信長(征伐軍實際的主帥為羽柴秀吉)所滅,無二齋成為浪人,流浪天涯至京,向名門吉岡挑戰獲勝,后來入仕黑田家,黑田家臣的菅和泉,從其習劍也成為一流的劍客,其另一弟子青木鐵人齋也為一杰出的人物. 

        柳生十兵衛,流派新陰流(江戶柳生第二代),時代室町時代後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出身德川將軍家的劍術指南役(劍術教官)柳生家的長子。柳生十兵衛三嚴 慶長十二年——慶安三年(1607-1650)柳生宗矩的長男。跟從父親謁見將軍秀忠,不久當了三代將軍家光的小姓(隨從)。當時十三歲。十兵衛非常喜愛文學.後來積極寫作,寫下《月之抄》《武藏野》等。據說行為相當有問題,出仕後第八年即寬永三年便辭職,周游列國。在這期間有人說是為父親宗矩進行間諜活動,也有人認為是四處修煉。寬永十六年十兵衛與弟弟宗冬以及父親的門人木村助九郎一同向將軍家光表演劍術(有可能是小說中所講的寬永御前比武)正保三年(1646),宗矩去世,十兵衛繼承柳生宗家,并擔任但馬守。四年之后去世,享年四十三歲。十兵衛因為是劍術高手,并留下很多英雄事跡,所以經常出現于武俠小說之中. 

      Ⅲ二刀流劍法的起源 

        眾所周知武藏是二刀流劍法的元祖,并開創二天一統。各種文獻多有記載,但是作為一篇并非是記流水帳的二刀流文章,不出點新意是無法滿足各位劍道高手的,所以在下通過各種文獻分析,妄加揣測發現幾個疑點!武藏自然是二刀流劍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了,但是對于宮本武藏,個人覺得對于二刀流的開創之說。在下頗多懷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個人覺得是武藏在他那個時代過于勇猛,而且對于一些劍術家來說,二刀是個很難接受的事實。雖然很多人都帶著兩把刀,但多半那把短的是留給自己的!現在說說宮本武藏的父親,他的父親宮本無二之助一真號新免無二齋,本身已經是一個很著名的二刀流的名人,確是一代劍道大師,曾敗室町兩百余年劍術師范京都吉岡一族家督于刀下。這亦導致了后來吉岡清十郎與武藏的決斗。所以讓在下不得不對武藏的開創二刀流劍法產生懷疑啊!個人以為武藏的成名在于他超越了其父的劍術,成為全日本的劍圣,其一生中還參加6次戰役,并且在五輪書中我并沒有感覺到他是二刀流劍法的開創者,只是感覺到他是把二刀流提升到了一個比較合理能讓人接受的層次,但也更加玄了,一生的戰績是60多勝0負,這更讓人遐想,所以后世的編劇和作家把他神化了!小說家言對于后人對歷史名人的看法的影響可不是一點點的!不過在下在讀了五輪書之后,的確很佩服武藏大人的修養和對于劍術的深刻認識,不過我想還有一點即在小說里面,包括拍成電影的故事,把武藏所遺留下來的著述與繪畫等等,不難看出其高度的智慧與教養,這些應是除了天賦的異秉之外,須再加上后天培育所獲得,所以其父的影響我們還是要考慮的!

      Ⅳ其他與二刀流有關的流派 

        先說一下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香取神道流是戰國時代的武術,由下總國香取郡出身的飯筱長威齋家直創立。香取神道流是綜合古流武術,是包括劍術(太刀、小太刀、二刀流)、居合術、棒術、長刀(薙刀)術、槍術、手里劍術、柔術、氣合術等等多種類的武術。該流派在現代日本仍有傳人.因為飯筱長威齋家直有松本備前守,塚原土佐守,上泉伊勢守,師岡一羽齋等后世被認為是劍圣的弟子,所以他被稱為日本劍道之祖. 

        柳生家,這個家族在戰國的影響力非常的大,其第五子柳生又右衛門宗矩的長男就是柳生十兵衛了~他成為了劍豪,而且這祖父孫三人對于柳生新陰流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其成為全國最大流派,對于二刀流劍法起到了很大的傳播作用.并且對雙刀進行改造,使之更加適合戰斗.而避免了因力氣小而無法發揮雙刀最大威力的弊端. 

      Ⅴ家族影響 

        二刀流和武藏之間的確有直接的關系,在找遍聯盟的關于武藏及劍術的資料來看,在下陷入了迷茫之中,二刀流說直白了就是雙刀。在武藏的同時代已經有人拿雙刀了,當然可以肯定一部分人是對決失敗后是用那把短刀剖腹用,但也難免有人是用雙刀來決斗,所以在這種野史中在下無法尋找二刀流的來歷,但是對于他對二刀流的貢獻在下是不否認的,但在下還是有所保留的,在下僅認為他只是將二刀流提升到了一個可以被人接受的層面,說明二刀流也可以產生劍術高手!從而讓更多的人接受二刀流!在下已經給此無異議,不過問題是,誰能知道武藏在小的時候沒有受到其父的影響,當時的武士階層沒有幾個人能感受的父愛的,畢竟日本的傳統教育非常的野蠻和現實,武士道的精神!(有人說武士道精神和理論建立和武藏有關,不過這和本文無關,在下也沒有考證)武藏其父的野蠻和對武藏的虐待是否能證明他的劍術沒對武藏產生過影響呢?教育有4個前提,一個是遺傳,二是環境,三是后天教育,四是主體。武藏在這里面有符合其中3條,一是有好的遺傳因素,二是有一個劍術世家的環境,三是主體個人后天努力,至于后天教育,看是怎么說了,天天看他家老頭子舞刀弄槍也算是一種教育吧~再說這種單親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一種很強的個人毅力,所以武藏的劍術和其先輩還是有關系的!在武士的時代,劍術世家對孩子的嚴酷訓練是必然的,不嚴不能出成績,一旦家族傳位,沒有過硬的本領必然會被亂世所淘汰!在下以為武藏殺父選擇出走,的確是不明智的表現!只不過后來武藏的名氣不但的膨脹,他自己想怎么說自己的事情,別人還敢有什么異議呢?這也是在下認為的疑點之一!除了因其家庭原因而對宮本武藏是二刀流元祖這個說法產生懷疑之外.根據宮本武藏個人的說法,使用兩把刀的目的是:“用單手揮刀以鍛煉自己”。事實上,武藏劍法的特征與其說是二刀,不如說是單手砍。武藏運用單手長刀的招數,在一生六十余次的決斗中獲勝。關于他的單手砍,心形流高手肥前平戶侯松蒲靜山將它解釋為“亂輪刀”。所謂“亂”是“不定型”的意思,“輪”是“像輪子一樣旋轉”。亦即根據力學的原理,雙手握住刀柄時,刀的運轉會卡住,要是使用單手的話,便能形成亂輪般變化無窮的運動。不過,這需要相當強的臂力和技巧。歷史上以此揚名立萬的,終究只有武藏一人而已。其中依靠了個人的天賦神力,對二刀流劍法來說,恐怕會嚴重影響此種劍法的傳播吧,在這方面柳生新陰流就要做的好一些了!

      Ⅵ二刀流劍法的分析 

        武藏對二刀流的貢獻綜述為將二刀流劍法提升到一個可令人接受的層次。在武藏創立二刀流劍術流派之前,無所謂二刀流。雙刀戰法可能只是未受過劍術教導的人情急之下的行為而已。就好比我們隨手抓起兩根棍棒交替揮舞覺得更有威力些。所以,武藏之前的雙刀戰法是非正流的,與諸多武家的劍道技法格格不入,往往遭武家所不屑。而武藏也未系統的學習過任何流派的劍術。在武藏眼里,沒有對持雙刀戰斗的不屑,只有對勝利的渴望。于是,武藏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為雙刀戰法注入含先進劍術思想的血液,將其改造為為人矚目的流派------二天一流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使用大小二太刀作戰。而且,從目前在下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是未經改進的原裝太刀。也就是說,保留了原太刀的加長刀柄。這樣的話,也就保留了日本刀的雙手刀功能和刀柄擊敵功能——這個可以從宮本武藏的經歷里找到答案:他一直是使用一把太刀作戰的,而且都是比較長的太刀,靠自己超人的腕力、刀的長度、對距離的無比敏銳來贏得決斗……直到晚年才使用二刀(也沒聽說他用二刀打過誰。因為當時他的一刀已經天下無敵了)。二天一流的傳人都是十分隱蔽的(太有名了,一傳出去恐怕天下的劍客都找來要決斗),他們為了身份保密,平時都是只使用一把太刀戰斗的,實在打不過才拔另一把刀——雖然不知道武藏搞兩把長柄刀的真實用意究竟如何,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非必要的時候,二天一流是可以單獨選擇一把長刀或者一把短刀作戰的。那么,二天一流實際上不單單屬于二刀流,對于不同的對手,它的武器有多種不同組合方案,需要使用者對多種武器的靈活掌握……我覺得這種觀點比較合理。因為武藏一生用過很多刀,針對不同對象的特點來選擇使用武器,不拘泥于一種。 而柳生的二刀流,是真正的雙刀作戰的。他把日本刀做了改進,刀刃變短使兩刀容易配合,刀刃弧度變小使之容易直刺……而且,最重要的是刀柄做了改進,變成了適合雙手使用的短柄——這才是正經的雙刀啊,用雙刀的話要個長柄做什么?至于最后的小太刀二刀流,我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們是用兩把小太刀戰斗的——也都是長柄刀(嘆氣……)這是一個重視防御的流派——因為小太刀的長度短,重量輕,所以比太刀靈活的多,可以靈活的擋住太刀的攻擊,然后用另一刀來對對方因進攻而露出的空隙下手——這里要說的是,使用兩把小太刀的二刀流是重視防御勝于進攻的流派,而使用一把小太刀的卻都是些亡命的家伙……沒辦法,一寸長一寸強,拿這么個短家伙跟人斗,不拼命怎么行? 

      Ⅶ二刀流的總結 

        所以,在下認為,武藏的二天一流不應該簡單的歸入二刀流。它的優勢在于根據不同的對手選擇相應的武器,占點兵刃上的便宜。如嚴流島一戰就是武藏靈活使用武器的著名一戰, 而柳生的二刀流劍法是真正的使用雙刀作戰的流派。他完全拋棄了日本雙手刀的特點,純粹為了雙刀作戰而改進了日本刀。所以在下的意見就是二刀流劍法的出現是日本劍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宮本武藏將這種劍法發展成了二天一流,使其為世人所接受。并且讓更多的人學習和發展這種劍術。而柳生十兵衛為代表的柳生家則是讓二刀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刀作戰,并通過改進讓這種劍術更加合理,不用再借助天生的異質來加大作戰威力。而尋找到底誰是二刀流的開創者就不是那么重要了,誰是誰不是就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咯!

      三 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由江戶初期著名劍士宮本武藏創立。

        宮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稱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宮本武藏這個名字更為人們所熟知。

        天正十二年(1584年),宮本武藏出生于岡山縣英田郡大原町宮本。年少時跟父親新免無二齋學習當理流兵法。從十三歲與新當流有馬喜兵衛比武開始,直到二十八歲,這期間與其他流派比武六十余次,據說一次都未敗過。武藏二十九歲時在嚴流島跟當時名滿天下的劍士佐佐木小次郎決斗,用自制的四尺二寸長的木刀將小次郎斬于劍下,一戰成名。

        在二十余歲時,武藏便以“圓明一流”自成一派。并于慶長十年(1605年)寫成劍術書《兵道鏡》。但他對自己的劍術始終不滿意,認為沒有達到極境。三十歲后,武藏繼續修業,終于在自己五十歲左右練成了使用大小兩刀(即一之太刀與二之太刀)的劍術。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

        武藏五十七歲時,即寬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縣)藩主細川越中守忠利邀請,在當地正式教導劍術。在以后的歲月里,武藏寫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條》以及《五輪書》,合稱為“兵法二天一流三兵書”。

        正保二年(1645年),宮本武藏去世,終年六十二歲。

        二天一流中所謂“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曬”同“曬”,《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即陰與陽,也就是象征對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對事物組成,由這些相對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發展統一,產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簡單的講就是統一左右兩手手上大小二刀的動作,由此達到戰勝對手這一目的。由這對立的二極升華統一而發展這個事實,不但是劍術,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書狀),因此命名為“兵法二天一流”。

      附 佐佐木小次郎:

        佐佐木小次郎(?-1612)。佐佐木嚴流創始人。

        與出身于并不富裕的家庭的武藏相比,小次郎則是在擁護和贊揚的光環的環繞中成長起來的。但是,跟那些平庸的紈绔子弟不同,小次郎絕對是一個劍術奇材。雖然曾經跟隨鐘卷自齋學習過富田流的小太刀技法,但小次郎自己所創立的嚴流,使用的卻是比小太刀長得多的太刀。小次郎的愛刀"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二寸的長刀,而小次郎的絕技"燕返",更是能夠將長刀之利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招式。可是,即使是這樣的小次郎,卻連"燕返"都沒有使出就敗在了宮本武藏的劍下。跟武藏決斗時的小次郎,無法發揮自己刀長的優勢,因為武藏在決斗之前,特意制作了一把木刀,刀的長度是四尺二寸,比小次郎的"長光"長了整整一尺。 

        因為小次郎在決斗之前并未將絕技"燕返"傳給弟子,這一招便從此失傳。或許從《侍魂》里右京的必殺技之一"秘劍·燕返"中,可以領略到一點小次郎"燕返"的風采(不知道是否真的能劃出一只火鳥來……)。

      “二天曬日”——

      四 鏡心明知流

      鏡心明智流,也作鏡新明智流,是一種講求動作的“位”,即姿勢、形態,藝術性與實用性并重,更偏向于藝術性的劍術。其道場位于江戶南八丁堀,名為士學館。流派代表人物為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春藏直正為駿州沼津藩士田中重郎左衛門豐秋的次男,出生于文政八年。本名為田中左右八郎堪助。天保九年,十四歲時來到江戶,于鏡心明智流桃井道場修行劍術,當時的道場師范為桃井春藏直雄。十七歲時,娶直雄次女為妻,入贅桃井家,繼承春藏之名,改名為桃井春藏直正。嘉永二年,春藏直正以二十五歲取得皆傳稱號,并繼承鏡心明智流宗家,為四代目師范。 

        據天保時代《新撰武術流祖錄》記載,鏡心明智流始祖是安永年間(1772-1781)人,名為桃井八郎左衛門。這位桃井八郎本來出仕柳澤家,后來離開主家開始自己的武藝修行,精通各種武藝。藝成之后,創立鏡心明智流,并于江戶開創桃井道場。

        桃井道場代代都是由兒子繼承。比較特殊的是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是作為桃井家入贅的女婿以及養子的身份繼承士學館道場的。春藏直正擔任師范時,鏡心明智流迎來了鼎盛時期。桃井道場士學館與千葉周作的玄武館(北辰一刀流)、齋藤彌九郎的練兵館(神道無念流)三雄并立,稱為“江戶三大道場”。三大流派的劍術相比,有“技之千葉”、“力之齋藤”、“位之桃井”的說法。

        跟北辰一刀流講究劍技、于攻防之中體現藝術性不同,鏡心明智流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一個“位”字上,即講求形態、姿勢的優美和瀟灑。據說桃井春藏直正本身就是一位美男子(劍豪中的美男子好象還真不少……),因此鏡心明智流的“位”被他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在幕末這個動蕩的時代,光講求藝術性的劍法是無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實用性方面,鏡心明智流也不輸于人。被稱為“劊子手以藏”的岡田以藏,以及土佐藩士武市半平太瑞山也是鏡心明智流的高手。

      附 幕末鏡心明智流劍士名錄:

      桃井道場師范 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道場四天王 上田馬之助、坂部大作、久保田晉藏、兼松直廉 
      土佐藩 岡田以藏、武市半平太瑞山 
      佐倉藩 逸見宗助 
      其他 田口永八朗 等 

      “位之桃井”——

      五 居合 拔刀術

        契子一: 看過《圣斗士星矢》的朋友應該記得,十二宮中金牛宮圣斗士阿魯迪巴使用的絕招叫做“巨牛號角”,這一招據說是根據日本劍道中的居合劍法的原理而創制的,通過快速地出招和收招使對手無法判斷招式的來路,從而擊倒對手,那時我們對居合劍法只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只知道居合劍法是一種出招極其快速的劍法。 

        契子二: 什么是無刀術?無刀術按照其真正的稱謂應該是“無刀取”,它起源于戰國后期的柳生新陰流。柳生新陰流的真髓就是"無刀取",即以空手制住手中有劍的對手,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空手入白刃"。柳生新陰流不贊成以殺戮來磨煉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中,都體現了柳生"無刀取"的意義:"不殺人,我們以不被殺為勝。"。

        那么拔刀術和“無刀取”究竟有何關系呢? 通過快速的拔刀在對手拔刀前的一瞬間擊倒對手,使對手陷入“帶刀如同無刀”的境地,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劍法---居合劍法。之所以說它是“另類的無刀術”是因為一般的“無刀取”是使用者自己本身無刀,而居合劍法則是使對方陷入無刀境界的劍法,因此說它另類也就不足為怪了。 

      【居合劍法的誕生】

        居合劍法之所以成名其特色在于它出招的快速和出其不意,考其源流,我們不難發現,居合劍法的創制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應運而生”。 

        為什么說是“應運而生”,因為居合劍法的創制和它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創制它的人的身世經歷都有著千絲萬縷頗為奇妙的關系。 

        居合劍法起源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拔刀術”。拔刀術成為一種獨立的劍術而存在要上溯到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時代初期。那時武士在戰場格斗時,在所使用的槍、矛和薙刀等武器被折斷或擊落時的瞬間,拔出腰佩的大刀、或短刀以應對敵人,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刀技,后來與劍道合并研究發達后,各種派別紛立采用,沿襲下來。 

        其真正誕生的時期大約始于戰國末期,也就是大約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通常這段時期被稱之為“安土,桃山時代”)。現今日本公認居合道之始祖為林崎甚助重信就出生于那個年代(大約為1547年),他是出羽之國人氏,生于林崎村(現日本山形縣村山市楯岡町),幼名民治丸。他的父親據說是當時楯岡城主最上義守(豊前守)的家臣淺野數馬。 

        民治丸六歲時,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其一生命運的事。他的父親被當時同藩的食客坂上主膳偷襲所殺。為什么被殺,因為缺乏資料的關系,我們只能稍作探討。根據林崎神社一帶流傳的說法,最上義守在操辦祖先兼賴的300周年祭法事時,放棄了原先作為禮法專職而被雇用的坂上主膳所提倡的大內家禮法,而采用了淺野所提倡的將軍家禮法。由此淺野和坂上的對立產生了,民治丸六歲的時候,淺野就被坂上暗殺了。

        父仇不共戴天,民治丸立誓必報父仇,然而坂上主膳本人是當時有名的一流劍客,六歲的民治丸欲報父仇實非易事。于是民治丸開始苦練劍術,因為年齡和經驗上的差距,民治丸要擊敗坂上主膳不能依靠一對一的劍擊格斗,也就是說和坂上主膳展開持久的對攻對于民治丸來說是很不利的。那么唯有速戰速決,爭取在短時間內擊倒坂上主膳才有成功的可能。而符合這個條件而且當時比較流行的劍術就是鹿島新當流。因為鹿島新當流是一種很單純,講究純粹的“一擊必殺”的刀法,正符合民治丸希望速戰速決的想法。于是以此為目標民治丸開始了刻苦的修行。 

        他每天每夜雪雨無阻地持木刀到森林里以大樹為對手,一心不亂地作劍擊的修練。盡管是這樣的練習,但是民治丸依然沒有擊敗坂上主膳的信心,直到十二歲那年,民治丸到林崎神社祈愿后,繼續自己的修煉,突然有一天晚上,疲憊不堪的他做夢夢見一白發老翁,對他說:「你有創派立流的運命,但只有悟得用長柄之刀較能有利之理,才能成功,你先用此刀試試」話說完后拿出一把刀,這時驚醒的民治丸,立即按照夢中所見,削造了一把柄長二尺,刀長則長達三尺的木刀(按照現在的尺度可能為九十公分,而總長要達到一百五十公分),用這把刀繼續修煉,終于創出了長柄刀撥刀術的流派來。當然這很可能是后人為了附會前人而編纂的,比較可信的說法是民治丸祈愿后練習劍法時無意間刺向自己的影子,突然領悟到用長柄刀彌補自身不足,制敵先機的方法。長柄刀其有利點是在斬出一劍做圓形運動時,因長度增加,劍尖部分的速度及攻擊力也會相當驚人。但是,使用時對于體力的消耗及種種不便也應運而生,因此,民治丸便想出了拔刀與攻擊一體的技巧,這就是后來的林崎流拔刀術。

        就這樣,在將長柄刀的拔刀術運用自如后,民治丸在元服的那年易名為林崎甚助重信,并將自己的刀法流

      居合神社 
      派定義為林崎明神夢想流(注:林崎明為當時林崎神社供奉的神祗,夢想一詞來源于“拔劍刺向自己的影子”的典故)。從此林崎甚助帶著家傳的寶刀“信國”踏上了尋找仇人坂上主膳的道路。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林崎甚助十八歲那年,他在攝津山城國的伏見附近遇上了他苦苦追尋的仇家主膳,林崎當即向坂上主膳發出挑戰。自恃劍客身份的坂上主膳對年僅十八歲的林崎甚助非常輕視,他一邊冷笑一邊對林崎甚助說:“你既然敢向我挑戰我就不能讓你活命,但念在你還年幼,為免你痛苦,我倒可以一刀結束你的性命,讓你毫無痛苦。”說完后坂上主膳還非常輕蔑地不停地冷笑。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不發一言的林崎突然拔刀斬擊,當時兩人相隔大約有一米左右,坂上主膳萬萬沒想到林崎甚助會在這個距離就發動攻擊,他剛伸手準備拔刀,可惜當他的手剛剛觸及刀柄,他的頭已經被“信國”一切為二了,林崎甚助終于得報父仇,而他這種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凌厲的拔刀術也從此聲名大噪。 

        此后林崎甚助繼續著自己的劍術修行之旅,而他的武勇之名也越來越大。根據《武勇傳》上的記載,在信州巖村田城下,他曾遭到一群無賴和盜匪的襲擊,面對群敵,林崎甚助不慌不忙地拔出他賴以成名的寶刀“信國”,轉瞬間就擊倒了所有敵人。而此后林崎的行蹤就成了一個謎,唯一可以知曉的就是終林崎甚助一生,無妻無兒也沒有開設道場,在流浪和修業中孤伶伶一個人走完了全部人生的旅程,死時享年七十。 

        雖然林崎甚助沒有開設過道場,但是他的弟子中卻著實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中田宮平兵衛重正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同時也是林崎明神夢想流的第二代正統傳人)。他生活在戰國末期,那是將迎來太平之世的年月。因而為實戰服務的拔刀術,也有必要進行變為和平時期劍術的蛻變。平兵衛經過反復探索,總結出了發源于林崎流的劍技,用于太平之世,在一對一的決斗中更加有利的新的劍術,這就是新田宮流拔刀術。在今天的山形縣最上郡和茨城縣水戶市,分別有林崎流和田宮流兩種居合術的道場。 

      【居合劍法淺析】 

        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我們中大部分人對于居合劍法的理解,其唯一直觀的印象很可能來源于SNK的著名格斗游戲《侍魂》中那酷得一塌糊涂的橘右京的劍擊動作,抑或是《浪客劍心》中緋村劍心和瀨田宗次郎那次電光火石般的交鋒。 曾經有種錯誤的理解,認為居合之意在于“居”是拔刀的動作,而“合”是收刀的動作,所謂居合劍法也就是拔刀斬擊和收刀作下一次攻擊的結合運用(在下也曾經是這種錯誤觀點的擁護者,還曾經想當然地意圖仿效過)。于是乎,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認為,星矢擊敗阿魯迪巴的關鍵在于破壞了對方的收刀動作,而橘右京那迅速得無與倫比的收刀動作也成了理所當然的招牌姿勢。但是,只要稍作分析,我們就能得出結論,在現實中這種快捷的收刀動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用如此之長的長柄刀作快速收刀,很難想象不會把自己的手割到,相比之下,套用主上緋月大人在《燃燒吧!劍》一文中的說法“倒是劍心利用天翔龍閃和宗次郎的"縮地"加拔刀術的對決是一擊定勝負,這種程度上的較量倒更加貼近現實一些。” 

        再回過頭來,我們來重新定義“居”和“合”。其實“居”、“合”二字簡而化之就是對峙雙方的互稱,按照日本古流的傳說,還有“居相”、“拔合”、“坐合”、等等不同的稱呼。 解釋完定義,我們再來解析一下居合劍法的真髓,其實我們將居合劍法的動作還原到最基本,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林崎甚助的“神夢想流”,還是田宮平兵衛的“田宮流”,抑或是緋村劍心飛天御劍流最終奧義--天翔龍閃--也好……它們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在拔刀的同時利用刀鋒在圓弧運動中具有的驚人速度向對方作出致命的攻擊,并務求一擊必殺。因此,拔刀術所有的修為在這一擊當中完全體現出,而如果一擊不中的話,就很難擋下或避開對方的反擊,即使能夠擋下或避開對方的反擊,也很難再做出第二次攻擊(因為上文說過像橘右京如此快速的收刀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這樣一分析,“居合劍法”豈非很不實用,使用起來很危險?當然我們首先要了解,“居合劍法”本身是一種復仇的劍法,它不同于創立于戰國亂世的那些務求以一敵十的群戰劍法。林崎甚助在創制時首先考慮的假想敵就是坂上主膳一個人。他也肯定考慮過如果一擊不中的話,就很可能就會被坂上主膳后續的攻擊所擊倒。因此強化拔刀時的攻擊能力及效率,以及利用刀身的特殊長度取得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也就成為了居合劍法不同于一般拔刀術的關鍵所在。 

        原始的居合劍法只包含了拔刀,突刺,斜切(也就是后來架裟斬的原型)三個基本動作,經過數百年的不斷提煉和革新,發展至今日,居合劍法的招式已經擴展到了十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居合十式”。看到這里,大家不要認為它的十個招式像我們國術中的劍術一樣是幾個不同姿勢的組合分解。居合劍法的真髓就在于拔刀時的第一擊,因此所謂的“居合十式”實際上是在十種不同場合或情況下使用拔刀術的方法(類似《笑傲江湖》中令狐沖使用的“獨孤九劍”)。 

        “居合十式”中包括正坐三式、立膝一式、立姿三式(以上七式也是居合道比賽及考試的基本套路),以及結合了柔術的第九式“顏面當”,以及應付多人情況的第七式“三方切”和第十式“四方切”。具體的招式分解大家可以參看臺灣“居合道”的網站,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居合十式”中雖然包含了十種出刀的情況,但其具體的運動軌跡始終脫離不了拔刀,斜切,收刀三個部分。其中的拔刀動作堪稱居合之生命。其要領在于拔出速度起初穩靜而緩慢,至中段時突然變快,等到刀尖快脫離鞘口時,如疾風閃光般的迅速橫切(又稱為橫一文字),簡而言之,就是依其順序“徐、破、急”之要領拔擊。綜上所述拔刀部分是制敵先機從而發揮一擊必殺之銳厲的關鍵所在。斜切又稱為“袈裟斬”,“袈裟”之名來源于其斬擊的方位是從左右兩肩向下刺劃,正好和袈裟前襟的線路一樣。最后,在擊倒敵手后就開始收刀,收刀時要注意的是表示充份的殘心(所謂“殘心”就是到刀歸鞘為止,對倒下的對手要保持隨時可以應付的心態),不能夠只顧著以急切的動作或是優美姿態來收刀,即只用手腕的收法。而是要將持著刀的右手和握著鞘口的左手,配合得恰到好處的要領歸鞘。 

      【居合劍法的發展】

        居合劍法從林崎甚助創建以來,經過田宮平兵衛改良提煉,遞經長野無樂齋槿露,百軍兵衛光重,蟻川正左衛門宗續,萬野團右衛門信定四代的延續,直到江戶中期享保年間的第七代嫡傳的長谷川英信,居合道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中長谷川英信其人則被視為至始祖甚助以來最杰出的高手。 

        當時英信為適應時代潮流,將刀佩戴的方式改為刀刃向上以利拔刀,并經過總結而創出“長谷川英信流”,由江戶帶回“四國”土佐推廣,而英信流也得以在“四國”高知一帶廣為流傳。 其后居合道再歷經荒井勢哲清信,林六太夫守政(同時是神陰流高手),林安太夫政,大黒元右衛門清勝幾代人的延續,直至十二代傳人大森六郎左衛門把劍形五式和小笠原流禮法正跪坐姿勢融合發展出“拔擊居合”,同時加入英信流的要素而開創了“大森流”,使得居合道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林崎流之正統自第十二代起分傳谷村及下村二派,下村派至第十六派后絕,谷村派則沿傳至今不斷。 

        自古以來劍道和居合劍法之間的區隔一直是相當含糊不清的,同時與之相對的是自古以來日本武士以劍道高手而名留后世的大有人在(如柳生新陰流的幾代傳人,二天流的名人宮本武藏等),而居合的名人達士卻大都埋名不揚的,留給我們較深印象的也就只有開派宗師林崎甚助一人。究其原因劍道中比試的成分較濃,而“居合道”作為一種因為復仇而誕生的劍術,習練者大都比較低調因此才會默默無聞。 

        不過當文明開化后廢刀潮流來襲時,劍道和居合道卻都雙雙不能得以幸免而同遭衰退之厄運。直到西南戰爭由于“新撰組”等劍道組織的活躍,再度將劍道風氣鼓起。但是當時的居合劍法卻已由七十多個流派衰微到了僅剩二十幾個流派殘存,在大日本武德會所舉辦的劍術大會中,甚至只能與各種武術混合演武,這段時期堪稱居合道的黑暗期。 

        一直到明治中期,被后世稱之為現代居合的始祖中山博道先生才將居合之術再一次發揚光大。博道在明治中期潛心于居合,同時受教于土佐的細川義昌、森本兔久身兩位名師,修得內外無雙的英信流,再加上自身的創研,從昭和八年起,成立“夢想神傳流”并推廣于世,時人皆稱之為“昭和劍圣”,從此居合劍法再度慢慢恢復舊觀。 

        時至今日,居合道已經成為了日本古流武術中同劍道并駕齊驅的劍術奇葩,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投入到居合道的學習,而居合道“動靜相宜”的精神及內涵也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居合劍法由此獲得了新生。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自有其相通之處,如果我們有機會一窺其全貌的話,相信從中會學到不少東西。
      2004-7-23 15:35 回復 
      幸村の刀
      0位粉絲
      11樓

      六 柳生 新陰流

      陰流,由戰國初期劍士愛洲移香齋創立。后來的上泉伊勢守信綱在陰流的基礎上開創了新陰流。與以前的劍法的真劍決勝相比,新陰流在練習時采用竹刀,從而避免了無謂的傷害。此外,新陰流最先確立了“初級→上級→免許皆傳”的劍術等級方式,后來的等級制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上泉信綱創立了新陰流,而將新陰流劍技發揚光大的,則是上泉信綱的弟子柳生石舟齋宗嚴。
        柳生家是大和的豪族,柳生宗嚴曾先后仕官于三好長慶及織田信長,后托病辭官而潛心研究劍法。在得到上泉信綱的傳授后,將鹿島新當流與戶田一刀流融合于新陰流劍技中,創立了新陰流的最大的一個分支——柳生新陰流。此后宗嚴之子柳生宗矩及宗矩之子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將柳生新陰流加以不斷發展和完善,使柳生新陰流成為江戶時代最大的劍術流派之一。柳生宗嚴、柳生宗矩及柳生十兵衛三人則成為戰國末期至江戶初期著名的三劍士,人稱“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傳兵法書(即劍術書)有《殺人刀》、《活人劍》、《無刀之卷》,以及后來由十兵衛撰寫的《月之抄》。柳生新陰流的真髓在于“無刀取”,即以空手制住對手(就是咱們說的“空手入白刃”)。與有些流派相比,柳生新陰流不贊成以殺戮來磨煉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中,都體現了柳生“無刀取”的意義:

        “不殺人,我們以不被殺為勝。”

      七 神道無念流

      神道無念流是下野國人福井平右衛門于天明年中(1781-1789)創立的劍術流派。

        平右衛門最初是學習一円流劍法。傳說他在修行回國途中,參拜信州稻綱權現,并于參拜時突然頓悟,從而創立了新的劍術。因為是在萬念俱空的冥想下,由于神的權現而突然悟得的劍法,因此叫做神道無念流。 

        在平右衛門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戶賀崎熊太郎。在劍術有所成后,熊太郎在江戶開設了戶賀崎道場。號稱神道無念流最強劍士的岡田十松便是戶賀崎道場弟子,并在這里取得了師范代稱號。之后,岡田十松從戶賀崎道場獨立,在江戶開設了擊劍館道場。幕末神道無念流的代表人物齋藤彌九郎即是岡田十松的弟子,彌九郎與同門鈴木斧八郎并稱為擊劍館最杰出的門人。

        齋藤彌九郎于寬政十年一月十三日出生于越中冰見郡佛生村齋藤信道家,是家中之長男。大名善道,號篤信齋。十五歲來到江戶,入岡田十松神道無念流擊劍館道場修習劍術,不久取得師范代的稱號。
        文政九年,在同門江川坦庵的幫助下,彌九郎在江戶飯田町俎橋開設劍術道場——練兵館。天保九年,由于遭受火災,練兵館遷往九段坂上三番町。

        在當時江戶的劍術界,有“技之千葉、位之桃井、力之齋藤”的說法。跟同為江戶三大道場的玄武館(千葉周作 北辰一刀流)、士學館(桃井春藏 鏡心明智流)的劍術相比,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更注重格斗時的實用性和壓倒對方的氣勢與力量。因為齋藤彌九郎的劍術將神道無念流的精髓——“力”發揮得比同流派其他支流還要淋漓盡致,因此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劍術又被稱為“齋藤派無念流”。

        在幕末,神道無念流是一個影響力很大,門人弟子眾多的劍術流派。有很多名人劍客出自神道無念流,其中包括維新三杰之一——長州藩桂小五郎(即后來的木戶孝允,《劍心》的FANS對桂小五郎這個名字該不會陌生吧!)。此外,新撰組二番隊長永倉新八,新撰組前局長芹澤鴨也出自神道無念流。

      附 幕末神道無念流劍士名錄:

      齋藤家 
      齋藤彌九郎
      彌九郎長男齋藤新太郎
      彌九郎三男齋藤歡之助

      其它 
      桂小五郎、岡田帶刀(岡田十松利惇)、藤田東湖、武田耕云齋、江川太郎左衛門、渡邊華山、永倉新八、芹澤鴨、新見錦、平山五郎、平間重助、太田市之進、戶賀崎芳榮、金子健四郎、中村萬五郎、原保太郎、宮本左一郎、百合元升三、橫倉喜三次 等

      八 天然理心流

       說到幕末,不能不說起新撰組;說道幕末劍術流派,也不能不說起天然理心流。如果把新撰組稱為“壬生之狼”,那么,天然理心流劍術無疑就是銳利的狼牙了。

        天然理心流創始人為遠州(遠江)人近藤內藏助長裕。據說近藤內藏助本是古流武術——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的傳人,后來將此流派武術加以自己的理解,于寬政元年(1789年)創立了天然理心流。所以也有說法把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當作是天然理心流的遠祖。

        這里順便提一下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好長的名字,以后簡稱香取神道流了)。香取神道流是戰國時代的武術(咦,好象飛天御劍流也是……),由下總國香取郡出身的飯筱長威齋家直創立。香取神道流是綜合古流武術,是包括劍術(太刀、小太刀、二刀流)、居合術、棒術、長刀(薙刀)術、槍術、手里劍術、柔術、氣合術等等多種類的武術。該流派在現代日本仍有傳人(不知道飛天御劍流有沒有……)。

        不要說遠了,拉回來,拉回來。在近藤內藏助創立天然理心流時,天然理心流也是包括了劍術、棒術、柔術、氣合術等的綜合武術。可是到了二代目近藤三助時代,氣合術失傳,而棒術跟柔術也糅合在了劍術中。于是天然理心流就作為一門劍術而流傳至今。

      天然理心流傳位 切紙 
      目錄(序目錄) 
      中極位目錄 
      免許 
      印可 
      指南免許 
        天然理心流傳位為六階(見左表,由低到高排列)。其中“切紙”到“目錄(序目錄)”階段的劍法中糅合了柔術。要成為師范或師范代,也就是所要想有教弟子的資格,則必須取得最高傳位“指南免許”方可。一般來說,從切紙到免許需要10年時間,再從免許到指南免許則又需10年時間。也就是說,想成為師范代就得花費20年工夫。但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近藤勇卻是個例外。 
        近藤勇于天保五年(1834年)出生于武州多摩郡上石原豪農宮川家。幼名勝五郎,后改稱勝太。十五歲開始跟隨天然理心流三代目近藤周助學習天然理心流劍法,一年后,也就是十六歲時便取得目錄傳位,并成為近藤周助的養子,改名為近藤勇。11年后,近藤于27歲取得指南免許,并成為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前后一共只花了12年工夫,真是練劍的奇才。

        天然理心流的極意在于一首和歌之中:

         荒海の水につれそう浮島の
         沖の嵐に心動かず

        取意為以天然自然之理調和,臨機應變,對敵人的動作采取自然而然的反應,所以名為天然理心流。

        在幕末,有名的天然理心流劍士幾乎都為新撰組隊員,所以,稱天然理心流為“壬生狼之牙”應該很恰當吧。

      附 幕末天然理心流劍士目錄:

      天然理心流宗家 
      一代目:近藤內藏助裕長
      二代目:近藤三助
      三代目:近藤周助
      四代目:近藤勇(新撰組局長)
      五代目:近藤勇五郎 
      新撰組成員 
      新撰組副長:土方歲三
      新撰組一番隊長:沖田總司
      新撰組三番隊長:齋藤一(注) 
      等等 
      其他 
      漆原倉之輔、小野田東市、桑原永助、增田藏六 等等

      注:
      齋藤一的劍術師承流派不明。有的說本來是一刀流免許,有的說他的劍術來自一個叫“無外流”的流派。不管怎么說,他的劍術中夾雜有天然理心流的技巧卻是事實。所以姑且也把他算作是天然理心流門人吧。 

      “壬生狼牙”——

      九 小野派 一刀流

      一、一刀流流祖

        一刀流的始祖、伊東一刀齋景久曾隨鐘卷自齋學習劍術。據說鐘卷自齋學的是富田流,但教伊東一刀齋劍術時,并沒有拘泥于某個流派。為了方便,便稱此為鐘卷流。不由得令人這樣想:在劍術流派的創生期,與系統化了的劍術相比,其中心更在于實戰中形成的自己的風格,以及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心得體會互相交流的一人一派式的劍術。

        不言而喻,劍術也有歷史。劍術流派的起源是刀劍大革新的室町時代。這之前刀劍的鍛鐵技術還很原始蹩腳。蒙古襲來(元歷1274年——1281年)時日本人所用的刀,砍擊數次后就彎曲、折斷,甚至變得完全砍不動。名匠五郎正宗吸取經驗教訓,終于苦思出了用軟鐵包硬鐵的鍛鐵制法,制出了不彎曲不折斷、刃口不易裂斷的日本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室町時代中期,向鹿島香取的武神祈禱、悟出劍術妙技的飯筱長威齋家直創立了“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成為新當流、鹿島神道流等的開端。另外,伊勢國倭寇出身、長于實戰的愛洲移香齋開創“愛洲陰流”,成為陰流、泰舍流等的開端。此外,鐮倉地福寺的僧侶念阿彌慈音(通稱"慈音")創始了"念流",受了他教導的中條兵庫助創立了中條流,成為鐘卷流、天道流、富田流、一刀流的開端。由這三大源流開始,有無數名人高士和無名劍客,他們各自發明創新,產生了新的風格,從室町時代末期到江戶時代,分化出無數分派支流。

        一刀流的發展流程是:慈音(念流) →中條兵庫助長秀(中條流)→大橋勘解由左衛門→富田九郎右衛門長家(富田流)→富田治部左衛門景家→富田治部左衛門景政→鐘卷自齋通家(鐘卷流)→伊東一刀齋景久(一刀流)→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小野派一刀流)。不過鐘卷流自身是很難歸類的流派,所以把伊東一刀齋作為一刀流的始祖(這時候還沒有“一刀流”這種說法。)另外,正如一開始所說,經過了好幾個分派支流改善劍法、擁有了眾多門人的流派,也可以被稱作是一個獨立的“源流”。 

      二、一刀流正統支流分派

        伊東一刀齋跟隨鐘卷自齋學的有妙劍、絕妙劍、真劍、金翅鳥王劍、獨妙劍五樣。這五樣叫做“高上極意五點”。與其他一刀流的劍法不同,這五樣留存有濃厚的古風形跡,是模仿了戰國時代的甲胄劍術。這之后編創出的劍法有"払捨刀"。伊東在京都,爛醉之后被躺在身邊的女子奪去了刀,又被蚊帳外的強盜襲擊,這時候編出了這一招。

        把流派始祖神圣化的故事有很多,但爛醉之后被躺在身邊的女子奪去刀、被襲擊后脫險這樣的故事還留存著,可見伊東一刀齋的人性十足,倒也可愛。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神子上典膳)跟隨伊東一刀齋學習了“高上極意五點”和“払捨刀”,打敗了兄弟小野善鬼,之后,添加了自創的招式,組成了大大刀五十柄的組太刀,奠定了一刀流的地位。與柳生神陰流一起被選為德川家的指導。順便說一下,小野的姓不是小野善鬼的小野,而是隨的母姓。
        忠明的次子(也有說是弟弟的)忠也繼承了一刀流的正統(長男早逝)。為了與小野派區別開,稱此為忠也派。由此派生出了“溝口派一刀流”、“甲源一刀流”、“天心獨名流”、“涼天覺清流”等。至于小野派本流,忠明的三子忠常在大大刀五十柄的基礎上增加了出刃、入刃、寄刃、開刃四柄。忠常的弟子們興起的有“梶派一刀流”。忠明的四子忠于作了忠常的養子(雖是兄弟但年齡相差很多),繼承了流派,又添加了合刃三柄、張合刃3柄共6柄,完成了流傳至今的小野派一刀流組太刀60柄。

        之后小野派一刀流因為某些原因傳給了津輕家與小野家兩方。小野家一時以“宗家”自命不凡,津輕家則傳承了正確的招式。小野家的小野派一刀流的分派,中西忠太子定開創的有“中西派一刀流”(也稱中西派),由此派生出的有有名的千夜周作的“北辰一刀流”、山岡鐵舟的“無刀流”,還有雖不甚著名但也是同時期優秀學生的寺田有孚(也說是叫宗有)的“天真一刀流”。中西派的正統傳給了高野佐三郎苗正。 

      15樓

        明治后,津輕(青森)地方,小野派一刀流第16代宗家笹森順造繼承了津輕家的衣缽,又學習了小野本家經由山鹿家流傳的另一種一刀流,集小野派一刀流之大成。之后笹森順造又跟小野派支派之一的高野佐三郎豐正(苗正的孫子,小野本家與中西派一刀流兩方的繼承者)學習了一刀流。并盡最大可能研究了當時全國各地存在的一刀流,據說其中也有舞劍等徒具其表者。當時竹刀劍道之類互相報了流派名字、背著流派的牌子激烈比賽或是切磋很盛行,所以可以推測他是相當倚靠實戰來研究的(劍道是一種運動這種想法是在戰后才樹立起來的)。現在,第17代順造氏子孫笹森建美繼承了家學。
        長正館的小野派一刀流在昭和48年3月被笹森順造16代宗家正式認可。實際指導的主干是笹森順造宗家的高徒小野十生先生,他授業給長井長正先生。小野十生先生逝世后,同樣是宗家高徒的小川忠太郎先生繼續指導。小野十生和小川忠太郎都是劍道大家(都是范士九段)。因此,長正館的小野派一刀流活用劍道有了若干的變化,也可以稱之為強調圓潤與柔和的“小野派一刀流小野十生派”。現在,井上勝由先生繼承了長井長正先生的意志擔任主要的指導。小野派一刀流的道場已被大阪府劍道聯盟承認,不僅在眾多式典上演武,而且在劍道盛典全日本劍道演武大會(京都大會)上每年也都演武,為小野派一刀流的保存與振興,以及門弟的育成而努力。(參考《長正館的資料》)
        ※ 笹森順造宗家的高徒公認有鶴海巖夫、小川忠太郎、小野十生、石田和外。

      三、竹刀劍術的出現

        每當修行小野派一刀流,就可以感悟到小野派一刀流是現代劍道技藝的出發點。練習分為打和學,進行近似于劍道形式學習的組太刀練習。也使用兵刃(模擬刀和真劍),進行以遵循日本刀理法的技藝和身體配合為中心的練習。 只是,因為我們經驗不足,心里總是只想著“術”。輪流演習招式固定化了的組太刀的時候,因為熟知對手會做怎樣的動作,所以總想著要“把動作做得流暢優美”,于是就只把“技”記住,而變得很少探求劍道所說的“可出擊的機會”了。這就只學習了劍術的外形。

        古來,在只學習招式的時候,在流派、道場里,攻擊方會突然變換打法,或是把招式的順序打亂,或是變換強弱緩急,以此來防止招式定勢,從而進行不管對手如何變招都能應招的訓練。在長正館,井上先生也進行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們感受到自身的經驗不足。   一般來說,古流劍術要能練到對突然的招式產生自發反應(不假思索地出招),是需要長年累月血汗交織的修行的,一朝一夕是練不出的。只進行形式上學習的修行方法更是花時間。可以推測,在戰國時代結束、太平的江戶時代初中期,劍術學習方面,有一技之長的劍術修行者(愛好者)與流派的繼承者的數量是不多的。

        江戶中期,直心影流開始使用與現在樣式相近的防具(從江戶初期開始各流派好像也有各自的防具)。接著中西派一刀流(一刀流中西派)大張旗鼓地把防具引入、把劍術學習爆發性地普及開來。之后,心形刀流、神道無念流等也接二連三地采取防具與竹刀并用的新學習方法,“誰都能簡單而愉快地修行的劍術”誕生了。但是,同時期也存在很多認為“不學習組太刀就學不會應對真劍的微妙的劍法”的流派、道場和劍士,于是劍技的練習方法細分為竹刀、組太刀、居合(包含拔刀),延續至今。 

      四、劍術與現代劍道的融合

        現代劍道修行的境界與其說是"打或被打"來爭勝負,不如說是擺好架勢攻擊時牽動對手的心、心動則獲勝。與高齡的高段者交戰時,長于大學生或是實業團班比賽的年輕人有時會以速度獲勝,但高段者一點都不露出“輸了”的表情。這也有出擊太輕的關系,但主要是因為“心沒有動”。心不動的話就不是劍道,而只是“劍的格斗”,頂多偶爾成功。互相格斗的話就是運動了,不需要“斬”的概念(刃筋與強度)。把那個讓給用劍打仗的武士片好了。經常說的“不要打了以后獲勝,而要勝了以后再打”這句話也是同樣的道理。   實戰(實際的斬擊)時,形式學習學到的“術”與竹刀學習修行到的“氣與機”兩部分被融合起來發生了作用。原本劍技劍術是一樣東西,為了提高學習方法的效率才變成了“組太刀學習+竹刀學習”形式。漸漸地組太刀學習作為“古流劍術”或是“居合”留存下來,竹刀學習變成了現代劍道。長正館既是小野派一刀流的道場,也進行現代劍道的學習。一刀流學習中也談到劍道的技巧,劍道學習中也說明一刀流的技巧。這不是劍術學習最理想的形式嗎?

      余談1
        開始一刀流學習的時候,參考了17代宗家的錄像、先代的“一刀流極意”,此外還有北辰一刀流、中西派一刀流等資料。有趣的是各家技巧有著微妙的不同,從這樣技巧的變化中可以了解個人的想法和癖好被強調之后技術才傳播下去這回事了。技巧重復著微妙的變化,被融合、被升華,也有會落入低層次的,但每個修行者總都想把劍術升華到高層次的。

      余談2
        現代居合戶山流也說得上一樣的事。從戰后戶山流3派的樣子可以看出,只經過1~2代50年的時間,變化就完成了。小野次郎右衛門要是看了我們的組太刀學習會怎么想呢,看了竹刀學習(現代劍道)會怎么想呢,想象這些也很有趣。“喂,喂,那是什么,是跳竹棍舞嗎?”,被他這樣說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吧。

      五、日本刀與竹刀

        以下是徹底的私人看法:劍道使用的3尺9寸太長太輕了。劍道大家命令說“要想著竹刀是刀”,但我怎么也不能這樣想。當然,這句話從精神論的角度上是很好理解的。最近,跨著竹刀或是把竹刀的尖端拄在地上的人雖然也有,但還是不普遍的吧。

        回到正題。竹刀與刀相比,過輕,過長,而且又圓又直沒有韌勁。因為劍身過長,所以觸刃的工夫過長。日本刀的長度是3尺3寸,那么就可以認為日本刀“觸刃的工夫=斬的時機”。首先有了觸刃的停頓,劍刃交叉之后才是斬的時機。竹刀攻防成了劍尖交叉的攻防,這很令人不滿。

        3尺9寸的竹刀之間的攻防,竹刀深深交叉的話,用一刀流的技巧壓迫后刺對手腹部,或是從上壓倒對手都是易如反掌了。但日本刀之間是不會那樣深深的觸刃的,從觸刃的工夫開始多相交一寸就能定勝負。如果日本刀是3尺9寸的話也是一樣的。我認為,為了不忘記這是日本刀的刀法,竹刀長3尺7寸以下重600g以上(可能的話700g)是必要的。

      余談1
        劍重600g以上的話,刺穿衣服一類的攻擊(刺面等)都變得困難,孩子和學生們的劍風自然而然也會改變的吧。

      余談2
        不改變竹刀的規定的話就無法學習假想實戰的“氣與機”了。按現在竹刀的規定,就容易陷入“僅對現代劍道通用的學習”了。因為不管怎么說,劍道學習用竹刀總是長刀比太短的刀有利,同樣過輕的刀也比過重的刀有利。我接下來要升段的話,一定要不計成敗而要用短而重的竹刀探求“氣與機”的攻防。

      “一刀円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色在线V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理伦片午夜理伦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日韩欧美不卡一卡二卡3卡四卡2021免费|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久久精品手机观看|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京东热 | 日产无人区一线二线三线乱码蘑菇|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av在线播放| 麻豆成人传媒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洲98|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757| 最近中文字幕国产精选|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国产JJZZJJZZ视频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