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7月,之前產量一直不穩定的野菌終于開始大批上市,價格也開始回落,各路電商紛紛開始力推,牛肝菌、松茸菌、雞樅菌、青頭菌、奶漿菌、谷熟菌……高中低檔野菌都紛紛出場。和往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野菌價格略有上漲,而質量就已經進入了穩定期。 跟著月份吃野菌 雖說云南各地都有野菌出產,易門、南華、昆明是當地的三大野菌集散地。不過在野菌行家兼乙古香牛?;疱佖撠熑说难壑校跃且暥茸叩?。6月份登場的野菌,多數來自曲靖,露面的以牛肝菌為主。到了7月和8月份,則會轉移到緯度稍高一點的楚雄,雞油菌、雞樅菌、羊肚菌、青頭菌、珊瑚菌、谷熟菌、干巴菌等就會大量冒頭。踏入9月,則要轉戰香格里拉,此時也是菌中之王松茸全盛上市的時候。一直吃到年底,壓軸的就是貢山黑松露,這地兒在怒江峽谷附近,靠近西藏,緯度最高。吃完它,野菌季可以說是正式結束了。 野菌也分三六九等 云南人吃菌,也會把她們分成三六九等,按照嚼頭和香氣、鮮甜度來分級,而且還會根據它們的不同特色來進行烹飪。甘思咪朵云南風味餐廳的老板、云南紅河州人胡小姐就教路,在云南人眼中,最貴也最美味的是干巴菌,最有嚼頭。不過這種菌子的味道可不是每個廣州人都能接受的,因為它嗅著似木非木,又帶著點牦牛肉般的肉香味兒,嚼起來煙韌近似茶葉。云南人最愛用來炒飯和炒皺皮椒。只是干巴菌通常和松樹樹根共生,加上皺折多,因此里面夾滿了雜草泥沙,下鍋之前非得逐一挑出來不可。即使是熟手廚工,一下午也不過能挑出一兩斤來。 緊跟在干巴菌之后的,則是雞樅、羊肚和松茸三種,香濃味甜帶爽,屬于宴請級別的,通常做法是清蒸、燉湯和撒點鹽巴香煎。然后就是各色牛肝菌、雞油菌、黑虎掌和青頭菌,以滑香為特色,涮火鍋或者是加干辣子清炒。算是家常菌里面的比較矜貴的品種。跟著就是家常級別的奶漿菌、珊瑚菌、谷熟菌,這三種菌或者爽口,或者清甜,產量高,價格適中,在云南當地是能天天買來打牙祭的。至于銅綠菌和紅菇,雖然價格也同時親民,但口感就比較粗糙,當地人只會用來煮湯,很少用來做菜。 清洗野菌別碰水 不過不論是哪種野菌,兩位行家都建議在清潔的時候別用水沖,直接用布把野菌表面的泥土和雜物擦凈即可,否則菌味會流失。而在切割的時候要用陶瓷刀為佳,或者是直接手掰,因為野菌碰到金屬會變青。 預售野菌價格不實在 有部分電商對于野菌會采取預售形式,也就是先收錢,到了7月底或者是8月時候再發貨。不過有批發商就表示,其實去到這個時候,云南市面上的野菌價格已經遠遠低于預售價,電商是穩賺不賠的。因此并不建議大家去購買預售的野菌。 美味野菌逐個捉 雞樅 刺身煲湯最美味 當造期:夏秋兩季 雞樅起底:它又叫雞菌、荔枝菌或者是白蟻菇。通常長在白蟻窩或者是果樹附近。它在云南以富民一帶所產最好,因為當地是透氣好的紅沙土,營養特別豐富,長出來的雞樅特別大只。想知道它是否富民版,看雞樅的菌柄是否有粘帶著紅色土壤就知道。雞樅是種采摘特別麻煩的菌,由于它菌柄特別長,越是長的越好,有些難得的甚至可以長到40厘米長。不過就有2/3都是在土里,因此挖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能把柄給挖斷了。如果要形容雞樅的味道,就像清朝文學家趙翼說的:“無骨乃有皮,無血乃有肉,鮮于錦雉膏,腴于錦雀腹,只有嬰兒膚比嫩?!彼馁|感之細嫩清甜可見一斑。挑選錦囊:雞樅以菌長未開傘的為上,仔細看它的菌柄若是還帶紅色泥土的則為新鮮。 松茸 野菌中的LV 當造期:8月 雞樅起底:它又叫松口磨,以芳香聞名,有食用菌之王的稱號。它長于1600到3200米海拔的密林,由于它依靠樹根提供養分,通常會長在松樹、櫟樹、杜鵑等樹下,因此帶上松樹香氣,故此得名。在云南,香格里拉出產的松茸最為出名,只只有手掌大,口感最是脆香。用來炭燒、焗飯、刺身、燉湯都是云南人最愛做法。特別是燉湯,能最大限度地逼出松茸特有的幽香,呷一口,那股馥郁菌味在口腔中徘徊不去,留香持久。 老人頭菌 細軟爽脆 當造期:夏秋之間 老人頭起底:它別名長壽菌,菌傘肥厚上闊下幼,由于布滿“壽斑”皮皺皺,像個小老頭子,因此而得名。它只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紅壤針葉林區內生長,在昆明和陸嵌附近所出的最佳。它富含腦磷脂和蛋白質,益氣補腦。它肉質爽脆嫩滑,甚至可以一邊被咀嚼一邊發出嗦嗦聲,最適合就是清炒,不過由于它本身菌味較淡,通常要和辣椒同炒,令吸收了辣椒辣味的它,在爽脆之外,還多加了股惹味口感。挑選錦囊:老人頭以拳頭大小為佳,食味最靚。菌傘捏上去要硬身,若是軟趴趴就已經不新鮮了。 干巴菌 如牡丹盛放 當造期:8月 干巴菌起底:又叫干巴革菌。平時最愛和松樹為伍,在海拔600到2500米的地方生長,云南松、馬尾松的樹根是它最愛的同居密友。云南人愛干巴菌,尤其是楚雄出產的,愛它味鮮而氣味獨特,鴨屎綠的顏色,形如一朵盛開的牡丹。不過“牡丹”雖美,處理起來幾乎能叫廚師哭出聲來。由于干巴菌通常和松樹樹根共生,加上皺折多,因此里面夾滿了雜草泥沙,下鍋之前非得逐一挑出來不可。即使是熟手廚工,一下午也不過能挑出一兩斤來。要清洗這干巴菌,得用面粉洗,把面粉細細地揉進菌中去,然后輕柔地在水中漂洗,里面的雜質才能被吸附出來。至于那些頑固的,就要把干巴菌剪開,逐片人手挑干凈了。由于干巴菌本身已經鮮美無匹,因此云南人會把它和云南特有的皺皮椒來同炒,上桌已經椒香四溢,味道微辣,菌香滿帶田野氣息,入口像肉又似菇,層次復雜多變。挑選錦囊:以形狀完整如花朵的為上。 雞油菌 介乎茶香杏香間 當造期:8月 雞油菌起底:雞蛋黃花、杏菌杏子茸都似乎它的別名。它長在針葉林和闊葉林中,和山毛櫸、云杉等熟共生,它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維生素A和C,因此也被稱為蘑菇之王。它最是好認,遠遠已經看得到那一身可以媲美大黃蜂的靚麗枇杷黃。在一眾云南野菌中,它其實不算名貴,形狀有時像菇有時像花,香氣介于茶香和杏香之間,口感細滑,一般是用來做湯或者是清炒。 牛肝菌 千變萬化 當造期:8到9月 牛肝菌起底:牛肝菌的化身可就多了,足有50多個品種,而且個個品種都有自己的別名,像是白牛肝又叫美味牛肝等等。它多數生長于高地的松林中,也有些是和櫟樹松樹共生。平時我們經常吃到的是黃牛肝和白牛肝、紅牛肝、黑牛肝,它們可以抗衰老。如果我們的視野再擴大一點,就會發覺牛肝菌一早就是國際級巨星,在法國它叫cepe,在意大利它叫porcini。云南的牛肝不及國外的香氣濃烈,不過質感就爽脆滑溜細致得多。 青頭菌 當造期:8到9月 青頭菌起底:學名變綠紅菇。青頭菌主產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區原始森林地帶,生長環境極其純凈,主要生長在樹林中的草叢里,每年八至九月出菇。入口細嫩,香味悠長,有濃郁的大自然清香氣息。它剛出土時有點像球形,以后會慢慢展開變扁圓形,菌傘質地堅固,青綠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鱗片。它肥厚質脆,不過香氣不夠濃郁,適合和土豬肉同扣,令到它飽吸豬肉鮮味,提升香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