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大家都認識吧?對,他就是號稱“恐怖伊恩”的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說他恐怖,是因為麥克尤恩在自己的小說中經常有驚世駭俗的內容,比如暴力、色情、亂倫、謀殺和變態,各種敏感的黑色題材,他都無所畏懼地拿來使用。而更恐怖的是,在寫作生涯“略有小成”后,他又能逐漸從題材上的黑色脫胎換骨,將“恐怖”融入自己的寫作技巧,實現一種文學上的升華。 今天我們還是要說說他的“恐怖”,不過不是關于寫作技巧,而是他略恐怖的閱讀量:在去年出版的新書《甜牙》(英文版)里,22萬字(簡體中文版,約400頁)的篇幅,麥克尤恩竟然“怒刷”了100多位作家!!! 明明是個實力派作家,還那么勤奮,麥克尤恩,你還真是夠拼的! 麥克尤恩刷屏記 --《甜牙》中的名作、名家清單 整理|豆瓣網友 @wenwen_inWonderland - 聲明:作者授權刊發,轉載先請私信聯系 - 原作者按語: 讀完伊恩·麥克尤恩的新作《甜牙》,被處處彩蛋驚艷之余回頭捋了一下作品里提到的書目和作者,不一定齊全。供同好參考。 一晚上梳理下來,對工作量之大大為感嘆,這樣一本扎實的書,譯者做了多少功課、下了多少功夫可想而知。
1.《檔案》(扉頁)蒂莫西·加頓·阿什 《甜牙》引用了《檔案》中一句作扉頁獻詞,注解里提到這本書是蒂莫西·加頓·阿什出版于1997年的自傳。蒂莫西·加頓·阿什(Timothy Garton Ash,1955-)英國歷史學家、作家和評論家。 2.《米德爾馬契》(P7)喬治·愛略特 英國19世紀經典作品,此書出版后,愛略特的心理分析手法引起評論界重視和贊揚,其創新精神在英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占據了顯著的地位。《甜牙》里提到是劍橋文學專業學生寫論文的書目。 3.《名利場》(P7)威廉·薩克雷 英國19世紀經典作品。同上,《甜牙》里提到是劍橋文學專業學生寫論文的書目。 4.《紅塵浮沉錄》(P7)安東尼·特羅洛普 英國19世紀經典作品《The Way We Live Now》,蘭州大學出版社的版本叫《如今世道》。 5.《玩偶之谷》(P8)杰奎琳·蘇珊 美國通俗小說,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超級暢銷書,中文版翻譯作《迷魂谷》。《甜牙》里用杰奎琳·蘇珊和簡·奧斯丁作比,用以表明女主早期涉世未深,我行我素,更注重閱讀快感。 6.《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P10)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處女作中篇小說,是蘇聯文學中第一部描寫斯大林時代勞改營生活的作品。對這本書的發現,致使女主的閱讀品位發生了很大轉變。 7.《八爪女》(P10)伊恩·弗萊明 007系列間諜小說中的一個短篇。 8.《第一圈》(P11)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 小說于1958年完成,但因為敏感的政治內容,上世紀90年代,當索爾仁尼琴重返俄國后,這本書才首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現。 9.《神曲》(P11)但丁 中世紀經典。 10.《正午的黑暗》(P12)阿瑟·凱斯特勒 匈牙利裔英國小說家凱斯特勒以蘇共為背景的反共力作。在蘭登書屋《現代文庫》評選的“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中,名列第八。 11.《庶出的標志》(P12)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納博科夫的反烏托邦小說。 12.《被禁錮的頭腦》(P12)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沃什寫于1950年代初的經典作品,對于二戰前后波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人的處境做了精彩的描述與反省。 13.《一九八四》(P12)喬治·奧威爾 這一本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壇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但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這本書以及《動物農莊》都得益于英國外交部情報司的全球性推廣計劃。 14.《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P67)R.H.唐尼 R.H.Tawney,1880-1962,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社會批評家、教育家。曾先后任教于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并擔任倫敦大學經濟史教授。這一本出版于1926年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自中世紀起,宗教思想是如何影響并作用于資本主義經濟及其意識形態的。 15.《吃人是錯的》(P88)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 Malcolm Bradbury,1932-2000,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他曾在東英吉利大學創建了聞名遐邇的創造性寫作課程,學生包括《甜牙》作者本人和石黑一雄等知名作家。他還是一名活躍的記者和重要的電視劇編劇。2000年,他被授予爵士身份,于同年逝世。(他的簡體中文版只找到有一本《歷史人》 16.《游戲》(P89)A.S.拜厄特 英國女作家,作者本人曾到過中國,代表作《占有》獲過布克獎。她的《占有》《隱之書》《天使與昆蟲》《孩子們的書》國內都有出版。很難想象拜厄特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她的小說總是帶有濃郁的維多利亞時代的陳腐香氣。 17.《動物農場》(P117)喬治·奧威爾 著名反烏托的政治諷喻寓言。《甜牙》里從MI5高層嘴里解密“喬治·奧威爾臨終時給了情報司一份三十八名‘共產主義同路人’的名單。而情報司則幫忙將《動物農場》翻譯成十八種語言,同時替《一九八四》做了大量推廣工作。” 18.《奧賽羅》(P175)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19.《仙后》(P190)艾德蒙·斯賓塞 英國大詩人斯賓塞,素有“詩人中的詩人”之美譽。作為文藝復興前期英國詩壇的先驅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英國敘事、抒情和諷喻詩歌的傳統,以其結構完美、富于樂感的詩歌創作對同代和后世的詩人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20.《知識分子的背叛》(P179)朱利安·班達 法國哲學家朱利安·班達的代表作,譴的那些背棄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右派,尤其是法西斯分子)。主張知識分子首先應當忠于真理而不是黨派,試圖對效力于事業與效力于黨派作了區分,并且拒絕各種類型的極權主義主張,因為這些主張會毀壞知識分子生活的獨立自主性。 21.《駕駛座》(P235)繆麗爾·斯帕克 國內譯本叫《駕駛席》。Muriel Spark,1918-2006,英國女作家,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并在此完成學業,曾在兩家雜志社擔任編輯。斯帕克的創作領域很廣,包括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舞臺劇、詩歌、兒童作品、傳記及文藝批評。獲得過多項文學獎。 22.《瓊·布羅迪小姐的青春》(P235)繆麗爾·斯帕克 國內譯本叫《布羅迪小姐的青春》,4月份剛剛有一個版本出來。“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 23.《魔術師》(P235)約翰·福爾斯 國內譯本叫《巫術師》,當代英國文壇重量級大師約翰·福爾斯的經典代表作之一,不但被選為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經典,也是英美各大學英語系二十世紀英國小說課程的必讀作品。 24.《收藏家》(P235)約翰·福爾斯 斯蒂芬·金作品、熱門美劇《犯罪心理》、著名卡通《辛普森一家》等都曾以《收藏家》作為線索。 25.《法國中尉的女人》(P235)約翰·福爾斯 榮獲銀筆獎和W.H.史密斯文學獎并被改編成電影。 26.《阿爾伯特·安吉洛》(P235)B.S.約翰遜(?) 《甜牙》里男主喜歡這一本,但找不到關于這本書的資料。 27.《慶典》(P235)阿倫·彭斯(?) 同上,無資料。 28.《秘密海洋里的游泳者》(P235)威廉·考茲溫克爾 美國科幻作家,《天外來客E.T.》的作者,1971年起寫了不少引人矚目的短篇小說,以豐富的想象力再現了現實世界。用《甜牙》里的評語來說是“結構十分精美”“寫得既聰明又憂傷”。他曾獲得美國國家雜志小說獎和世界科學幻想小說獎,現在作為專業作家定居在加拿大。 29.《百年孤獨》(P282)馬爾克斯 即使你沒看過肯定也早有耳聞。 30.《波特諾伊的怨訴》(P283)菲利普·羅斯 用《甜牙》里的評語“杰作”。 31.《雷切爾文件》(P318)馬丁·艾米斯 馬丁是金斯利·艾米斯的兒子。與伊恩·麥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稱英國“文壇三巨頭”。1974年,艾米斯憑其處女作《雷切爾文件》摘得毛姆文學獎,并被譽為“文學天才”。《甜牙》里對這本書的評價相當高:“既色情,又刻毒,還非常風趣”。馬丁·艾米斯的中譯本有《時間箭》《夜車》《金錢:絕命書》。我就讀過《時間箭》和《夜車》,個人覺得遠不如朱利安·巴恩斯和伊恩·麥克尤恩。 32.《巴爾干三部曲》(P329)奧莉維亞·曼寧 頁碼下有注釋:奧莉維亞·曼寧 Olivia Manning,1908-1980,英國小說家 33.《床笫之間》伊恩·麥克尤恩 雖然《甜牙》里從頭到尾沒有提到作者自己的這一本書,但引述的男主角黑利的作品有好幾篇都能看出作者自己短篇的影子,具體對應關系可參考譯者前言(P4)。 原作者按語: 《甜牙》一書里提到的作者。名字后注有在書里出現的頁碼。帶問號資料暫時不祥。 1. 柯萊特(P13) 1873—1954,法國女作家,代表作《流浪女伶》。 2. 金斯利·艾米斯(P113 P235) 1922-1995,英國當代作家,馬丁·艾米斯他爹。用《甜牙》里的評語是“喜劇小說家,洞察秋毫,而且他的幽默感里有某種冷峻無情的東西。”中譯本有《幸運的吉姆》《露水情》。 3. 大衛·斯多雷( P113) 用《甜牙》里的評語是“工人階級生活的編年史家。” 4. 威廉·戈爾丁( P113) 1911-1994,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蠅王》作者,用《甜牙》里的評語是“很難定義,也許是個天才。” 5. 布萊希特( P178) 德國劇作家。 6. 諾曼·梅勒(P179 P254) 美國作家、記者,1968年和1979年憑借《夜幕下的大軍》和《劊子手之歌》兩度獲得普利策獎。中譯本蠻多,《裸者與死者》《硬漢不跳舞》《鹿苑》。 7. 約翰·厄普代克(P179) 美國當代作家。曾供職《紐約客》。一生寫過大量體裁多樣的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兔子四部曲”、短篇小說集、詩集和評論集,共計60余部著作。厄普代克兩次獲得普利策獎、美國圖書獎和歐·亨利小說獎,以及其他十余種重要文學獎項,兩次登上《時代》雜志封面。“性、宗教、美國、死亡”是厄普代克擅長的創作主題,“美國小鎮、中產階級”是他偏愛的文學世界。厄普代克的文風,對許多作家產生巨大影響,菲利普·羅斯稱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中譯本也很多,兔子四部曲都有,“短經典”里有一本他的短篇,《父親的眼淚》。 8. 簡·奧斯丁、哈代、勃朗特三姐妹(P223) 這不用多說了吧,請允許我偷個懶。 9. 瑪格麗特·德拉布爾(P234) Margaret Drabble,1939- ,英國作家、學者,曾任第5版《牛津英國文學詞典》的主編。是A.S.拜厄特的妹妹。中譯本很多。《冰雪時代》《金色的耶路撒冷》《空床日記》。 10. 莫妮卡·狄更斯(P234)(?) 11. 伊麗莎白·鮑恩(P234) 資料不多,她的中譯本有一本譯文的《愛的世界》。 12. J.G.巴拉德(P235 P257) James Graham Ballard,1930年11月15日出生于上海,被看作是英國科幻小說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譯文出過他的自傳體小說《太陽帝國》,這本曾被斯皮爾伯格搬上銀幕;而另一本代表作《撞車》由加拿大導演大衛·克羅伯格拍成電影,贏得一九九六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13. 約翰·霍克斯(P244) 1925-1998,美國著名先鋒派和后現代主義作家,極其多產,《情欲藝術家》《血橙》。 14. 巴里·漢納(P244)(?) 15. 威廉·加迪斯(P244) 美國作家,《小大亨》獲美國1976年度“全國圖書獎”。 16. 費·韋爾登(P245)(?) 17. 詹妮弗·約翰斯頓(P245) 愛爾蘭女作家。《天堂之旅》《兩個月亮》。 18. 索爾·貝婁(P254) 1915-2005,美國作家。1976年,由于他“對當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洪堡的禮物》《赫索格》。 19. 君特·格拉斯(P254)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當地時間2015年4月13日,君特·格拉斯去世,享年87歲。他的中譯本很齊全,近一點的《剝洋蔥》《德國人會死絕嗎》,久遠一點的《鐵皮鼓》《貓與鼠》《比目魚》《狗年月》,還有《局部麻醉》《我的世紀》《母鼠》《蟹行》等等等等,就不一一列舉。 20. 拉塞爾·霍班(P282)(?) 21. 托馬斯·品欽(P282) 1937- ,美國后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往往以神秘的荒誕文學與當代科學的交叉結合為特色。他獲得過美國全國圖書獎,但拒絕領獎。其作品包含著豐富的意旨、風格和主題,涉及到歷史、自然科學和數學等不同領域。有評論家稱其《萬有引力之虹》系借助神力完成,堪稱一部大百科全書。 他對自己的個人生活諱莫如深,成名后深居簡出,早年的照片和檔案也離奇消失,使外界對他的私生活同對他的作品一樣充滿好奇和無奈。 他的主要作品還有《V》《拍賣第49批》《性本惡》。 22. 馬德赫·賈弗雷(P282)(?) 23. 喬納森·米勒(P282)(?) 24. 巴勃羅·聶魯達(P283) 1971年獲諾獎的智利詩人,《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自傳體回憶錄《我坦言我曾歷盡滄桑》。 25. W.H.奧登(P302) 1907—1973,詩人、評論家(由于出生于英國,后來成為美國公民,所以也有人將其列為美國作家),舉世公認的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奧登詩選:1927-1947》。 26. 阿瑟·米勒(P303) 1915—2005,美國劇作家,瑪麗蓮·夢露的前夫。《推銷員之死》《薩勒姆的女巫》 27. 克利福德·奧德茲(P303) 美國劇作家,譯文82年出過他的書,《奧德茨劇作選》。 28. 瑪麗·麥卡錫(P304)(?) P305頁尾注腳說是美國小說家。 29. 羅伯特·洛威爾(P304 P327) 后一個頁碼上有注釋,美國詩人,詩集《威利爵爺的城堡》和《海豚》曾先后獲得普利策獎。 30. 伊麗莎白·哈德威克(P305)(?) 頁尾注腳說是美國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 31. T.S.艾略特(P305) 諾獎詩人,《四個四重奏》和《荒原》應該都聽過吧?1948年因“革新現代詩,功績卓著的先驅”獲諾貝爾文學獎。 32. 伯特蘭·羅素(P305) 數學家,哲學家,好吧我就讀過他一本《西方哲學史》。 33. 拉金(P306) 英國著名詩人,小說家。《菲利普·拉金詩選》。 34. 愛德華·托馬斯(P342) 1878-1917,英國詩人,代表作《艾德稠普》。 以上感謝 @wenwen_inWonderland 同學整理,真是辛苦了。 說是補充,其實也不再做更多的補充了,因為《甜牙》里提到的作家名字實在太多,很多都是就在書中一閃而過。所以,就稍提幾位吧。 吉卜林 出生于孟買的英國人吉卜林,是英國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作家,也是奧黛麗·赫本、馬克·吐溫和博爾赫斯等人非常喜愛的作家。 喬治·奧威爾曾說:“我十三歲崇拜吉卜林,十七歲討厭他,二十歲欣賞他,二十五歲鄙視他。如今又再喜愛他。唯一不變的是,只要讀過他,就難以忘記他”。 “故事圣手”毛姆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文集《觀點》中也八卦過吉卜林幾筆。 在嚴肅文學創作之外,吉卜林還寫過科幻小說,畫過插畫,做過貓奴。 多麗絲·萊辛 多麗絲·萊辛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2008年,她位列《泰晤士報》“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作家”排行榜第五位,排在她前面的分別是拉金、奧威爾、戈爾丁及泰德·休斯,以上諸君,麥克尤恩在《甜牙》中只放過了泰德·休斯一位,其中奧威爾還出現了兩次。 西爾維亞·普拉斯 麥克尤恩雖然略去了英國詩人泰德·休斯,但是他提到了休斯的妻子西爾維亞·普拉斯。這位美國女詩人曾稱休斯為“世間惟一能與我匹配的男子”。 西爾維亞·普拉斯是第一位去世后獲得普利策詩歌獎的詩人。她也被傳記作家譽為“美國文學界的瑪莉蓮·夢露”。 《未來是一只灰色海鷗》收錄了西爾維亞·普拉斯從1956年直至1963年去世這一時期的所有著名詩歌,由其丈夫泰德·休斯親自編輯、注釋、作序。詩人去世18年后這部詩集的出版,被譽為1981年最重要的文學事件之一。 海明威 除了麥克尤恩,卡爾維諾、福克納、馬爾克斯都是海明威的粉兒,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也是向他致敬的。王朔也說自己主要受莫迪亞諾(去年的諾獎得主)和海明威的影響。 據說在海明威自殺后,多名海明威家族成員也相繼死于非命。海明威去世五年之后,他的妹妹厄休拉由于身患癌癥和抑郁癥而服藥自殺;在此十六年后,海明威唯一的兄弟萊斯特得知自己因患糖尿病而需要截肢,于是舉槍自盡。海明威家族的血淚史整整持續了四代人,人稱海明威魔咒。 諾曼·梅勒 除了海明威,麥克尤恩還提到了“海明威第二”——硬漢派作家諾曼·梅勒。 @wenwen_inWonderland 在文中已經提到過梅勒,補充一個八卦:美國作家格爾-維達爾曾經寫過一篇措辭嚴厲的文章批評諾曼·梅勒,在聚會上梅勒遇見他就揮上一拳。真是好斗! 梅勒的最后一部小說《林中城堡》以童年希特勒為主角,從一個惡魔寵臣的角度敘述。此人乃希姆萊手下前納粹情報官員,受命去調查元首本人是否有猶太血統,上溯希特勒家族三代百年,止于希特勒的少年時代。上海譯文曾出版過《林中城堡》。 博爾赫斯 最后,一定要強調一下這位:博爾赫斯!因為上海譯文剛剛出版了《博爾赫斯全集》的第一輯16本哦! 在以上作家之外,麥克尤恩在《甜牙》中還提到了康拉德、科塔薩爾、安格斯·威爾遜等共超過一百位作家。 《甜牙》: 小說家必備指南,麥克尤恩以現身說法告訴你:想寫好一部小說,需要有多大的閱讀量。 當然,更值的,還是這本小說。 實習生郭慧中對本文也有貢獻,在此表示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