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豐夜記——神功秘笈》淺釋……第3篇
(2007-10-28 10:49:33)
《瑞豐夜記——神功秘笈》淺釋
張玉仙(靈映)
興南子淺釋
第三篇
求真得丹二性合 龍虎爭斗自調和
金鳥玉兔元二性 三元一氣金頂歌
黃芽再生媒娉信 夫妻情動能調運
光氣元中丹自生 月明三華修根本
淺注:二性:元精為金性為日為陽,元神為木性為月為陰,故稱二性。二性也稱二物。《悟真篇》云:“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虎龍蟠”。元精、元神加上真意三者,稱為“三性”,故有“超二氣于黃道,會三性于玄宮”之說。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敘》“身中有一點真陽之氣,心中有一點真陰之精,故曰二物”。金丹的修煉,就落在使此“二物”、“二性”“合”在一起,不合則無以言丹。古人說“丹”字是“日”頭“月”腳,日月相合而成“丹”。
龍虎:龍為元神,虎為元精,即二性。爭斗,陰陽相交、相融、相化的過程,所以紫陽有“兩獸相逢戰一場”之說,戰就是“爭斗”,兩獸指龍虎。
自調和:陰陽二氣在體內的相交相合是個很自然的過程,是神、氣自為,而非后天的識神心意所為。調:調節;和,相合,和諧。《悟真篇》詩云:
坎電烹轟金水方,火發昆侖陰與陽。
二物若還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此詩言“和”、“合”、“自然”。
調和鉛汞要成丹,大小無傷兩國全。
若問真鉛何處是,蟾光終日照西川。
此詩言“調和”而成丹。
西山白虎正猖狂,東海青龍不可當。
兩手捉來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
此詩言“斗”。斗是元精、元神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丹士在修煉過程諸多身心的痛苦也是這種“斗”的結果,不經過這種痛苦,身心就不能變化,氣脈就不能開通。修煉中的種種光影幻景的出現,都與元精、元神這兩種陰陽生化能量的“爭斗”相關。比如性光的閃現,就好比天空中陰電與陽電相遇而發生雷電一樣,丹士也有腦中雷鳴的功夫景象。
金烏即日,玉兔即月。即二物、二性,元神、元精,分別對應離卦、坎卦。《悟真篇》詩云:
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藥來烹。
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舟不解生。
詩中“烏、兔”就是“二物”。爭、即“怎”,在這里不是“爭斗”之意。
三元一氣:元神、元氣、元精稱“三元”,其本質是先天一氣,沒有質的區別。《金丹四百字·序》:“煉精者煉元精,非淫逸所感之精;煉氣者煉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煉神者煉元神,非心意念慮之神。故此神氣精者,與天地同根,與萬物同其體,得之則生,失之則死。以陽火煉之則化為陽氣,以陰符養之則化成陰精。”能與天地同根、萬物同體的,就是莊子所言“通天下一氣耳”的先天元氣,是宇宙萬有的本源,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宇宙背景能量”。這才是真正的終極意義上的丹藥,內丹中也稱為“先天真一之氣”。《悟真篇》詩云:
道自虛元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
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金鼎:丹鼎。古有《金鼎歌》,為真人丹訣,有“鼎鼎鼎,原無鼎”之句,鼎只是比喻,乃神氣所在之處及神氣本身。神氣就是鼎,神氣在處即是鼎。在腹中煉氣時,初則稱為“土釜”,后來得藥還丹,則稱為“黃金鼎”。腹為坤卦為土,后來“遷爐移鼎”,神氣上行。元神居于頭部泥丸宮中,頭為乾卦,為金。《悟真篇》詩云: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黃芽:丹藥,來之命精的精微物質、能量、生命信息。黃乃土之色,芽乃長之象,比喻真陽之氣由腹部丹田漸漸生起,如春來大地發芽一樣。《悟真篇》詩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