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為了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推動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根據柳河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訓測評管理辦法(2015年)和柳河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標準,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測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柳河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訓測評管理辦法(2015年)》、《柳河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標準》等相關規定,本次培訓是面向全員,重在應用的能力培訓,以“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為發展性要求,以“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為主線,采取“實踐應用”、“以賽促學”等培訓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主要培訓目標 1.通過集中培訓,促使教師基本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基本理論與技術、課堂多媒體操作、課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學本技能。 2.通過集中培訓和日常研訓,促進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的教學設計、課堂信息化教學基本技術應用技能等,并能熟練運用博客、QQ群、校園網站等網上教研方式與專家、教師之間進行研討交流。 3.建立全校信息技術教學在課堂日常教學應用管理評價機制,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課堂信息化教學班班通。 4.建立全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骨干教師人才隊伍。 三、培訓時間 2015年9月15—12月15日 四、培訓對象 我校及村小在崗的全體教師(幼兒園及學校個別領導除外)共80人。 五、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依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執行,重點在應用,包括: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三個方面。 六、培訓方式 學校集中培訓與教師自學相結合;網絡研修與實踐應用相結合。 七、培訓原則 1.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理論學習必須與信息技術實踐運用相結合,同時要加強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真正把信息技術教育學習落到實處。 2. 堅持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原則。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教師必需能熟練使用學校現有的各種資源進行教學、教研、教改,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技巧,能夠更快地領略信息技術的無窮魅力,并充分、合理的利用軟硬件資源為教學改革服務。 3.堅持改革創新的原則和規范管理的原則。 八、健全制度與保障 1.成立提升工程校本培訓組織機構(見附件)。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主管師訓領導為副組長的學校信息技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具體負責落實本校提升工程的各項培訓學習、測評等工作。 2.建立網絡硬件保障機制 學校確保本校教師在線硬件設施、網絡及設備滿足教師需求,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3.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學校結合實際,制定檢查制度,定期督查、指導學員線上學習和實踐應用,并通過校園網及時傳達省平臺的學習成績考評情況。 九、測評方法 (一)制訂培訓測評實施方案 按照“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基本原則,通過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測評,激發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主動性。 (二)實施測評 學校在柳河縣提升工程領導小組的指導、監督下,依據《柳河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訓測評管理辦法(2015年)》、《柳河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標準》制定本校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方案,依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水平情況和網上學習分數,以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確定4個評定等級。 (三)有效利用測評數據 有效利用測評數據,建立對教師個人的測評數據動態分析機制,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學校要用好測評數據開展校本和網絡研修。
柳河縣三源浦中心校 2015年9月15日
|
|
來自: 高山館209 > 《工作規劃方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