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可清熱解毒的那些方劑!
無論是中醫科班出生的杏林高手,還是民間作坊的平頭百姓,對于“清熱解毒”一詞可謂是耳熟能詳。一般而言,出現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癥狀時,就可能會用到清熱解毒之法。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常用的那幾個清熱解毒的中醫方劑吧!
黃連解毒湯 組成:黃連9g,黃芩、黃柏各6g,梔子9g。 功用: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衄血;或熱甚發斑,身熱下利,濕熱黃疸;外科癰瘍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方解:黃連大苦大寒、清瀉心火、兼瀉中焦之火,黃芩清上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導熱下行,使火熱從下(小便)而去。四藥合用,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熱毒解,諸癥可愈。本方瀉火解毒之力頗強,以大熱煩擾,口燥咽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證治要點。但大苦大寒之劑,久服易傷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配伍思路:苦寒直折。 現代應用:感染性熱病。 普濟消毒飲 組成: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15g,生甘草、玄參、桔梗各6g,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3g,僵蠶2g,柴胡6g,升麻2g,陳皮6g。 功用: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 方解:大頭瘟,乃感受風熱疫毒之邪,壅于上焦,發于頭面所致。方中重用酒連、酒芩(芩、連酒炒,以使藥物作用上達于頭部)清熱瀉火,祛上焦熱毒;牛蒡子、連翹、薄荷、板藍根辛涼,可疏散頭面風熱;玄參、馬勃、僵蠶、甘草、桔梗清熱解毒、利咽喉;升麻、柴胡疏散風熱,并引諸藥上達頭面,且寓“火郁發之”之意;佐陳皮理氣而疏通壅滯,行氣助藥力。 配伍思路:清熱解毒,向上、從表疏風散邪。 現代應用:腮腺炎或頭面部、上呼吸道感染。 涼膈散 組成:連翹18g,梔子、薄荷、黃芩各5g,川大黃、厚樸、芒硝、甘草各9g,竹葉7片,蜂蜜少許。 功用:瀉火通便,清上瀉下。 主治:上、中二焦火熱證。胸膈煩熱,煩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瘡,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 方解:方中重用連翹,清熱解毒,配黃芩以清胸膈郁熱,梔子通瀉三焦,引火下行,薄荷、竹葉輕清疏散,五藥共解上焦、胸膈邪熱;大黃、芒硝瀉火通便,使熱從下而去,佐以甘草、蜂蜜,既能緩和硝、黃峻瀉之力,又能存胃津,潤燥結,和諸藥。 配伍思路:清上瀉下以祛濕熱、火熱之邪。 現代應用:多用于治療感染,辨證屬濕熱型。 仙方活命飲 組成:金銀花25g,貝母、天花粉、赤芍、當歸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乳香、沒藥、白芷、防風各6g,陳皮9g。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 主治:癰瘍腫毒初起。紅腫焮痛,或身熱凜寒,苔薄白或黃,脈數有力。 方解:重用金銀花,清熱解毒;天花粉、貝母清熱排膿;白芷、防風透達營衛,疏風解表,又可散結消腫;當歸尾、赤芍、乳香、沒藥、橘皮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經絡,潰堅決癰;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煎藥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藥力直達病所。 配伍思路:清熱解毒、行血消散以消腫潰堅。 現代應用:用于各種瘡瘍癤腫的輔助治療。 良藥苦口利于病,一般清熱解毒的藥物都會比較苦,黃連黃柏就是如此,但是清熱也分濕熱和虛熱,如果是體內虛火旺盛不宜使用清實熱的中藥。
|
|
來自: nhql > 《祖傳秘方 名醫秘方 偏方 驗方 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