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報訊 你知道“批發伊川、問鼎中原”的歷史典故嗎?在伊川徐陽新發現的古墓群將為你印證這段神秘的歷史。11月26日,記者從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伊川鳴皋徐陽發現的春秋時期的古墓葬群,搶救性發掘墓葬2座,在搶救性發掘期間,在徐陽村周圍調查共發現土坑墓30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2~3座,車馬坑8座,基本了解了墓地的分布區域和保存現狀。目前,相關部門正著手準備申報2015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據伊川文物部門介紹,徐陽古墓位于伊川縣鳴皋鎮徐陽村,伊河支流順陽河中游兩岸臺地上。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報請國家文物局批準,搶救性發掘墓葬2座,其中一座實為陪葬車馬坑(2013LYXK1)。車馬坑口長7.55米、寬5.95米、深2.8米。隨葬車6輛,馬13匹,車馬坑東北角還發現隨葬大量牛羊頭蹄等。 2015年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在徐陽村東和村南各發掘大型墓葬1座,徐陽村東發掘陪葬車馬坑1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2015LYXM1口長6.00米,寬4.50米,墓底距墓口深2.81米。2015LYXM2口東西長6.30米、南北寬5.40米、深8.5米。車馬坑(2015LYXK1)東西長9.30米,南北寬8.80米。目前已發現車4輛,已清理出1輛,車輪直徑1.46米,兩輪間距1.67米。 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吳業恒介紹,從發掘情況分析,車馬坑放置牛羊頭蹄的葬俗與春秋戰國時期甘青地區戎人埋葬習俗相似,而與中原地區埋葬習俗差別較大。根據《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記載:“秋,秦、晉遷陸渾之戎于伊川。”公元前525年秋,晉國出兵剿滅陸渾戎。經考證,陸渾戎分布的大致范圍在今伊闕、鹿蹄山以南,伏牛山以北,熊耳山以東區域內,涓水(即今順陽河)流域為其中心地帶。從墓葬年代、埋葬習俗分析,認為這批墓葬應為春秋時期的陸渾戎貴族墓地。此次考古新發現以實物資料的形式印證了陸渾戎遷徙中原的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考古學術價值。(李向前) 相關鏈接: 1、周定王元年(乙卯,公元前606年)春,楚莊王又帶兵攻伐陸渾(今河南省嵩縣北部)的戎族,事后,并在周王朝的邊境上閱兵示威,嚇得姬瑜趕忙派大臣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劈頭就問周朝都城宗廟內九鼎的“小大輕重”。九鼎是天子權力的象征,問九鼎的重量,也就意味著有覬覦天子權位的野心。經過王孫滿的駁斥,楚莊王才引兵退去。這件事,史稱“問鼎中原”。 2、周平王(幽王的兒子,名宜臼,遷都到洛邑)東遷時,辛有(周大夫)到伊川,看見人民披散頭發在野外祭祀,說:“不到百年,這里就會被西戎所占,因為這里傳統的禮節已經喪失了。”到魯僖公(名申)二十二年,秦、晉果然將陸渾(地名)的戎人遷到伊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