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留峰 作品展
【高清】以下作品圖片可點擊放大 
作品1.《老屋》 22x32cm 石版畫 1999

作品2.《麗人湖畔》 36x45cm 石版畫

作品3.《卓瑪何時歸》 48x54cm 石版畫 2000

作品4.《憧憬》 38x60cm 石版畫 2002

作品5.《孩子》 36x56cm 石版畫插圖 2002

作品6.《冬雪》 50x73cm 水彩 2011

作品7.《守望》 50x72cm 水彩 2011

作品8.《風聲》 53x73cm 水彩 2011

作品9.《晨光》 53x72cm 水彩 2011

作品10.《人體》 55x73cm 水彩 2006

作品11.《三月中旬》 55x73cm 水彩 2005

作品12.《藍色的夢》 48x75cm 水彩 2007

作品13.《保姆》 45x70cm 水彩 2007

作品14.《一片綠草地》 80x120cm 油畫 2000

作品15.《贊花》 80x100cm 油畫 2000

作品16.《驚蟄》 80x100cm 油畫 2011

作品17.《聽海》 80x100cm 油畫 2010

作品18.《暖冬的記憶》 100x120cm 油畫 2011

作品19.《星空》 70x100cm 油畫 2007

作品20.《兩個月亮》 70 x100cm 油畫 2009

作品21.《紅云》 150x180cm 油畫 2013

作品22.《物語》 80x100cm 油畫 2011

作品23.《青蘋果》 100x120cm 油畫 2011

作品24.《白馬凈土4》 80x100cm 油畫 2012

作品25.《白馬凈土5》 80x100cm 油畫 2013

作品26.《納木錯》 50x60cm 油畫 2012

作品27.《憧憬》 80x100cm 油畫 2012

作品28.《孔雀公主》 100x100cm 油畫 2010

作品29.《山海經----21世紀的生態啟示》 110x240cm 油畫 2013

作品30.《山鬼》 70x110cm 油畫 2010

作品31.《無邊世界》 165x200cm 油畫 2014

作品32.《色界天1》 80x100cm 油畫 2013

作品33.《色界天2》 80x100cm 油畫 2013

作品34.《憶.千江月》 135x180cm 油畫 2014

作品35.《色界天組畫》 200x240cm 油畫 2014

作品36.《夜》 80x80cm 油畫 2008

作品37.《靜物》 80x80cm 油畫 2012

作品38.《大光明云》 70x100cm 油畫 2012

作品39.《春山》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0.《秋山》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1.《非山2》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2.《秋山雙鹿圖》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3.《五鹿圖》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4.《白馬凈土1》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5.《白馬凈土2》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6.《白馬凈土3》 80x100cm 油畫 2014

作品47.《偎依》 80x100cm 油畫 2013

作品48.《天路》 60x80cm 油畫 2014

作品49.《彼岸》 60x90cm 油畫 2014

作品50.《山地》 60x80cm 油畫 2014

作品51.《山水1》 60x80cm 油畫 2015

作品52.《山水2》 60x80cm 油畫 2015

張留峰
我的藝術觀 藝術是什么?這個世界真的需要藝術嗎?提到我的藝術觀,我不得不思考關于藝術的這些最根本的問題。 給“藝術”下個定義是個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就像給“科學”下定義一樣,特別在這個各種藝術思潮多元化的時代,每個藝術家心中都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我不能給藝術下定義,但我想我能找出組成藝術的條件:人為的、有物質載體的、是精神產品的、美的構成的……當然作為高雅的為一小部分人欣賞的藝術,藝術品還要具有高度和深度。 沒有藝術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音樂,沒有文學,沒有影視,沒有繪畫,這個世界一定是枯燥和暗淡的。正因為藝術才使得我們的世界看起來是那么的多彩。 沒有藝術,我們做為性靈的存在其精神性是無法安放的,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對我來說藝術家應該像一個靈魂的工程師。真正的藝術品一定觸及到人們的靈魂深處。藝術家有資格和實力去幫助他人塑造靈魂嗎?如果有,那他必然具有崇高的人格、高超的境界、豐厚的學養和完美的技巧作為鋪墊,才能資格去作靈魂的工程師,否則有幾個藝術家敢保證自己比觀者更高明呢。作為一個大藝術家他身上一定背負這使命與責任,被自身的天職所束縛,他有點像傳道士,其作品中必然含有教化的成份,也許他的作品在告訴人們應該熱愛生活;他的作品在幫助人們認識真理;他的作品在訴說什么是精神的家園;他的作品在告訴人們應該戰勝墮落和腐化,去努力提升和凈化靈魂層次……當然高超的藝術家把教化的內容掩含在完美的形式當中從而不降低藝術的格調,可惜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只喜歡欣賞娛樂性的藝術而不愿接受教化,藝術家的精神高度越是向上走越意味著與大眾疏離,這種孤獨和苦悶只有殉道的藝術家才愿意為大眾作出犧牲,這種人少之又少,所以真正震撼人心的藝術少之又少。 東西方哲學的不同造就了東西方藝術家看待事物的不同態度,西方藝術家在與客觀世界的對話中尋找自我,但自我是流變中的我,并非實我,西方現代哲學和邏輯思維最終的導向可能是虛無。而東方的藝術家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推究萬物造化之理,并按其理以塑造自身,追求化自我為無我,化無我為萬有的玄妙境界,這種哲學最終引導藝術走向心靈的超脫和自在的境地,不信看宋元山水意境的高妙、禪宗繪畫的無執無住、《春江花月夜》詩句的孤篇橫絕、北齊佛像微笑的神秘……我雖然學西畫,但近些年我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逐步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猶如彼岸皎潔的靈燈,可惜在當今它那超逸的凈界在已漸然明滅于彼岸。 我的藝術作品是我思想和感情的載體,我畫中所想追求的是超越現實之上的另一種境界,去表現具有詩意和佛家哲理意味的平靜的世界,想追求自然、自由、禪意、質樸至簡、渾然天成的作品品質,這就是我想追求的藝術和樂于去為之奮斗的。 對我來說,畫畫是一種修行的方式,面對畫布應如同達摩面壁一樣,在物我交流中尋找自我,又自我否定。自我斗爭去戰勝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只有燃燒自己。雖然志存高遠,但始于足下,路漫漫其修遠兮。
張留峰,男,1979年10月生于河南省鹿邑縣。任教于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 199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附中, 2002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 2005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班。 2014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做訪問學者。 獲獎: 2001年本人作品《麗人湖畔》榮獲全國美術院校“魯藝杯”優秀獎 2002年作品《兩個月亮》入選全國第三屆版畫年會 2003年作品《卓瑪何時歸》入選第八屆全國版畫三版展 2005年作品《圍城插圖系列》榮獲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創作一等獎 2005年作品《憧憬》入選全國美術院校“魯藝杯” 2007年作品 榮獲首屆“金紫荊”中國美術教師優秀獎 2007年作品《耕耘》入選第四屆浙江省青年畫展 2008年作品《圍城插圖3》入選國際觀瀾版畫雙年展 2010年作品《孔雀公主》榮獲中華國學“屈原杯”文化大賽金獎 2011年作品《馬本齋和回民支隊》榮獲中華國學“屈原杯”文化大賽優秀獎 2012年作品《驚蟄》榮獲浙江省中青年畫家聯展優秀獎 2014年作品《山海經--21世紀的生態啟示》入選九月人文浙江省美術作品展 2014年作品《紅云》入選陜西省西部油畫展 展覽: 2001年在天津美術學院舉辦六人畫展 2005年在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舉辦個人素描展 2008年在杭州大唐國際畫廊舉辦五人畫展 2012年3月參加臺北新藝術博覽會。6月參加浙江省中青年畫家聯展 2013年個人油畫作品在杭州映象江南畫廊展出 2014年個人作品在何水法美術館展出,同年個人作品在杭州限象畫廊展出 作品發表: 作品分別在《美苑》《北方美術》《藝術中華》《時代藝術》《當代藝術與經營》《中國水彩》《中國收藏》《羲之書畫報》等刊物和雜志上發表。 出版: 《設計素描范本》 《設計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