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語言提升系列之 靈活的句式變化 (2010-10-9 10:05:00)董一菲
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好文章的語言總是有感情,有形象,有韻律,有聲音,有氣味的,甚至有著悠長悠長的回味,讓人體會到愛,體會到溫暖和良善,觸摸到某種詩意和哲理。 而運用靈活多變的句式是提升語言的方法之一。 靈活多變的句式會有一種靈動感、生命力、一種變化的生動之美,就像《詩經衛風》中的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會使文章顧盼神飛,有了淺笑和眼波的流轉,也因此而氣韻生動。 (一) 切·格瓦拉是一個浪漫的游俠詩人,一個永遠戰斗著的戰士,一個不屈靈魂!他是阿根廷人的驕傲,他象征著永遠地抗爭和戰斗。如今的格瓦拉,在許多人的眼中,再不是那個瘦骨嶙峋的哮喘病人了,他成了革命、青春激情、力量、夢想和烏托邦的代名詞。在1968年的巴黎街頭,他的“切!切!切!”成了法國學生滸時最響亮的口號;在球王馬拉多納的手臂上,他是圖騰;在許多人的書房里,他的黑白肖像代表著一塊精神高地……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 這段話飽含深情,文采飛揚,具有強大的張力。 開篇排比句挾天風海雨,錚錚作響,“切·格瓦拉是一個浪漫的游俠詩人,一個永遠戰斗著的戰士,一個不屈的靈魂!” 這三個句子將切·格瓦拉的那份浪漫,任俠,詩情,無畏,不屈表達得排山倒海,堪稱“健句”,充滿了力與美。 “如今的格瓦拉,在許多人的眼中,再不是那個瘦骨嶙峋的哮喘病人了,他成了革命、青春、激情、力量、夢想和烏托邦的代名詞。 這一段由開篇排比的整句轉向散句,而這段散句又長短交錯極具節奏之美。“如今”兩字由激情迸發的抒情轉向深情舒緩的記敘,娓娓動人,情深意切,句子由短至長,表達的內涵愈加豐富感人。“再不是那個瘦骨嶙峋的哮喘病人”和后文“他成了革命、青春、激情、力量、夢想和烏托邦……”形成對比映襯、搖曳生姿,使切·格瓦拉這個人物充滿了神圣和神秘,并搖搖呼應前面總起的排比句,而同是修飾語,一長一短,饒有情趣,極富韻味。 結尾“在球王馬拉多納的手臂上,他是圖騰;在許多人的書房里,他的黑白肖像代表著一塊精神高地……” 用對稱句收束,很精警,特別是拈出了“圖騰”和“精神高地”這樣抽象的名詞,將讀者的心靈引向了崇高的所在。 中國傳統美學講求對稱,而句子又有整散之分,整句就是排比句、對偶句和大致對稱的句子。整句使文章更簡斬有力,而散句瀟灑飄逸,無拘無束,就像魯迅先生評價《史記》一樣,“無韻之離騷”。 長句周詳嚴密,短句跳脫明快,如果在寫作的時候注意整句散句結合,長句短句結合定會使作文的語言增色。 (二) 時維六月,序屬仲夏。榴花綻紅,清菏吐綠,輕舟晚楫香風細,鴛鴦戲水,白鶴亮翅,柳枝搖曳湖水平。乘假日,風吹衣袂,花迎樹陰,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 ——河北考生《莫忘本》 這是一篇高考的考場作文,小作者巧妙地仿寫了王勃《滕王閣序》的行文格式,文言語句含蓄典雅足見其文言功底,而靈活運用推陳出新又足見其才華。 文言句中大量的四字短語更是使文章增色,更耐人尋味,有意境,更有深度。 (三) 我是一個盲人,但我的世界卻是多姿多彩的。 每天早上起來,母親都會不厭其煩的為我穿衣,幫我梳頭,15年一直如此。天氣晴朗的時候,母親還會用她那粗糙的手拉著我去河邊散步。走在石子路上,陽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我問母親,陽光是什么顏色的?母親總會輕柔的摸著我的頭說,陽光啊,是黃色的,金燦燦的。哦,我知道了。 ——天津考生《我生活的世界》 文采總是有那么兩大類,一類是鳳冠霞帔,華美炫目,一類是清水芙蓉,淡掃蛾眉。 這段文字干凈清爽,幾乎是一段沒有任何雕琢痕跡的口語,豪華落盡見真淳,就像陶淵明的詩,一片天籟,一片赤子之音。 在這段口語句式里,我們感受的是一種靜美,一種純美,緩緩的敘事,讓我們有一種溫暖和感動。 “每天早上起來”,敘述得波瀾不驚,卻讓我們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母愛怦然心動,“每天”綿延了15年,也許會更久。 “為我穿衣”“幫我梳頭”簡短的口語化的語句包容了母親的天地大愛,樸素的語言就像樸素的母愛,不事雕琢,卻感天動地,如無言的蒼天和厚重的大地。 “陽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金燦燦的”這疊詞句平平仄仄曲曲折折又有天真的意趣,有觸覺,有聽覺,似乎還有聽覺的絲絲縷縷。 漢語的魅力來自它的彈性,可以重組,可以變形,有整句散句,長句短句,文言和口語句,有反問句,陳述句,感嘆句,有倒裝句和獨詞句,疊詞句,千變萬化,千嬌百媚。 孩子,如果你想提升你的作文語言,你就要用心體會句式的變化之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