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醫雜志 臨床合理用藥系列講座(9) 抗抑郁藥物臨床合理應用 100017 關鍵詞:;抗抑郁藥物;臨床合理用藥 抑郁障礙(抑郁癥)是常見的精神障礙。抗抑郁藥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郁障礙的主要藥物,這類藥物有許多種,自從50年代問世以來,發展很快,特別是近十幾年以來,許多新型抗抑郁藥層出不窮。因此,根據抑郁癥患者的個體情況,臨床選擇合適的藥物非常重要。 1藥物研究進展 1.1單胺氧化酶抑制藥(MAOIs)主要用于抑郁癥、非典型抑郁癥、伴有焦慮或疼痛等癥狀的抑郁癥。可逆性選擇性MAOIs主要有嗎氯貝胺,不可逆性的MAOIs主要有苯乙肼。因MAOIs不良反應較多,如中毒性肝損傷、高血壓危象等,且療效遠不如后來出現的三環類藥物,現已成為治療抑郁癥的次選藥物。 1.2 1.3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藥(SSRIs) 1.4選擇性5-HT及去甲腎上腺素(NE)再攝取抑制藥(SNRIs) 主要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及米那普侖。文拉法辛主要用于抑郁癥、伴焦慮癥狀的抑郁障礙及廣泛性焦慮癥。用法和劑量:最小有效劑量75mg/d,治療劑量為75~300mg/d,一般為l50~200mg/d,快速釋放劑型分2~3次服;緩釋膠囊每粒75~150mg,有效劑量75~300mg/d,日服1次。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口干、出汗、乏力、焦慮、震顫、陽痿和射精障礙。度洛西汀主要用于治療抑郁癥,劑量為40mg/d(20mg l日2次)至60mg/d(1日l次或30mg 1日2次),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口干、便秘、食欲下降、疲乏、嗜睡、出汗增多。米那普侖主要用于治療抑郁癥,劑量為100~200mg/d,分2次服。不良反應有焦慮、眩暈、發熱潮紅、出汗、惡心、便秘、排尿困難等。 1.5 具有NE和5-HT雙重作用的抗抑郁藥(NaSSAs) 1.8 1.9 1.10新型四環類抗抑郁藥,米安舍林用于各種抑郁障礙,特別適用于有焦慮、失眠的抑郁患者。低血壓,白細胞計數低的患者禁用。用法用量:30~90mg/d,可晚上l次頓服,從小劑量開始。不良反應有頭暈、乏力、思睡,罕見粒細胞減少。 1.11其他藥物復方藥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適用于輕、中度的抑郁癥,尤其是心因性抑郁,軀體疾病伴發抑郁,圍絕經期抑郁,酒依賴及藥癮伴發的抑郁。常用劑量為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一片;嚴重病例早晨的劑量可加至2片。老年患者早晨服1片即可。不良反可能會有短暫的不安和失眠,長期使用可能出現錐體外系反應。不適用于過度興奮或活動過多的患者,大劑量長期使用突然停藥會引起撤藥癥狀。禁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宜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停用的2周后,方可換用本藥。貫葉連翹植物提取物,適用于輕、中度的抑郁癥,同時能改善失眠及焦慮。由于為天然藥物,在歐洲及美國,該藥作為非處方用藥。 2臨床合理應用 2.1 藥物選擇 2.1.1伴有明顯激越和焦慮的抑郁癥患者,可選用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如SSRIs中的氟伏沙明、帕羅西汀,NaSSAs中的米氮平,SARIs中的曲唑酮,以及TCAs中的阿米替林、氯咪帕明等,也可選用SNRIs中的文拉法辛。在治療的早期,可考慮抗抑郁藥合并苯二氮草類的勞拉西泮(1~4mg/d)或氯硝西泮(2~4mg/d)。當激越焦慮的癥狀緩解后可逐漸停用苯二氮革類藥物,繼續用抗抑郁劑治療。 2.1.2伴有強迫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可考慮選用TCAs中的氯咪帕明,以及SSRIs。通常使用的劑量較大,如氟伏沙明可用至200~300mg/d、舍曲林l50~250mg/d、氯咪帕明150~300mg/d。 2.1.3伴有精神病性癥狀抑郁癥患者,選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同時,可合并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及舒必利等,劑量可根據精神病性癥狀的嚴重程度適當進行調整,當精神病性癥狀消失后,繼續治療1~2個月,若癥狀未再出現,可考慮減藥,直至停藥,減藥速度不宜過快,避免出現撤藥綜合征。 2.1.4難治性抑郁癥患者(1)增加抗抑郁藥的劑量增加原用的抗抑郁藥的劑量,至最大治療劑量的上限。在加藥過程中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有條件的,應監測血藥濃度。但對TCAs的加量,應持慎重態度,嚴密觀察心血管的不良反應,避免過量中毒。(2)抗抑郁藥物合并增效劑具體聯用方案為:①抗抑郁藥合并心境穩定劑:如鋰鹽(750~1000mg/d),鋰鹽的荊量不宜太大,通常在750~1000mg/d。一般在合用治療后的7~14天見效,抑郁癥狀可獲緩解。②抗抑郁藥與抗癲癇藥聯用:如丙戊酸鈉(0.4~0.8/d)、卡馬西平(0.2~0.6/d)。③抗抑郁藥與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聯用:如維思通(1~2mg/d)、奧氮平(5~10mg/d)、喹硫平(200-一400mg/d)等。④抗抑郁藥與丁螺環酮(buspiron)聯用:丁螺環酮的劑量逐漸增加至20~40mg/d,分3次口服。(3)抗抑郁藥與甲狀腺素聯用:加服三碘甲狀腺素(T3)25ug/d,1周后加至37.5~50ug/d。可在1~2周顯效。療程l~2個月。不良反應小,但可能有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焦慮、面紅。有效率約20%~50%。⑥抗抑郁藥與苯二氮卓類(BZD)聯用:可緩解焦慮,改善睡眠,有利于疾病康復。(3)2種不同類型或不同藥理機制的抗抑郁藥的聯用①SSRIs與SMA聯用:如白天用SSRIs,如氟西汀;晚上服用SMA,如曲唑酮。② SSRl和SNRl/NaSSAs聯用:③ SNRl和NaSSAs聯用。 2.2.1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劑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小劑量療效不佳時,根據不良反應和耐受情況,增至足量(藥物有效劑量的上限)。 2.2.3注意換藥與停藥,用藥無效,可考慮換藥,改用同類其他藥物或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類藥物。應注意氟西汀需停藥5周才能換用MAOIs,其他SSRIs需停藥2周。MAOIs停用2周后才能換用SSRIs。如需終止用藥,應緩慢(數周)減量,以便觀察有無復發跡象,亦可減少撤藥綜合征。 2.2.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用藥治前向患者及家人闡明藥物性質、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爭取他們的主動配合,能遵囑按時按量服藥。 2.2.5根據病情確定用藥療程。急性期,推薦6~8周,控制癥狀,盡量達到臨床痊愈。恢復期(鞏固期) ,用藥至少4~6個月,在此期間患者病情不穩,復燃風險較大,原則上應繼續使用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并劑量不變。維持期,一般認為首次抑郁發作維持治療為6~8個月;有2次以上的復發,特別是近5年有2次發作者應維持用藥。對于青少年發病、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病情嚴重、自殺風險大、并有遺傳家族史的患者,應考慮維持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