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關于兒童血鉛超標及鉛中毒的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每一次都會引起短時間的輿論關注,比如2009年8月14日人民日報報道:陜西鳳翔抽檢731名兒童發現615人血鉛超標,可熱點事件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仍能記得這條消息的又有幾人呢?至少,我還沒有忘,因為我剛剛要把這個事情忘了,結果又發生一起兒童鉛中毒的事件…… “5月中旬開始,上海市環境與兒童重點實驗室的顏崇淮教授陸續接診了來自深圳的幾例腹痛待查的患兒,所有患兒都是極重度鉛中毒,均系使用了一款(中藥)噴鼻劑……實驗室測得患兒靜脈血鉛水平為907微克/升,并且觀察到齒齦鉛線和骨鉛沉積。”(@蝦米媽咪) 這等事情為什么會發生?鉛對兒童的戕害到底有多大?為減少這些鉛禍,我們都做過哪些努力?這些努力奏效了么?這些問題,其實說來話長。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鉛是我們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人類開采鉛礦的歷史已經超過6000年,鉛的發現和使用曾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狀態,水管,器皿,棺材,油漆,罐頭的密封,葡萄酒的保存,女人的化妝品……歷史上很多藥物也含鉛,鉛甚至一度在幾百年間成為比金銀更為重要的金屬,也就是說,鉛之于人類首先是有用的,而非僅僅是令人們談之色變的毒物。但由于鉛的廣泛使用,人類也在長期懵懂無知的狀態下深受其害,代價慘重,近代研究表明,有些歷史上興盛一時的王朝由盛而衰也與鉛的使用有莫大關系。 遺憾的是,雖然今天我們對鉛中毒已經有了較為深入詳盡的認識,但持續地使用鉛卻又造成了新的接觸機會,因此時至今日各種鉛中毒事件仍未從身邊完全消失。鉛對我們的戕害,甚至始自人之初…… 鉛中毒與女性妊娠 在妊娠期間,即使暴露于低鉛水平,其對胎兒也會產生嚴重的有害作用,包括發育遲緩、低出生體重和流產。同時,高血鉛水平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將鉛轉移給胎兒。因此母源性鉛污染也被認為是小兒鉛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有研究者報道了這樣一個病例:一名 22歲的美少婦(非洲裔美國家庭少婦),出現了持續的腹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神經系統癥狀(頭痛、手指麻刺感,心情十分煩燥)、高血壓、慢性腎臟疾病、貧血及牙齦上下有藍灰色線。 這些癥狀一下涉及到了消化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造血系統、循環系統,乍看起來,一頭霧水,莫說普通人,就是很多年輕醫生初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很可能不知道該掛哪一科的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該女子的復雜情形呢? 追問病史,她近期剛剛由于絨毛膜羊膜炎導致了8個月的妊娠意外終止,其牙齦上下有藍灰色線——這是鉛中毒患者特有的“鉛線”,只有在鉛中毒患者身上才可能出現,進一步檢查其血鉛,果不其然,鉛中毒正是罪魁。 奇怪的是她最后一次接觸鉛也已在7年前了,當時還因鉛中毒而住院治療。鉛中毒的源頭被認為是其之前一直居住的公寓,在15歲接受住院治療后,她和家人已遷居到一個由城市衛生署所建立的無鉛污染的新公寓,雖然該家庭中其他成員沒有經過正式檢測,但他們都否認有任何鉛中毒癥狀。該患者同樣否認在家中或工作場所中有任何新的鉛接觸。為什么鉛中毒可以在7年之后再次襲擾病人呢? 原來人體內吸收的鉛有90%~95%貯存于骨骼,這部分叫做貯存鉛【正磷酸鉛,Pb3(PO4)2】沒有生物活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貯存鉛可以轉運到血液和軟組織中變身為具有活性的可轉運性鉛【磷酸氫鉛,PbHPO4】,當可轉運鉛超過一定的指標時,鉛中毒便不可避免。本例中沒有證據表明有新的或增加的鉛接觸,在此情況下,患者體內鉛水平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妊娠期間體內礦化組織的動員和再分配而引起的。 這個病例使我們見識了鉛中毒在多器官水平上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的嚴重程度。大“鉛”世界,女人好難……不過,且慢,事實上男人更難,由于社會分工的不同,男性受到鉛中毒威脅的比例顯然更大。 鉛中毒與男性生殖健康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很多學者觀察到,男工大量接觸鉛會導致不育,配偶流產、胎死腹中或生下先天畸形的后代。一項對150名蓄電池廠男工的調查顯示,鉛中毒與中度鉛吸收者生育能力下降,表現為精子過少、無力和畸形的比率增高,輕度或生理性鉛吸收(非鉛作業車間員工)對工人生育能力無明顯影響。研究者認為鉛所引起的生育能力減退可能是鉛對性腺直接作用的結果。 另外,酶活性和代謝的改變常常會使金屬元素之間失去平衡,使鉛中毒更加復雜化,比如對鋅及鋅相關輔酶的影響。鋅是體內各種必需微量元素中需求量最大的一種,作為體內百余種酶的輔助因子,與生殖系統代謝活動密切相關,尤其與生殖器官中的多種脫氫酶活性密切相關。 正常男子的精液中鋅含量較高,是血漿中鋅含量的100倍以上。精漿中含有如此豐富的鋅,一定有重要的生理意義。研究認為,鋅直接參與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獲能過程,當男性體內鋅含量較高時,生精能力也較為活躍,與之相反,近半數男性不育者被認為同缺鋅有關。 當鉛中毒時,血鉛濃度增高,血清中幾種含鋅酶的活性則相應降低,精液鉛濃度可達到較高水平,而精液鋅濃度下降。據推測可能是體內存在鉛、鋅的拮抗。 國內張學書等對86名鉛接觸男工人進行了精液質量檢查,其一次射精量、精子總數、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存活精子數均明顯降低,精子畸形增高。還有人給雄性大鼠用醋酸鉛灌胃9周后,結果精子精目減少——看,因為鉛,連大鼠都跟著倒了大霉了呢。 不過,大“鉛”世界里,最讓人心疼的還是那些鉛中毒的孩子。 容易受傷的孩子 當成功受孕而又順利分娩之后,成長過程中的兒童仍比成人更易受鉛毒的危害。之所以這樣說,首先是因為在生活中兒童吸收的鉛比成人更多。通常鉛多積聚在距離地面1米左右的大氣中,而這個高度正好是兒童的呼吸帶,另外由于兒童對氧的需求量大,故單位體重的通氣量遠較成人為大;兒童有較多的手-口動作,且以單位體重計算、兒童食物攝入的量明顯多于成人,因此其經消化道吸收的鉛也比成人多。 再就是兒童對鉛暴露的高度敏感。與成年人的職業病性鉛中毒情況不同,兒童對體內鉛的生理-病理反應有獨特的表現。由于鉛是嗜神經毒物,對兒童神經系統-心理-智力-行為發育損傷具有不可逆性。20世紀30年代,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倫道夫·拜爾斯和心理醫生伊麗莎白·羅德首先提出鉛可能導致兒童行為障礙的說法;2001 年4 月,美國兒科學大會上,美國辛辛那提醫學中心報告指出,小兒血液中鉛的含量增加至100ug/L 時其智商下降11.7 個百分點。除此而外,鉛中毒又可產生多系統、多器官損傷(如造血系統,心血管,肝、腎,骨骼),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威脅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常見危險因素,家長們不可麻痹大意。 兒童對鉛污染的反應常見為:頭痛、腹痛、情緒急躁、攻擊行為、外科癥狀、認知能力下降、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持續哭鬧、缺鈣、缺鐵、缺鋅及貧血癥狀、體重不增。 由于兒童高血鉛所呈現的“非特異性癥狀”,又常常導致其被誤診為其他常見病,并予相應的對癥治療,這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治療自然難以取得預期效果,治療反應與常見病治療反應也不一致。 鉛中毒,沒有人能完全置身事外。 人類的活動導致了大氣中鉛含量的增加,在鉛灰色的天空之下,我們每呼吸一口空氣就會增加我們體內的鉛負荷,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你我,真的沒有理由對鉛中毒掉以輕心,且不說大型工廠排放到大氣中的鉛塵與汽車尾氣中排出的大量含鉛廢氣讓我們無處躲藏,僅飲食和用藥不當導致的鉛中毒就時常見諸報道。 江蘇省某縣醫院內科曾在11年內共收治非職業性鉛中毒524例,追查其原因,罪魁禍首是當地飲用的米酒和熱酒所用鉛錫壺。米酒中的醋酸與鉛化合成醋酸鉛【(CH3COO)2Pb.H2O】,為水溶性,易于胃腸道吸收,醋酸鉛略有甜味,它的存在居然可以使米酒的口感更佳,殊不知一杯杯美酒下肚,相伴而去的還有“穿腸毒藥”(慢性鉛中毒可導致包括腹部絞痛在內的一系列癥狀,而重度急性鉛中毒處理不及時可致人死亡,因此稱這樣的米酒為“穿腸毒藥”也不算危言聳聽)。如果說這種無意中誤服了含鉛化合物尚屬倒霉的話,那古代羅馬人因為對醋酸鉛的甜味上癮而居然將其當作酒的調味劑使用,就屬于找死了。 古羅馬廚師用來調酒的甜味劑叫做薩帕,其制作方法是將廢棄或變酸的葡萄酒在鉛鍋中煮沸制成糖漿,現在我們知道這種糖漿之所以有甜味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醋酸鉛,從這種糖漿中析出的晶體看起來嘗起來都像蔗糖,故被稱作鉛糖。摻入薩帕的葡萄酒在古羅馬極受歡迎,但據記載這種酒可能導致不育、流產、便秘、頭痛和失眠,古羅馬的妓女對薩帕情有獨鐘,因為服用此物可起到避孕作用(鉛的生殖毒性),還能使她們的皮膚變白(對造血系統的毒性導致其貧血)。 通常認為,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包括氣候變化、瘟疫、經濟衰退、宗教紛爭、權力斗爭和外部壓力,鉛是不是也在這一歷史進程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了呢?據推測公元60年之后的一個世紀里,有明文記述羅馬貴族人數銳減,極可能與此有關。遺憾的是,這種美味穿腸毒藥的制備方法并未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失傳,在中世紀以及隨后的幾百年間繼續給飲用它的人們帶來巨大痛苦,在17世紀的法國、18世紀的北美殖民地以及18世紀末在英格蘭西南部,均爆發過急性腹痛事件(同時包括精神錯亂),這些俱是歷史上著名的鉛中毒事件。 鉛的醫療用途也有悠久的歷史,古代西醫曾用含鉛的藥物治療潰瘍、皮膚感染止血和痢疾,也利用其鎮靜作用(其實是神經毒作用)治療癔病,但如今,現代醫學事實上已禁止了所有含鉛藥物的使用,但因相信另類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而導致的小兒鉛中毒事件卻偶有發生,比如在2000年,美國華盛頓州沃拉沃市的一位醫生就發現了一個只有2歲的兒童有嚴重的鉛中毒癥狀,隨后查明,他是因為服用了名為葛麗泰的民間藥物,對這種藥物進行分析之后,它幾乎就是純粹的氧化鉛……在美國西部的西班牙裔的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兒童服用民間藥物導致的鉛中毒事件,這些藥物雖有不同的名目和所謂功效主張,但相同點是其主要成分都是鉛,現在,美國已禁止進口這些藥品。 無獨有偶,這樣的不幸不止發生在大洋彼岸,對中國人來說,含鉛類中藥應用不當,也是生活中鉛中毒的一個主要原因。含鉛類中藥主要有鉛丹【Pb3O4】、密陀僧【PbO】、鉛粉【ZPb(OH)2PbCO3】及鉛霜【Pb(CH3O2)2·3H2O】、黑錫【PbS】。始載于《神農本草經》, 據說有鎮驚墜痰、截瘧殺蟲、定驚解毒等功效,能直接殺滅細菌、寄生蟲,并有抑制黏液分泌的作用。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常用于治療癲癇、癲狂、哮喘、瘧疾、皮膚病及腸道寄生蟲等。《傷寒論》中治療“傷寒下后,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千金翼方》治療消渴的鉛丹散;《普濟本事方》治療“元氣虛寒,真陽不固,上熱下寒”的黑錫丸等,都屬含鉛類中藥。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曾于2007年報道一例6個月女嬰的重度鉛中毒,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只有 6 個月大的寶寶血鉛含量嚴重超標呢?原來自寶寶出生起,媽媽一直用黃丹粉為她涂抹全身皮膚。黃丹粉又名鉛丹,主要成分是鉛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鉛。中醫古籍記載鉛丹外用有解毒止癢、收斂生肌等功效。民間(特別是衡陽、邵陽等地區)流行用它治療小兒紅臀、痱子等,目前在不少藥店都能買到。如果讓小兒長期接觸黃丹粉,后果就很嚴重了。 與大洋彼岸不同的是,美國因部分兒童服用另類醫學的民間藥物導致鉛中毒而禁止了這類藥物的進口,而在中國社會,中醫卻并非作為另類醫學而存在,因此,在我國因中藥而導致鉛中毒的隱憂大概還要存在一段時日。(這篇是舊文,當時我寫到這段時,僅僅是表達一種隱憂,不料,一語成讖,到底還是出了這種因使用中藥而導致的兒童集體鉛中毒) 其實,含鉛類中藥有毒這一事實,我國古人已有所察覺,但只有語焉不詳的記載,如《本草綱目》載“鉛性帶陽毒,不可多服”。現代研究表明鉛中毒量為0.04 g,可溶性鉛鹽的致死量為20g,微溶性鉛鹽的致死量為30 g。 令人費解的是,國內宣稱能驅鉛排鉛的中藥組方也頗不少,但大都缺乏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衛生部在2006年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預防指南》中沒提中醫藥半個字,我想亦是基于上述考慮。 既然如此,我們該怎么辦? 對于重度或急性鉛中毒,自然需要及時入院治療,予排除毒物驅鉛及對癥。而職業性鉛中毒當以預防為主,按相關標準改善生產條件加強工人防護和醫療監督。 尤其該引起所有人重視的,是對我們祖國花朵的防護。有學者提出兒童期鉛防治的關鍵是“零血鉛戰略”,即在理想狀態下保持兒童血鉛為零,但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在今日之中國真的僅僅是“理想”而已。 環境鉛污染是造成兒童血鉛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含鉛汽油的廣泛使用和鉛在現代工業中的大量應用是導致20世紀環境鉛污染的兩個重要原因。有研究估計,迄今為止全球已通過汽車的排氣管將多達1 000萬噸的鉛排放在環境中(汽油中添加四乙鉛作為抗爆震添加劑)。這樣的事實和數據讓我們覺得悲觀又無奈,但還是有人在努力試圖改變現狀。 由于對含鉛汽油有害作用的日益認識,美國在70年代就已開始限制汽油的含鉛量。在對1976~1980年進行的美國第二次全民健康和營養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時,研究者發現,在這5年期間,隨著汽油中鉛用量的逐年下降,人群血鉛水平也逐年下降。2002年,一份來自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上海交大附屬醫學院)和上海兒科醫學研究所的追蹤調查表明,在上海地區推廣使用無鉛汽油近兩年后,兒童血鉛水平有顯著下降。超過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兒童鉛中毒診斷標準的比例,從37.8%下降到24.8%。同時據上海市環保局大氣鉛監測結果顯示,上海市市區大氣鉛含量也有大幅度下降。這表明推廣使用無鉛汽油減輕了該地區的環境鉛污染程度,從而降低了兒童鉛暴露的水平。對我國2007-2012 年公開發表的關于兒童血鉛水平和(或)鉛中毒率研究的論文分類整理分析后,也提示我國兒童血鉛水平及鉛中毒率有遞減的趨勢,但仍處于較高水平,距離“零血鉛”的理想目標,我們仍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 無論如何,有些我們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措施,還是應該盡量執行。 第一,經常洗手:一次洗手可以消除90%~95%附著在手上的鉛,特別是飯前洗手。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文獻均表明男孩血鉛水平及鉛中毒率高于女孩,這大概是跟男孩衛生習慣相對較差有關,家有男孩兒,要格外注意咯。 第二,凡是小孩子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均應定期擦洗除塵。 第三,定期家庭掃除,平日常開窗通風。 第四,少去街邊玩耍,避免吸入汽車尾氣。 第五,少吃含鉛食品(如松花蛋,爆米花),避免使用一切中藥,多吃富含鈣鐵鋅的食品。 最后一點提示,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可疑鉛中毒的癥狀,請及時就醫檢查血鉛。 (作者:李清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