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有上肢被牽拉病史,肘部疼痛,無腫脹和畸形肘關節有屈曲,橈骨頭處有壓痛。X線檢查陰性。 復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后旋轉前臂,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復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復位后用三角巾懸吊一周。如活動時疼痛或復發,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復發。4~6歲后橈骨頭長大,即不易脫出。 臨床上常會遇到一些難復性橈骨小頭半脫位的患兒,由于術后未及時復位或在外院復位未成功,患兒恐懼不安,采用常規方法仍不能復位。 先安撫好患兒,醫生一手握患兒肘部,拇指壓在橈骨小頭位置,另一手握住患兒腕部,先屈肘內旋,再前臂外旋并伸肘,同時拇指輕輕推擠橈骨小頭,然后伸屈肘關節2~3次,囑患兒用手抓物體、觸摸頭部,活動關節靈活不哭鬧,復位即告成! 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橈骨頭的關節面和橈骨縱軸有一定的傾斜度,其大小與前臂旋轉活動有關。傾斜度的變化會影響環狀韌帶的上下活動,在前臂的旋前旋后位,這種傾斜度的可變性無疑使之易于脫位。當肘關節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轉動作的縱向牽拉,環狀韌帶下部將產生橫行撕裂,向下輕微活動,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于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只需滑過橈骨小頭傾斜遠端一部分關節面就可嵌頓于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復位,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 在鑒別診斷方面,橈骨小頭脫位與橈骨小頭半脫位要區別開來,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鑒別要點:
橈骨小頭半脫位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影響肘關節功能,絕大部分患者均需復位才能獲得痊愈。但一般通過治療后效果良好,無并發癥發生,部分就診不及時的患兒可能恢復時間會稍長,但同樣無并發癥發生。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依靠手法復位,正確的復位方法不用牽引,不恰當的牽引反而容易使復位失敗。復位時不用麻醉,將肘關節從伸到屈的過程中旋轉前臂,復位成功時可感覺到肱骨橈關節處的彈跳感。復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前臂上舉無任何障礙,復位后用三角巾懸吊1周,無需石膏固定。
1.平時牽拉(提)小兒手部時,應同時牽拉衣袖。 點擊加載更多
加載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