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 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 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池,難與沉水碧。 陸羽《茶經·七之事》從茶事的角度,曾摘錄左思《嬌女詩》12句:“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 《嬌女詩》全詩原有56句,在左思以抒發屈居下位、抱負不得施展為主調的作品中顯得很別致。它用活潑的語言刻畫出作者的兩個小女兒嬌憨天真的形象,寫得細致生動,孩子的好吃貪玩愛打扮,一一呈現于詩人飽含喜愛的筆下,饒有情趣。全詩沒有端莊刻煉的語句,間或運用俚語,顯然受到了樂府民歌的影響。唐代詩人杜甫《北征》詩中“床前兩小女”一節及李商隱的《嬌兒詩》就是本篇的仿制。 左思(約250——約305),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人。與陸機、潘岳等同時。他出生寒門,不喜交游,仕進不得意,官止于秘書郎,因此對當時門閥世族霸持政權的現實非常不滿。他曾用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鈔,一時京城洛陽為之紙貴。其詩風格雄渾,語言遒勁,高出當時其他詩人。是晉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晉文壇比較繁榮時代文學成就的最高者。 兩個女孩一叫紈素,一叫惠芳,在父親的眼中,自是無價之寶。兩人先是學著大人一樣對鏡梳妝,可是轉眼又想到飲茶之樂,于是小女孩不耐煩的心態就開始表露無遺:守著茶爐,總覺得火太小,怎么辦呢? 一個在左,一個在右,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茶水煮開了,可是兩個原本干干凈凈、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卻滿臉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爾,而她們依舊毫不在意地吵著要喝茶。 盡管全詩只有“止為茶荈劇,吹噓對鼎[钅歷]”兩句專指茶事,但卻包含著豐富的茶文化信息。首先,自《詩經》之后,秦漢三國長達數百年,雖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王褒《僮約》)和司馬相如、許慎、張揖、秦菁、陳壽關于茶事的記敘,但作為兩漢文學巨制的《樂府》、漢賦及文人五言詩中均無荼詩。進入西晉,左思的《嬌女詩》填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我國歷史上有文學記載的最早的茶詩。其次,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到了西晉時期,茶已然成為一種老少咸宜的日常飲料,茶飲已比較普及。再次,詩中所謂“鼎[钅歷]”,指的就是燒茶水所用的風爐(鼎)與鍋(钅歷)兩種茶器,《嬌女詩》也因此成為我國最早明確描繪煮茶器具的文獻。在此之前,西漢王褒《僮約》有“烹茶盡具”、三國張揖《廣雅》有“搗末置瓷器”的記載,但到底指的是什么茶具,令人頗費猜測。《嬌女詩》雖為文學作品,卻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文章為弘益茶道美學責任編輯三年整理 葉慧美 弘益微茶師 微信私號│yhmchashi 服務號 │chashiyhm 弘益茶道美學 微信│hongyitea 官網│www.hongyitea.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