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額和眉棱骨痛:一般屬于胃經的病癥。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鐘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里病癥),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3、上部: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太陽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5、頭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頭頂痛: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7、后頭痛: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小腸經的后溪穴,治后頭痛、頸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 8、頭頸僵痛: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9、腎虛頭痛:腎陰虛和陽虛都有可能誘發頭痛。 腎陰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舌紅脈細;腎陽虛頭痛,主要表現為頭痛畏寒,四肢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無論陽虛還是陰虛,都可以通過經常按摩腎經的穴位復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側頭痛:中醫理論中有所謂的“左肝右肺”之說,并由此會誘發一側的頭痛。 經常出現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這種現象在經期剛過的女性身上比較常見。有網友提供了腎經的筑賓穴(同時也是奇經八脈中陰維脈的郄穴,臨床多用于及時緩解所出現的血癥,血虛當然也屬于血癥的一種),可以有效緩解左側頭痛的狀況。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過按摩肝經的曲泉穴(合水穴)來調理。如果經常出現的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可以通過按摩肺經的尺澤穴和腎經的復溜穴來調理。 11、淤血頭痛:當頭部內有淤血的話,主要癥狀是經常出現頑固性頭痛嘔吐,請您一定要及時就醫。 12、酒后頭痛:十指梳頭,特別是兩側膽經。其中率谷穴治酒后頭痛有特效。 每個人的肢體比例都不同,在尋找穴位時只要摸上去有酸、痛、電、麻等感覺,揉了之后對自己有幫助,能做到離穴不離經即可。不必非得按照書上的定位方法來測量。 從以上方案中可以看到,凡是巡行頭部的經絡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頭痛。并且根據頭痛的不同部位,來判斷是哪條經絡巡行,從而在該經絡上尋找痛點進行疏通調治即可。大道至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