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今天是2016年11月5日,晚上六點,肖相如老師會在自己的微博里直播《傷寒論》專題講座——“特異性方證”之半夏瀉心湯證?,F(xiàn)在關注微博“中醫(yī)肖相如”,就可以看到肖老師的講座啦!今晚6點,不見不散哦~ 豬 苓 湯 《傷寒論》 【原 文】 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芩湯主之。(319)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碎 滑石碎 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二次溫服,阿膠分二次烊化) 【解 說】 本方用于少陰陰虛,水熱互結證。少陰為心、腎兩臟,腎主水,若腎陰虛,一方面使腎氣不充,失于主水之功,可致水液內停;另一方面,腎陰虛不能上濟心火,心火亢盛,又可產(chǎn)生內熱。邪熱與水相互搏結,形成水熱互結的病理結果。 水熱互結,泛濫中焦,下滲于腸,則下利;上攻于肺則咳,中犯于胃則嘔;膀胱氣化不行,則小便不利。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則不寐。豬苓湯用豬苓、茯苓、澤瀉利水,阿膠滋陰,滑石清熱。凡陰虛水熱互結之證,用之皆效。 【病例概況】 咳嗽 | 劉懷德醫(yī)案 患者王某某,男,60歲。 素日體弱,嗜煙,因感冒咳嗽月余,前醫(yī)以紅霉素、魚腥草治療四五日無效,審其癥見咳嗽白痰略黃,咯而不爽,口微渴,胸悶,舌紅無苔而津多,脈細而濡。 吾始認為表邪入里化熱,耗傷肺胃之陰,與沙參麥門冬湯加減治之。藥后非但諸癥不減反見氣短,咯痰黏膩稠白,不欲食,大便溏。 細思良久,乃水熱互結之咳嗽耳,《傷寒論》云:“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豬苓湯主之。”乃與潤燥清熱利水,處以豬苓湯: 阿膠30克,豬苓12克,茯苓10克,澤瀉6克,滑石24克 服上方2劑后,諸癥大減,舌苔紅潤,脈細緩,再擬調理脾肺之劑而愈。(山西中醫(yī)1987,(3 ):25]) 【按 語】 本案患者咳嗽月余,見舌紅無苔,有陰傷之象無疑,然用沙參麥冬湯為何不效?在于忽視了邪實一面。 殊不見咳嗽伴有黃痰,胸悶不開,有痰熱內存也,故單潤其燥,必有實實之弊,原癥非但未痊,反增下利、不食、咯痰黏膩等新癥。 雖此,仍為陰虛加痰濕熱為患,與豬苓湯滋、行并施,正為對法,投之果如所期。 其實,《傷寒論》第319條豬苓湯證中就有咳嗽一候,于此益信仲景之方書,乃臨床實踐之總結,用之不殆,則歷驗不爽。 本文 摘自《傷寒名醫(yī)驗案精選》學苑出版社出版。由籃子整理編輯,僅供學習交流,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