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買房子,其實是在買一種生活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房的綜合要求也在日漸提高,選房不再單純地只看戶型結構、綠化率、容積率等滿足基本居住功能的硬性指標,還要滿足其他和生活相關的需求。
隨著人們對房子消費需求的日漸變化,房地產開發商在如何適應人們生活需求,為房子創造附加值的問題上可謂絞盡腦汁。于是乎近年來,以頂級設計、便捷配套、居住舒適、環境優美、教育優勢等作為賣點,以快速提升購房者自豪感、榮耀感的產品橫空出世。當大多數開發商現在才開始潛心擦亮榮譽感這一張“名牌”時,唯有一個開發商早已在做除了適應市場需求外,還默默地堅守著人文社區,價值共享的銘牌,這個主張“給業主看得見的附加值”的開發商,就是被同行喻為“異類”的星河灣。那到底星河灣有著怎么與別不同的附加值?
小區環境和氛圍相信是每一位購房者衡量住房附加值的重要標尺,但除了園林綠化、康樂設置和物業管理這些標準化內容外,是否曾想過社區鄰里也能成為住房的附加值?對于這種非人為可控的社區環境,相信任何一個開發商都無法將其標注為自身產品的附加值。但在星河灣社區內和諧社區,鄰里互助的氛圍一直為人所樂道,正因這種良好口碑,星河灣社區一直被視為購房者最后“一錘落定”的重要原因。怎樣才算得上是“和諧社區”?這在第八屆星河灣大會中得到很好的展示。首先在星河灣大會預熱活動“我和鄰居有個星約”中,近千位業主通過活動H5頁面積極分享自己共建家園的約定和愿景:“在電梯里,在小區內,以點頭替代沉默,讓‘你好’、‘回見’成為日常,讓力所能及的互相幫助成為每個人的習慣”“根據小區的設置妥善地處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定點收集。不隨意地拋灑垃圾,給鄰居造成不便”這些暖心的文字,就像鄰居們在家樓下的大堂里、小區的門口、樹蔭下甚至自己家門口聊天一樣,在這個開放自主的平臺上,全國業主積極響應展示了星河灣業主們對社區的共同責任與關愛。而第八屆星河灣大會上,星河灣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機制——溝通官機制。在星河灣看來,社區氛圍影響著每一位業主的生活質量,而鄰里之間的溝通與互助,往往是提升社區氛圍的法寶。就此,星河灣大膽借鑒西方社區共建共管的經驗和思想,結合星河灣多年來積累的社區管理經驗,發揮主導力,重申溝通官機制的落地,為業主搭建交流平臺,邀業主攜手共建和諧社區。那到底何為“溝通官機制”?簡單而言溝通官機制是通過發揮社區內熱衷于社會公益、社區建設;善于與身邊的鄰居溝通組織活動;樂于分享自身的企業之道和文化藝術愛好的業主代表,在社區內的意見領袖作用,號召業主代表參與業主資源整合,關系協調等與星河灣生活學院相關事宜;增進星河灣大會業主之間的溝通,促進鄰居、朋友、伙伴的關系建立;促進業主往來,收集業主代表的信息和意見,以凝聚業主群體力量,為社區提供建設性幫助。溝通官制度作為星河灣融合社區共建共管思想,促進鄰里互助的有效手段之一,該機制的落地為星河灣社區帶來了無限可能。此外,高素質的鄰里關系作為星河灣區別于其他社區的最大財富,為了適應購房者對房屋的需求,構建更為優質的社區文化,近年來星河灣突破傳統發展思維,在社交家庭、社區生活、家庭文化、藝術等多領域進行積極的研究與探索。隨著星約的提出,以及溝通官機制的落實,我們可以看到,星河灣正積極發動社區共建共管的力量,務求為業主打造更具活力的和諧社區,為業主創造一種難以可復制的附加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