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比一天涼,文字君的飯量也一天比一天大。 誰知,剛發朋友圈表過減肥決心,就有損友評論:“減什么肥呀,瘦有什么好的,沒看有個病字頭么?那是病,得跟我去吃火鍋才能治!” 唉,還真是!難道在古人眼里“瘦”真是一種病嗎? 打開字典一看,才知道類似“瘦”讓人細思恐極的字還真不少!就像下面這些字,文字君看了只想說,鬼知道古人造字的時候到底經歷了什么啊! “胖”和“瘦”兩個字雖然常常是一起出現的,但為什么“胖”字就跟人體肝脾肺等器官一樣是“月”字旁,但“瘦”上面卻是病字頭?如果說過瘦不好,過胖也是一種病啊!“瘦”對此表示不服! 其實,在象形字中“肉”跟“月”長得非常像↓↓↓ 所以“胖”中的“月”字旁其實是“肉”的意思,而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幾乎都是形聲字,而且又是肉體的組成部分,所以因此大多數都是從月(肉)旁,“胖”也不能例外。而“瘦”很明顯就沒有“肉”,那當然從不了“月”字旁。 加上古代人不是因為病而變瘦,就是看起來病懨懨的,這樣的瘦跟現在通過健康的方法達到的瘦身塑體那是完全兩回事。現在再拿“瘦”有個病字頭為由嚷嚷著瘦就是不好,那就屬于自欺欺人了吶! /像世姐張梓琳這種瘦明明看起來健康得不得了!/ 作為人體的排泄物,“屎尿屁”上面為什么是一個“尸”字?文字君想想真是細思恐極…… 實際上,這得從漢字簡化說起。現在我們看到“屍”只會把它當成“尸”的繁體寫法,但在繁體字中,“尸”和“屍”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 “屍”的意思等同于我們現在的“尸”字,即表示尸體等,跟死亡有關。而“尸”在篆文、甲骨文中都形似蹲踞狀的人,所以“尸”的古義其實是代表坐著的人。
《論語.鄉黨》中說:“寢不尸”,意思就是睡覺時不坐。 這下你知道“屎尿屁”上面的“尸”是生動形象地還原了人在便便時的姿勢了吧?(捂臉) “女”字旁的漢字很多都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奸”、“妖”、“嫉”、“妒”等等,這跟當時女性的地位低下有關。但“毒”字下面為什么是一個“母”字呢?明明“世上只有媽媽好”啊!難道是跟俗語“最毒婦人心”有關? 其實呀,這還真是冤枉“母”這個美好的漢字了,因為“毒”字中藏著“母”只是古人的一個手誤。在小篆中,“毒”字下面并不是“母”,而是一個“毋”字,大約是表示“不好”的意思。后來,人們傳著傳著就將“毋”錯寫成了“母”。 如今“毒”字的韓國、中國大陸寫法下方是個“母”字,但日本、中國臺灣寫法下方仍然是個“毋”字,說明“毒”跟“母”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下回也別拿“最毒婦人心”說事兒了唄。 大家肯定都聽過一句話叫“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無縫的“蛋”雖然不會被叮,但“蛋”字里面怎么還是有“蟲”呢?難道古人遇到的蛋都長蟲了嗎? 其實這里的“蟲”字,更近似于它在“蛇”、“蜥蜴”等字詞中的用法,即表明該字詞指代的是爬行類動物。 “蛋”在古代其實更經常用來表示龜蛇等爬行動物所產下的卵,因此在“蛋”的上半部分“疋”意指足部,下半部分“蟲”則指代的是爬行動物,是不是很貼切呢! 都說在房子里養豬就成了“家”,那“寵”字是在屋子里養龍當寵物嗎? 我們先來看看“寵”這個字,它上面的一個“宀”跟“家”一樣,是指代“宅”。 但問題是,家宅屋檐下的“龍”卻不是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而是指“蛇”,因此“寵”的本意其實應該是“豢養在家宅里面的蛇類”,后來才轉為供養、溺愛等意思。但古人養蛇這愛好,想想也很重口味啊! 不過,為什么古人要把“蛇”寫作“龍”呢? 原來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幻化為龍,例如《抱樸子》中寫道:“有自然之龍,有蛇蠋化成之龍。” 因此,民間常把蛇稱為“小龍”,對蛇跟對龍一樣有崇拜情結。這就不難理解“寵”字中為何用“龍”字來代表“蛇”啦! 在所有木字旁的字里,“槐”是最詭異的一個了,因為你沒看到“木”邊站了一個“鬼”嗎?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如果你問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槐樹陰氣重,容易招鬼附身,而“槐”這個字本身更仿佛預示著它還真是“木中之鬼”。 不過,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槐”字的字源吧。《說文》中說:“槐,木也。從木,鬼聲。”而用“鬼”這個字,其實是因為與“歸”音相近,取人死身體入土,靈魂歸祖廟之意,所以不要誤會了,槐樹不是招鬼樹,而是庇蔭人的“守土樹”呀! 總而言之,槐樹“招鬼”一說是不科學的,北方更有“中門有槐,富貴三代”的說法。據說在家中種三棵槐樹就寓意著子孫能位列三公,成為達官貴人。 看到“窮”字,文字君終于知道為什么天天加班也沒賺到幾個錢了,因為勞動力不值錢呀!有“力”還是“窮”! 先別吐槽造字者的三觀,因為“窮”字的繁體字中其實并沒有“力”: 繁體“窮”字,在“穴”下的“躬”表示的是身體,想象一個身高五尺的人被迫屈居于一個小洞穴中,是不是很窘困呢?
而簡化之后的“窮”,將“身體”改為“力”,力在穴下,有勁使不出,所以只好仍然“窮”著啦!相反,“富”則上有屋下有田,中間一橫寓意安定,“口”則表示人丁興旺,果然還是“富”比較好啊! 現如今生活節奏這么快,在新聞上時不時就能看到有人因工作強度過大、連續工作時間過長而“過勞死”,令人扼腕。 此刻,你肯定又不得不佩服造字者的用心了。你瞧!“忙”不正是一個“心”加上“亡”,這個“亡”簡直就是現代人過勞死的預言嘛! 可惜實際上“忙”里的“亡”字不是指“死亡”,而是“喪失”、“消失”的意思,豎心旁則表示“神志”,結合起來就是“神志喪失、不清醒”,引申為“因事多分心而無暇顧及條理”。是不是馬上就能腦補出一個整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的小人身影了呢? 不過,現在的人將“忙”中的“亡”解釋成“過勞死”,倒也是十分貼切,這個老詞新解文字君給一百分!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些看似“細思極恐”的字,先分享給文字君,讓文字君來給你好好分析一番,保證比吃辣條更能壓驚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