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1811~1872)?致李鴻章有關攻打太平軍的重要信札 紙本?鏡片(一幀二頁) 識文: 少泉仁世弟館丈大人閣下。廿五日威林密船回滬,奉寄各緘,計達臺覽。日來金陵守局尚托平穩,十八日金柱關水陸各營大獲勝仗,斃賊六七千,奪賊炮船五十余號。陸兵將官為羅逢元,周萬倬,朱寬義等。聞將渡河再擊太平府之賊,若該處得手,亦足以掣動忠逆后路之勢。春霆回營兩旬,尚未開仗。幸病體全好,軍心亦固,或可徐圖破賊。多帥一軍,圣意決令留秦,敝處與官帥兩疏,想俱難邀允。今日逢六,送揚局信,肅布一二,諸希心鑒。國藩頓首,九月廿六日。 著錄:1. 《曾國藩全集·書信1》P3192-3193,岳麓書社,1990年。 2. 《曾國藩全集25·書信》P3192-3193,岳麓書社,1992年。 3. 《曾國藩全集26·書信》P73,岳麓書社,2011年。 4. 《曾國藩全集26》P73,岳麓書社,2011年。 說明:李鴻章上款。李鴻章時任江蘇巡撫,淮軍駐滬。?? 此為曾國藩有關太平天國后期圍攻天京的重要戰役金柱關之戰信札,作于同治元年9月26(1862年11月17日), 提及鮑春霆、羅逢元、周萬倬、朱寬義等,是研究晚清湘軍及太平天國運動的一手珍貴史料。 金柱關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關隘,是此后進攻太平府的重要軍事戰略陣地。1862年清軍開始圍攻天京,10月于金柱關一帶以幾千軍力虐敗四萬太平軍,繼而得以控扼蘇、皖邊界江防門戶,此為后面進攻天京之重要一役。此役之后,蘇南戰局發生逆轉,太平軍頹勢已不可逆。 此信所書即有關金柱關之戰,金柱關水陸各營大獲勝仗,“斃賊六七千,奪賊炮船五十余號”,而此時正值雨花臺大戰,太平十三王回援天京,與湘軍大戰,故言金陵守局平穩,后陸兵擬將渡河再擊太平府天京。所及揚局即指屬曾國藩節制的揚州書局。 此信之前,李鴻章適才由曾國藩推薦署理江蘇巡撫,時淮軍“樹、銘、鼎、慶”四營在安慶集訓,曾國藩在李鴻章陪同下檢閱淮軍各營,淮軍正式宣告建軍。后淮軍馳援上海,與湘軍形成圍攻之勢,系為曾國藩的重要臂膀。?? 曾國藩此番致信李鴻章,所為雨花臺大戰李秀成幾番進攻高潮,曾國藩擬借調李鴻章淮軍進攻天京,“掣動忠逆后路之勢”,以解曾國荃之圍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