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是學生提早閱讀的基礎,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從而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因而,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識字的速度和質量,如何把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呢? —. 借助形象思維,讓學生在嘗試中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編字謎,編順口溜等方式識記生字。 1、編字謎識字。如:學習“告”字,學生編了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坐船”;學習“春”字時,他們又編出了謎語:“三人日下去春游”;學習“金”字時,編出了: “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著兩塊糖”…… 2.編順口溜識字。如教學“田”字,學生編了“四四方方一個口,一個十字在里頭”這就是“田地”的“田”字。再如學習“心”字,學生編出:鍋里炒了三顆豆,一顆跳到左,一顆跳到右,鍋里還有一顆豆。 通過有趣的謎語和順口溜,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記得也很快,并且牢記不忘。 二. 借助熟字,讓學生運用加減換法嘗試識字
在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他們這一識記特點,在嘗試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加減換的方法識記生字。 1、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學過的熟字加上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學生以前學過的字加上偏旁可以變成新的字。如學習“肚”字,“月”加 “土”就成為“肚”字。再例如,發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后會變成什么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 2、減一減的方法。比如“羊”字,就是“樣”字去掉木字旁變成了“羊”,“炮”字沒了“火”就成了“包”。再如“城”里去 “土”就是成交的“成”。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一說去掉哪一部分可以變成新的字,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記住的生字也多了、 3、換一換的方法。這個方法多用于形聲字的學習,一般安排在學新字前,用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編”字前先出現熟字偏旁的“偏”,然后用“絞絲旁”換下“單立人旁”為“編”,編字謎的“編”。此時學生沒有花費多少氣力就認識了一個新字,識字興趣頓時提高了。這個游戲不僅使學生記住了新知識,還鞏固了舊知識,對區別形近字有明顯的效果。 三. 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嘗試比較中識字 根據低年級學生直觀性較強?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努力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揮,久而久之,學生比以往善于觀察了,識字的興趣也更加濃厚了。如把以前學過的相同或相近的字和本課的生字一并出現,讓學生在比較中識字,在聯系中區別,如學習“請”字與“情”相比較,這兩個字都有“青”,但意思不同,有言是請問,有心是心情。學習“炮”字,可與“苞、飽、泡”相聯系比較,學生觀察比較后,自己總結出:這四個字右邊都是“包”字,但各有不同,有火是火炮,草頭是花苞,有食吃得飽,有水是水泡。。再如“報”與“服”、“近”與“聽”、“驚”與“就”等等,學生通過比較它們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義,便不會再混淆了。 四.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嘗試中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學生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可采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各種課外實踐活動中識字的方法,拓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空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小學生對兒童食品情有獨鐘,為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對食品包裝紙上的字進行識記,這種識記過程充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再如提示學生在節假日記住節假日名稱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可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尤其是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更應選取最佳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輕松進入“識字樂園”,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進行有趣的識字活動。 |
|
來自: 昵稱33719632 > 《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