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抽筋的經歷。抽筋在醫學上稱為腓腸肌痙攣,是指小腿后側的腓腸肌發生自發性的持續性收縮痙攣,這種收縮痙攣可持續數秒甚至數十秒,發作時,小腿后側的肌肉群常疼痛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往往把人痛醒,痙攣消失后疼痛變為酸痛,并可持續1~2天。 提到抽筋,可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缺鈣,不少人單純地認為,經常抽筋就要補鈣。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引起小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缺鈣只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多數老年人腿抽筋與缺鈣無關,盲目補鈣只會加重病情。那么,除缺鈣外,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腿抽筋呢? 1.下肢動脈硬化 隨著年齡的增大,動脈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硬化,使得血管腔變窄,因而供血不足的情況較為普遍。當人在活動時,腿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會擠壓血管,加快血液流動,使腿部血液循環能維持正常,代謝產物能及時被血液帶走,而當人在休息或睡眠時,腿部血流減慢,代謝產物不能及時被血液帶走,這些代謝產物積聚于肌肉中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產生收縮,發生腿抽筋的現象。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者,當出現下肢酸痛、腿抽筋時,要首先排除是否有動脈硬化,如下肢動脈閉塞癥。一旦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應停止補鈣,防止動脈硬化或鈣化斑塊加重、斑塊破裂。 2.過度疲勞 運動中經常會看到有人出現抽筋的現象,這是因為運動過度特別是無氧運動會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使體內產生大量的酸性代謝產物(如乳酸),而過多的乳酸堆積在肌肉中可刺激肌肉痙攣,從而出現抽筋。此外,運動中大量出汗,特別是在炎熱的氣候下,會有大量的電解質流失。汗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鹽,而鹽和肌肉收縮有關,流失過多的鹽會使肌肉興奮造成抽筋。 3.寒冷刺激 寒冷是導致抽筋的最常見誘因,會引起局部肌肉的興奮性增高,可直接刺激腿部肌肉,引起強烈收縮和血管突然痙攣。 4.局部壓迫 睡眠姿勢不對,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于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血供不足和“被動攣縮”。 因此,經常出現腿抽筋的人,應首先去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查清病因,切不可盲目補鈣。 內容來源于隨糖平臺,更多健康資訊可下載隨糖App,或關注隨糖微信公眾號(suitang-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