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探索貓原創,如轉載請 @探索貓微博,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歡迎直接轉發今日頭條。 前言:人類所有的思想,無論是系統的思想體系還是一個念頭,都包含了“觀念”和“經驗”,以及架接兩者之間的思維工具。科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是其中的“經驗”部分,而其“觀念”部分基本只是解釋和分析,并不起實際作用,認識科學,關鍵是抓住本質,而不能被其觀念部分所迷惑。科學和之前的認識模式之所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境界,本質在于其中的經驗。 人類所有的認識模式,都是由經驗和觀念以及用思維工具將兩者架接而組成,科學則是經驗和觀念以及用可靠的思維工具將兩者架接而組成,近現代科學更多的是用數學這種可靠的思維工具作為搭建觀念和經驗之間的橋梁。科學認知分成兩種,一種是純經驗加觀念;另一種是經驗公理化理論,具體就是通過將原有經驗(即科學中的基本假設、基本公理)分解為“科學概念”(科學概念是觀念的一種),然后科學概念變成數學概念,再用數學工具再次建立起新的“經驗”,然后再用一種新的觀念對其進行解釋。科學和之前的認識模式之所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境界,本質在于其中的經驗,波普爾的可證偽性起作用的是科學中的“經驗”,經驗都是局部性的,表現出來就是科學真理的相對性。根據這種對認識模式的定義,人類的思想模式呈現有規律的演化,未來人類認識模式將從科學時代進入到經驗時代。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具有在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獲取自身生存發展所需的能力,包括最原始的細菌到地球上最高智慧的動物-人,有可能在2、30萬年前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祖先-智人,才開始有了人類獨有的認識-觀念,在此之前的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通過體內的基因以及后天的學習帶來的“經驗”進行生存和發展的。人自從有了“觀念”,就可以通過觀念對已有的經驗進行再分析、再理解,從而形成了從那時到現在的人類思想發展歷史進程,即早期最原始的純經驗認識到多神崇拜思想(巫術)、一神崇拜思想(宗教)、哲學(主要是一元論哲學)、科學(自然哲學),以后還應該會再次進入到未來純經驗認識時代。 觀念產生了巫術、宗教、哲學中的世界觀(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近現代科學中的科學概念和科學解釋本質上也是觀念的一種。人類所有的思想,都包含了“觀念”和“經驗”,以及架接兩者之間的思維工具。科學中對自然和人自身的認識方法,本質上和最早的巫術、宗教、哲學一樣,都是通過觀念對已有的經驗用思維工具進行再分析、再理解,產生新的經驗或者觀念。 人的認識模式進化到科學時代,更多的是用數學這種可靠的思維工具搭建觀念和經驗之間的橋梁,具體就是通過將原有經驗(即科學中的基本假設、基本公理,以下簡稱原經驗)分解為“觀念”(科學概念),然后科學概念變成數學概念,再用數學工具再次建立起新的“經驗”,本質上科學就是這樣完成的。科學和之前的認識模式之所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境界,根本原因在于經驗,由于原有經驗是人或者人通過工具觀察、觀測得到的直接的或者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到的認識,所以原有經驗和“新經驗”都只具有局部可靠性,也就是科學真理的相對性,即波普爾的可證偽性。 所以,科學這種認識模式起作用的本質在于經驗,而科學中的觀念部分在建立科學理論的時候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往往到后來會對人的認識起阻礙作用。量子力學的出現就是對舊的“科學觀念”的巨大沖擊。我們常用到的科學概念,如“時間”、“空間”、“質量”、“力”等等,本質上都是觀念的一種,建立這些概念(有些概念是經過非常漫長過程的觀念積累建立的,如時間、空間概念)是為了通過思維工具(大多數是數學這種可靠的思維工具)進行分析演繹得到新的“經驗”,或者說是為了得到“原經驗”的可靠放大。如果原經驗在局部范圍內是可靠的,那么新的經驗在局部范圍內也是可靠的。 在一些已有的認知理論中,由于架接觀念與經驗的思維工具并不可靠,觀念與經驗的割裂感非常明顯,如中醫、古代星相學。中醫就是“觀念”加“經驗”,并經過思維工具將兩者整合起來,但其思維工具大部分是類比法,并不可靠,如將人體組織與五行類比。而且中醫中的“觀念”在今天已經被看做一種很古老的“觀念”(大部分是巫術時代的觀念),所以中醫受到的質疑聲一直很大,但是中醫也是以經驗為主導的認識,中醫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其經驗。而另外一些種類的思想,則將經驗完全拋棄,成為只留下了觀念的思想。 認識中最可靠的就是“經驗”,經驗是人或者所有地球生命與他人或者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受到的感應,并通過存儲記憶再與自然相互作用時做出反應的內容。很多經驗是超越人類的、可以基因遺傳的,如對慣性感知的經驗大部分動物都有,其他如明顯的像蜜蜂筑巢釀蜜、大猩猩拿樹枝掏白蟻窩中的白蟻,動物母性對剛出生幼子的愛護等等。 而“觀念”的產生是人為了理解經驗、解釋經驗,觀念是人特有的,不可以進行生物遺傳的。人類天生就有快速利用原有思維的基礎建立觀念的能力,如狹義相對論誕生以后,迅速出現了各種新的觀念,包括帶有宗教意味的,也包括新的科學概念。人的認識中,觀念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從古至今,人類之間的斗爭一方面是利益之爭,而另一方面就是觀念之爭,包括現代民族之間的民族觀念不同,宗教觀不同而產生的戰爭、恐怖活動。據傳畢達哥拉斯的一個追隨者想如何把一個直角邊長等于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用兩個整數的商表示出來,他的結果是:這是不可能的。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2的平方根是一個無理數。當這位追隨者把它的關于可能存在無理數,一種不能表示成兩整數之商的數的事實告訴同伴時,同伴們很震驚、很憤怒,把這位有重大發現的畢達哥拉斯追隨者裝上了船,扔進水里淹死了。這就是畢達哥拉斯學派觀念-數是神圣的,帶來的恐怖效果。 今天的所有人(包括國外)都已經根深蒂固地認為科學是神圣的,就像過去歐洲人信仰上帝一樣,如常用的話語“這不科學”、“科學世界觀”等等,仿佛科學就是萬能的,現代人已經神話了“科學”這種認識模式。其實科學就是包括了“經驗”與“觀念”以及用可靠的思維工具(大部分是數學工具)作為橋梁架接在兩者之間的認識模式,今天幾乎所有人都不自覺的把這種認識模式認為可靠,事實上也證明了相對可靠,但相對可靠的本質是經驗的局部性,表現出來就是真理的相對性。隨著發展,其中的“觀念”將帶給人認知阻礙,不僅僅是在自然科學,在社會科學中帶來的阻礙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