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的適應癥,以“陽虛”或者“氣虛”的人為最適宜。所謂“陽虛”的現象,一般癥狀,最主要的是怕冷;其次是打瞌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容易感冒,腦力減退,全身酸困,消化不良等等。所謂“氣虛”的現象,一般的癥狀,主要是自覺氣短,打呵欠,胸膈悶,一勞動就出汗,容易疲乏,上下樓梯覺得氣急等等。根據上述一般的癥狀,辨證“陽虛”或者“氣虛”,再照這方法練功。
這種練功的方法,分為三部。一曰坐的姿勢。二曰練氣吐納。三曰修脈搬運。這三部方法是互相聯系的。而“練氣修脈”的口訣和關系,如下:
神于氣合 舍氣從脈 神與脈合
再就這三個口訣和坐的姿勢,分別敘述它的用法,和相互間的聯系。如法掌握去操作它,慢慢練習純熟,循序漸進,逐步進入清靜境界,練這種功夫,就算成功了。
坐的姿勢:在未上坐之先,必須照著前述的練功禁忌事項,和練靜功的注意事項做好準備。同時,把衣服紐扣,褲帶都解松,然后再輕松愉快地照這方法開始練功。這里所說坐的方式,名叫“跏趺坐”,又分析如下:
①盤腿:先準備好一個坐凳,用二只見方,前面兩只腳高度二寸,后面兩只腳高度五寸,使前低后高成為緩徐的斜度。上面再鋪上一個薄棉墊子。如沒有這種特制的凳子,改用硬板的床上后面鋪個墊子也可以的。但不能坐軟的沙發或鋼絲床。又冬天盤腿,須用一條薄毛毯圍復著雙腿。夏天用一條布巾復著。把這工具準備好,再開始盤腿。
盤腿的操作,初步練功的人,不宜用“單盤”,更不宜用“雙盤”,只宜“散盤”。先把雙腿放平,貼著坐凳,同時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隨即先蜷盤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輕輕抵觸“會陰穴”(穴在前陰與后陰的中間)。再把左腳蜷盤,同時將左足的后踵,輕輕抵觸右足的“跌陽穴”(穴在足脛彎的凹陷中)。一直到練習純熟了,腿不發麻,再改進為“單盤”,單盤也練純熟了,再進步到“雙盤”。如果在練功中,發覺腿盤麻了,可以
左右交換一下。但仍須照舊輕輕抵觸會陰穴和趺陽穴。這樣盤腿,腰腿會自然放松,臀部自然穩坐,不必故意把臀部向后凸出。
②豎脊:在盤腿之后,須要把背脊骨調整筆直,不可駝背彎腰,前俯后仰。但,又要放松,不能硬勁強直,才合標準。其方法是把雙肩微微上聳二三分高,則每一個脊椎骨,自然重迭筆直,松緊合度,不會硬勁強直。
③含胸:在調好脊柱之后,隨即調整胸部,以胸部微微向內陷凹為標準。陷凹的部分限于“膻中穴”與“玉堂穴”之間,即在兩個鎖骨交接之處與兩乳之間,成為三角形的地帶,使這胸部的三角地銷微微陷凹進去,叫做含胸,這是控制肺部呼吸量的一種主要方式。它的方法,在把兩手掌握好之后,放在臍下的同時,把商肘尖微微朗前方“飛開”。即把左右兩個肘關節從后面反向正前方分開約二三分,有如雀鳥張翅欲飛的樣子。這樣,就會很自然地做到含胸的標準。
④握手:盤腿、豎脊做好之后,含胸和握手的操作是同時進行的。按:握手的方式很多,舊說名叫“結手印”,根據內景的經絡理論,手三陰和手三陽的氣脈遠行,都出入循環于“井穴”,并穴又皆在十指尖上,而手部的三陰三陽氣脈經絡,又統轄于足部的。因此,在練功的時候既要盤腿,又要握手,是控制氣脈循經流注的一種育效方法,而不是兒戲,也不是迷信,它具有生理作用的。
單就陽虛或氣虛的練功,握手的方法,應當把掌心向上,手背向地,把左舉放在右掌上,或右掌放在友掌上,都可以隨意,不必拘執。兩掌重迭好之后,順著自然的姿勢,放在肚臍之下,微微擺在腿上,或隨自然倚托在小腹外邊也可以的。這個握手方法的要點,必須把兩個大拇指尖微微接觸,接觸之后,將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內收,以兩指筆直,自覺有一股內勁自然發出,互相抵觸為標準(注意:不是故意用勁。照法操作,那股內勁是自然發生的)。
⑤垂簾:所謂垂簾,即舊說把眼皮微微合攏,只留一線微光的方法。按。這種方法,有兩種操作形式。一種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線外光。一種是干脆把眼皮輕輕合上,一點光也不露。初學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攏,留一線外光為最合理。因為功夫練到歸元的境界,眼會自然的閉合,向內抽縮似的閉著。又因為初學的人完全閉著眼,容易昏沉,念頭易生。
⑥砫舌,砫舌即是舌抵上顎,這種方法操作不當,影響靜功很大,千萬不可用意識或者著力翹著舌頭,向上顎去抵砫它。應當在自然的規律下,如法操作,舌頭自然會向上抵顎,用不著故意或者用力去抵砫。如果功夫深厚了,舌頭還會自動蜷折鎖著“鵲橋關”,這種原理在內景功夫有很精細的經絡理與氣化論的生論基礎。有些書籍誤載,叫人把舌尖有意地翹起去抵達上領,是不合理論的。
砫舌方法,其要點在輕輕把齒扣攏,同時把上下唇吻合閉攏,舌尖即會自然抵砍上領與上牙朗之間,這才是符合往舌的標準。如果把上下唇微微張開,舌尖則馬上會自顎齦之間落下,回復平直的姿勢。
練氣吐納:練氣吐納即是運用呼吸,一吐一納,呼氣吐氣,以鍛煉臟腑的內動方法。這種方法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照平常的習慣呼吸,一吸小肚皮鼓起,一呼癟進去,這叫做順呼吸;與此相反的一呼小肚皮鼓起,一吸癟進去,名叫逆呼吸。
周天搬運的練氣法,其呼吸的運用,完全采用“鼻呼鼻吸”的方式。初學的人,以采用順呼吸為最方便而又合理,一直練到火候深了,再進一步采用逆呼吸,才容易掌握。
鼻呼鼻吸的方式,須配合“神與氣合”的口訣。所謂“神與氣合”的意思,是把念頭與呼吸的一進一出、一吐一納合而為一,不可分離。也就是說把思想集中,隨著呼吸運動。當呼氣的時候,氣向外面吐出,同時肚皮相應地向內癟,念頭也隨著它癟進去,自下丹田呼氣外出。當吸氣的時候,氣自鼻孔內吸,下至丹田,同時小肚皮相應向外鼓起,念頭也隨著它吸氣內入,下至丹田。這種吐納方法,在練氣的理論而言,叫做“升”、“降”的作用。以“活潑自在”為原則,而不用“意守丹田”的死守方法。
呼吸要調得細軟綿長,不可故意用力拉長和求細,須順應自然,朗調幾許長或者幾許細,就適可而止。久久鍛煉,自然會達到“若存若亡”的最高標準。
修脈搬運:在未說口訣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是“脈”?“脈”與“氣”又有啥關系?什么是“搬運”?“脈”與“搬運”的關系又怎樣?懂得這些簡明的概況,練功就有下手處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