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私營醫院,也就是民營醫院,全是由偉大的福建莆田下面的一個村子的農民們開設的,壟斷了至少90%的市場。從幾十年前,村子里的人以行腳醫生開始,逐步轉變為科室承包,治療皮膚性病的生意,到后來開設醫院,甚至進駐公立醫院項目。 莆田人很傳統,拼的就是能吃苦。之前有個莆田老板,身價可能上百億,他的老婆來到辦公室拿起抹布擦桌子。掙了錢后,回莆田的村子,蓋跟炮樓一樣的房子,一個個都十幾層。平日里都空著,一到過年都回去,而且大年初一當天會在莆田市區開招聘會。 他們用人也很牛逼,公司里分成了兩個幫派,一方是外地人,一方是莆田人。他們老板會要求說,所有的莆田人都沒有保險,而且上班要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一周七天,因為他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其它非莆田系的民營醫院,在經營的時候雖然也逐利,但多少還收斂一些,而且,很多非莆田系的醫院老板本身就是醫學世家或者是大夫什么的,多少有一些良知。但市場競爭很激烈,而他們又很瞧不起莆田醫院的思維模式,所以一般在二級城市,莆田醫院的日流水可以做到其它同類非莆田醫院流水的三倍以上。記得有個非莆田系的老板在街頭拿到了一本印刷粗糙的莆田系醫院廣告雜志,嘲笑人家沒品質,話又說回來,人家起碼站在街頭發了,自恃清高沒門診量,早晚死翹翹。 莆田系醫院他們的經營項目很簡單,就是報紙電視上能看到的那些醫療廣告。早在百度初期,整個百度公司都是由這些醫院養著的。當時不是流傳一句么?百度最貴的關鍵詞是:無痛人流。 莆田的醫療已經形成了牛逼的規模化,因為所有的流水都是由營銷驅動的,所以,莆田不僅僅壟斷了醫療,而且幾乎也壟斷了部分媒介。他們也都有一筆很聰明的賬單,譬如公交車廣告。一家二級城市的公交車廣告幾乎都是民營醫院的,醫院會想,與其找廣告公司去做廣告,不如干脆將公交車體公告承包下來,自己上廣告免費,并且阻止競爭對手(莆田醫院之間打得也很窮,雖然他們可能也都是股份套股份,親戚套親戚),而且還能賣廣告,一舉多得。 除了一些男科、婦科、皮膚病、風濕病、耳鼻喉、肛腸、整形醫院外,他們的觸角也伸向了更神秘的組織,“數字”醫院。并開展更為復雜的診療項目,譬如腫瘤項目,甚至是帶有神話色彩的干細胞。可以透露的是,除了御用的那間醫院外,所有的數字醫院已經全部淪陷,包括其他數字醫院的什么總醫院。想想看,推你進病房做手術的人,雖然穿著白大褂,但他其實小學輟學,主要工作是站在街頭發小廣告的,只是臨時到科室幫忙,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當然,他們也不是不想好好經營醫院,靠口碑來做市場。但現實與知識結構、管理的缺陷沒辦法去這么弄。他們也會去考察這樣的外資醫院,看到人家收費很貴,于是就要搞“奢華”的醫院,一個個醫院宣傳冊印得跟樓書一樣。但凡這么搞的,最終都會死得很慘。 民營醫院最大的問題就是醫療道德問題了,當然市屬公立醫院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多少市屬公立醫院還有一點良心。不過民營醫院服務還是不錯的,畢竟送上門的肥肉嘛。門口保安敬禮啦,護士全程陪護啦,都不足為奇。 我對國內私立醫院并不了解,從小到大只去過公立醫院,因為父母對私立醫院抱有嚴重的不信任。德國的私立醫院可以理解為從一開始就是私人創建的醫院,而非公立后私有化的醫院,通常只接收付得起錢的病人,往往有某些特別之處,如地點在療養勝地,或者醫師有特別專長,護理比一般醫院好。 不過德國人除非遇到意外,通常不會直接去醫院,就醫的最主要手段是各診所,診所通常都是私營的。全科診所可以治療感冒等,全科診所無法醫療的疾病則轉去如皮膚科、眼科診所等。只有診所不能處理的狀況如生產、大手術等才會去醫院。 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有它不光彩的一面。工業發展初期,不也以環境污染、人類健康為代價,工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破壞的惡果,不是工業發展的必然代價,而是某些人類為了求的自己一時的利益做出的必然選擇。也應該也是任何事物發展的規律。每個帝王在奪取政權的時候,不折手段,達到目的之后又希望自己流芳,自然會努力做出一些正面的政績。 民營醫療發展也應該是如此,看看早期的赤腳醫生,到現在還算像模像樣的民營醫院,富麗堂皇的醫院內設,除了包裝外,越來越注重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這些,都是民營醫療所做出的努力。 時代發展的大流,會將不合格的民營醫療淘汰出局,富有競爭力的民營醫療企業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筆者作為一個醫生,可以說是對醫療這個行業愛之深責之切,數年前的憤慨之作如今讀來仍令小編感慨萬分。莆田系已經進入大眾的視線,醫生亦即將可以跨院行醫,醫改,醫改,有問題才會有改革。 中國的醫療事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暴露出來,醫患關系的緊張、醫鬧、醫藥腐敗等等。 但是,小編以為“醫生'亦或是'Doctor'一詞,在其出現的時候就代表著生命的拯救者,一味的以衛道士的姿態對待醫生:“為我服務治好病的就是好醫生,治不好病的就是壞醫生!”請問這樣真的好么? 本版編輯 莊小編 |
|